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三年來,四川片區大熊貓野外年遇見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重點區域內大熊貓數量增加……10月12日,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獲悉,三年來,四川集中力量打造集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形象塑造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形象,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七個方面推進片區建設,投入中省財政資金超20億元
據悉,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1.93萬平方公里,占公園總面積的88%,有野生大熊貓約1227只,占國家公園總數的91.6%,傘護著川金絲猴、綠尾虹雉、珙桐、紅豆杉等野生動植物10000余種。
三年來,四川從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健全制度政策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構建多方參與機制、強化科技支撐保障、推動社區協調發展、弘揚國家公園文化等7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片區的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2021年以來,四川統籌安排中省財政資金18.82億元,重點支持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巡護監測、生態廊道建設、社會協調發展、自然教育、宣傳推廣,以及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工作;爭取到位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1.98億元,支持保護站(點)、巡護路網、科普宣教等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四川片區大熊貓種群數實現增長
經過三年努力,四川片區大熊貓棲息地顯著優化,大熊貓主食竹生長良好,未發現竹子大面積開花現象。大熊貓種群數量增長,記錄到大熊貓痕跡點1588個。拖烏山、泥巴山、二郎山等大熊貓生態廊道修復區域已發現32次大熊貓活動。重點區域內大熊貓數量增加,唐家河片區在海拔3600米的流石灘發現大熊貓糞便,刷新該地區大熊貓活動海拔紀錄。四川片區大熊貓野外年遇見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
調查顯示,大熊貓“傘護效應”顯著,大熊貓之外的金絲猴、雪豹、紅豆杉等10000多種伴生珍稀動植物得到良好保護。紅外相機數據顯示,綿陽首次記錄到紅耳鼠兔、荒漠貓、石貂、香鼬、藏雪雞、雪鶉、狼、雪豹、禿鷲等物種影像。此外,雪豹、狼、亞洲金貓等處于食物鏈頂端的大中型食肉動物頻繁出鏡,顯示生態系統健康穩定。九頂山雉類增加到12種,廣元唐家河新發現黑頭劍蛇、紅嘴鷗和三棱蝦脊蘭、全緣葉綠絨蒿等動植物12種,收錄唐家河鳥類新記錄4種。國家公園重要自然景觀與遺跡保存完好。
周邊社區協調發展,3200余家農家樂、民宿助農增收
四川片區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持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徑。片區內各縣(市、區)依托大熊貓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優質生態產品資源,發展以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生態種植、綠色加工業為代表的友好型產業,強化原生態產品培育和推廣,幫助原住居民產業增收。如:成都片區虹口鎮、龍門山鎮、西嶺鎮、德陽片區清平鎮、廣元片區青溪鎮、雅安片區龍蒼溝鎮、眉山片區的瓦屋山鎮已形成特色鄉村度假旅游品牌。成都片區的川熊貓筍、枇杷茶、獼猴桃、寶山古蜀紅茶,德陽片區紅白豆腐,綿陽、廣元片區土臘肉、蜂蜜、山珍系列,雅安片區藏茶、系列山珍,阿壩片區的大櫻桃、蘋果、青紅脆李,眉山片區的“雅連”系列原生態產品等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形成一定產業規模,產生了較明顯的經濟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片區周邊社區共有農家樂、民宿等3200余家,戶均收入5萬至30萬元不等。有產業支撐的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高于本縣(區、市)其他鄉鎮人均純收入。
(川網傳媒·四川手機報記者 劉瑞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