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工作或度假時,讓你的特斯拉自己出去拉 Uber 賺錢」。
這是 2016 年,馬斯克對自動駕駛未來的暢想。最近這段時間,在馬斯克的渲染中,這個暢想在大家腦海中達到了巔峰,直到北美時間 10 月 10 日,特斯拉發布了自己的 Robotaxi。
前幾天,馬斯克在社交網絡上稱這是「自 2016 年 Model 3(參數丨圖片) 發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將載入史冊」的發布會