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 圖片來源:pixabay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年輕時怎么熬夜都沒事,可不知何時起,自己好像突然就變老了,精力大不如前。除了感慨一句“不服老不行”之外,或許你也會困惑,衰老難道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線性過程嗎?怎么感受上像是一陣一陣的呢?
其實,“突然就老了”可能并非你的錯覺,醫學上也有相應的數據支撐。例如,在40~59歲的美國成年人中,動脈粥樣硬化、中風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約為40%;而在60~79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則激增至75%;但在年齡更大的人群中,增速又似乎放緩了——80歲以上老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約為86%。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患病率數據也有類似的趨勢。
可見,衰老并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今年8月,在一篇發表于《自然·衰老》(Nature Aging)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人會在兩個時期突然衰老,一次在40歲左右,一次在60歲左右。
兩次“危機”
作為一個由無數元件構成的復雜機器,人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如果想要全方位地了解衰老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么,并按照年齡畫出一張“衰老圖譜”,就需要在每個時間點分別采樣,然后分析所有樣品的組成。在最近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真的完成了這樣的工作。他們希望能收集盡可能多的數據,然后從中尋找人體和年齡相關的變化模式。
研究人員長時間隨訪了108名參與者,每3~6個月采集一次參與者的各類樣本(例如血液、糞便、皮膚拭子、口腔拭子和鼻拭子樣本),最終獲得了超過5400份樣本。他們使用多種方法檢測這些樣本,獲得了一份極為全面的數據集,共有接近2500億個數據點,涵蓋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細胞因子數據、標準臨床實驗室檢測、脂質組、糞便微生物組、皮膚微生物組、口腔微生物組和鼻腔微生物組。而后,他們利用這些數據詳細分析了人類的衰老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在參與分析的超過1萬種數據(包括分子和微生物的數據)中,只有極少數(6.6%)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呈現出線性變化的。與之相反,絕大多數(81.03%)指標都會出現至少一次劇烈變化。而且,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這種突然的變化會集中在兩個年齡段:44歲左右和60歲左右。
△ 不同指標隨年齡的變化
此前許多研究都表明,人體在60歲左右會出現大幅變化(例如前文提到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激增),因此科學家對人體在這個時間點的突然衰老并不感到奇怪。但是,44歲這個時間點卻讓他們有些好奇。
他們起初猜想,這是否和參與者中有51.9%是女性有關。因為女性絕經的年齡范圍通常在45~55歲,而步入更年期會極大改變女性的身體。但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當把男性和女性分開來分析時,兩者的數據卻在相同的年齡出現了相同的趨勢。也就是說,中年時期的身體狀況突變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現象,可能有某種更年期以外的因素發揮了作用。
然而,僅僅知道人在什么年齡會突然衰老還不夠。研究人員更希望了解的是,這種突然衰老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為此,他們根據時間變化的相似性,將所有數據劃分成了不同的類別進行分析。
△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人員發現,有3類數據會在40歲左右和60歲左右出現劇烈變化,其中之一與心血管疾病相關。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在這兩個年齡階段出現激增。第二類是與皮膚肌肉老化相關的數據。因此,皮膚彈性變差、肌肉質量下降的狀況可能會在這兩個年齡階段突然加劇。第三類數據與咖啡因代謝相關,即人們代謝咖啡因的能力會在40歲左右和60歲左右突然下降。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建議,在40歲左右和60歲左右,我們應該注意加大運動量,通過鍛煉來保護心臟和增加肌肉質量。
但數據同時顯示,有一些變化可能主要發生在其中一個時期。例如,在40歲左右,人們代謝脂質和酒精的能力可能會突然變弱。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這是否與參與者的生活方式有關。例如,40歲左右往往是人生活壓力較大的一個時期,這可能導致他們飲酒變多,進而影響他們的酒精代謝功能。同樣地,研究人員也不清楚咖啡因代謝能力下降背后是否有類似因素。但無論原因如何,研究人員都建議大家在40歲左右減少飲酒。
而在60歲左右,人體突然發生的變化則主要與免疫、腎功能、2型糖尿病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可見,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在60歲之后患上腎臟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出現激增,也更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患病。
△ 圖片來源:pixabay
一些科學家對60歲左右身體狀況突然變化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墨西哥國家老年醫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Geriatrics)的胡安·卡洛斯·韋爾然(Juan Carlos Verján,未參與該研究)表示,他認為60歲發生的許多變化可能與人體內的炎癥有關。例如,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參與者體內抗氧化酶(一種應對炎癥的蛋白質)的水平較高,這說明他們體內可能積累了炎癥。
不過,研究人員也從數據中發現了一些“好消息”。例如,與DNA修復相關的數據顯示,DNA修復能力會在我們50歲之前持續增強,然后在50~56歲之間顯著降低,在這之后一直到75歲都會保持穩定。
也有許多科學家指出了這項研究的不足之處。例如,研究納入的樣本數量仍不夠多,而且都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周圍招募的,因此未必能代表更廣大的人群。而且,盡管他們對每位參與者都進行了相對較長時間的跟蹤,但最長也不過6.8年。因此,他們只能通過數據分析不同年齡的不同個體,卻無法分析同一個體在一生中不同階段的變化。要實現這一點,恐怕還需要數十年的跟蹤研究。
此外,此前的研究表明,人類衰老的高峰可能出現在78歲左右。但由于這項研究只納入了75歲以下的參與者,因此科學家無法知道78歲左右是否還存在第三個“衰老危機”時刻。但不管結論如何,持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總是有益的。
撰文 | 黃雨佳 審校 | clefable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692-2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40816/Scientists-discover-key-age-related-biological-shifts-at-40-and-60.aspx
[3]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54359
[4] https://www.livescience.com/health/ageing/human-aging-accelerates-dramatically-at-age-44-and-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