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繞高原
李成智
第一章:入伍第一年
第十節 我在炊事班
不久我被分配到連隊炊事班,和我一起分到炊事班的還有一個叫袁成章的同年兵。我們炊事班一共四個人,班長是1973年兵,叫劉玉林;還有一位1973年兵,叫蘇良貴。班長個子高高的,有1.75米,在四川人當中算高個了。班長文化程度不高,好象能認識幾個字,寫信總是讓蘇良貴代筆寫。連隊還有個上司楊明江也是1973年兵,他們都是四川仁壽的。
上司主要負責連隊的給養,包括被裝、百貨、倉庫等,和炊事班是協調關系,都在連隊司務長的領導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們幾個人工作還都配合的好。北方人大多在家就沒做過飯,到炊事班我是有些害怕做飯。西藏部隊四川人多,飯、菜都是按四川口味做的,每星期基本上都是吃米飯;早上吃饅頭很少,有時晚上吃一兩次;吃面條也是一兩次。先跟人家學一星期,做飯每人一天,其他人是幫著干,或去劈柴,或去磨豆腐。
我給班長要求去喂豬,豬吃好吃壞不會說話,又不會提意見。喂豬這事在家也干過,想著簡單些,誰知道喂豬也要有技巧,里面也有些道道。一個四五十人的連隊,大小有近20頭豬,憑幾十個人剩飯剩菜和潲水根本難養活,靠去山上割草,也沒啥飼料,每個月也就弄一兩袋黃豆煮煮。豬是越養越瘦,連隊想殺頭豬,根本就沒肥豬,一個月不到喂死五六頭。每天把我累的夠嗆,也沒有一點成績,越干越不帶勁。
后來蘇良貴老兵幫我解了套,他愿意換我去喂豬。人家蘇老兵也真有法,既省勁還喂得好。人家重點圈三頭豬,催肥一頭,培養一頭,準備一頭,其它都放出去,到外面吃草,餓不死拉倒,人家就是能保證重大節日有豬殺,看來干啥都要動腦子啊!
蘇老兵在我困惑時幫助了我,我也非常感激。人家有頭腦,還要多向人家老兵學習。蘇老兵講究衛生是出了名的,人家只要值了班,炊事服都要隨時洗,炊事服越洗越白,人家當炊事員穿的整整潔潔。
我和同年兵都照著人家樣子做,不敢懈怠。蘇良貴老兵肯動腦子,當時洗張照片或放大,人家知道上海洗的好,都是把底片寄到上海洗,人家沖洗的就是漂亮。蘇老兵寫信也用功,每個字都是仿宋體,人家就有那耐性。我和蘇老兵換了工作后,又開始做飯,飯做的真不怎么樣,米飯做的不是軟就是硬,菜炒得不是咸就是淡,越想弄好是越弄不好。那時的連隊干部戰士也特能忍耐,也很能原諒,自己有時都感覺很不好意思,如果別人說些難聽話,我也能忍受的,誰叫自已這么笨。我以后不管誰當炊事員,做好做歹我從來不會提意見,我是身有同感。
那時連隊有士兵委員會,每星期伙食安排真的很民主。食譜都是士兵委員會定的,每天用多少主副食都是士兵委員會派人監督。連隊庫存的主副食都要經士兵委員會查庫登記核實,出庫的物品也要經士兵委員會簽字,連隊干部不參于這事。每個月公布一次帳目,那時叫日清月結。現在地方上如果能采取部隊當時的方法管理后勤,各局委都讓職工委員會查賬監督,哪里會有這么多腐敗分子。
我在炊事班的時候,老兵們都沒有找過我的不是。但同年兵當中有人想尋我事,記得有一次,余啟根和曾國和他們倆見我一個人就圍了上來,說我給他倆打的菜少,說著說著想動手。老鄉張自清聽到我們在這邊吵吵,也過來了。張自清個子不高,年齡上大我兩歲,背略有點駝,瞇瞇眼,是輝縣太行山中人,在山中吃過苦,也跑過江湖。這家伙人不大但不怕事,嘴里一邊吸著煙,臉上眉一皺,有殺氣。他走到跟前問咋回事,然后把煙頭一扔,扯著那兩個說:“有本事咱們今天出去連隊弄,不要在這窮咋乎!”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看來是要較量一下。余啟根和曾國和沒想到半路殺出程咬金,想打架人家不怕你,立馬變笑臉說:“戰友們開玩笑,開玩笑鬧著玩了,不要當真!不要當真!”說著趕快從身上摸煙給張自清遞上,從這事以后,再沒有發生同年兵之間想弄事了。
沒過多久,連長休假回來了。連長到連隊沒有多久,不知見營里修了圍墻受到啟發還是什么原因,就決定修圍墻,而且要修石頭圍墻,集中連隊所有力量要把圍墻筑牢固。并把連隊大門改到公路這一側。我連弄了炸藥、雷管和導火索,就在面對公路的山坡上放炮取石。每天山上炮聲不斷,驚得山雞幾個月都不在山上咕咕叫了。連隊人員編成幾個組,有放炮組,有運石組,有砌墻組,各有連隊干部負責。連長負責放炮,副連長負責運石,副指導員負責砌墻。我們炊事班不值班做飯的就跟著抬石塊。壘墻進度很快,不到一個月,連隊圍墻砌了有一半長度。后來不知沒炸藥了還是什么原因,剩下的一半運土用夾板夯實打成土圍墻。人是越鍛練越有勁,身體也越來越結實,飯量也增加了。
有一天,藏族獵人從山里背來一只熊,已經打死了。我們很多人圍了上去,到跟前一看嚇了我一跳,這熊是馬頭熊身。以前聽說過狗熊,眼前的是馬頭。藏族群眾見我們有詫異,就告訴我們說,這叫馬熊。我是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看到,藏族群眾用刀把熊皮剝了取下,還有熊膽取下,然后兩角錢一斤全部賣給連隊。炊事班做熊肉壓蘿卜,熊肉絲粗,到嘴里也不好嚼爛,不知怎么就咽下去了。熊掌做湯,這活都是上司和班長做的,都說是大營養,我也沒感覺。以后我在西藏見過很多次狗熊,但馬熊是唯一的一次,看來這種動物是真需要保護啊,現在也不記得是哪年不讓藏族群眾狩獵了。原來打死一只狗熊,國家還給獵人有獎勵,這我是聽藏族群眾親口對我說的,說是狗熊要吃他們牦牛。我連機務站所處尼洋河的對面村莊上有位藏族青年,人家用刀跟狗熊搏斗過,最后還把狗熊殺死了。他當時跟我講了搏斗的全過程,叫我唏噓不已。
十月的一天,上級從成都給我們連隊運來30多車水泥,連隊從干部到士兵每人要卸一車,沒光棍沒眼。兩個人合伙干,一個人在車上遞,一個人在車下面扛,每車有四五噸重。兩個人卸兩車,把人累的沒辦法。人家連長都30多歲了還給大家伙一個樣,戰士們還有什么說的,干吧!當兵天生就是廉價勞動力。這水泥是用來做水泥幫樁的,只是鋼筋還沒運來。這工作量不小,把明年半年甚至一年的工作都給安排好了,算一下這水泥能做千百根水泥樁。我連維護的通信線路將近150公里,平均按50米一根電桿,也就是將近3000根電桿。以后用在桿路上平均3~4根桿都可有一根水泥幫樁,大大增強了桿路的穩定程度。把這些幫樁運到桿路上都栽好固定牢,這工作量想想有多大?夠當兵干一兩年時間,所以不管你是哪個班,除了值班全連都要干。光水泥就這么多,要去河里拉多少車石子?多少車沙?想想都害怕,幸好那時候不會算,要會算還不把人愁死。現在想想那時候當兵還是苦吧!
馬上要到年底了,我在炊事班也將近半年,當兵幾乎都在連隊炊事班干過,只是時間長短問題。有些士兵還要求去炊事班干。他們也知道搞外線或下哨所都不是啥好活。連隊最美的活是守總機,也是輪留安排的,也不會叫你長期干。我分到載波班,我的輝縣老鄉張自清去哨所,靳青山接了上司工作。我們三個有共同語言,也不怕別人說老鄉不老鄉,反正就是走的近。那時連隊也太寂寞,和四川兵也很難說到一塊,時間長了,磨合多了,才能相適應,才能建立起信任,增進彼此了解和感情,給男女談戀愛差不多,一個是愛情,一個是戰友情,都是隨著接觸時間慢慢增強的,那個時候思想沒現在開放,一見鐘情還是少啊!
1975年新兵八一營部訓練合影留念
(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李成智:1956年生,1975年入伍西藏軍區通信總站部隊。任過載波技術員,1983年至1985年在武漢通信學院學習。畢業回原部隊。任過司令部作訓股長,營長。1993年轉業至河南孟縣武裝部,先后任過參謀,民兵裝備倉庫主任,1996年回歸部隊任后勤科長。2000年第二次轉業孟州廣電局任副局長,2016年退休。
作者:李成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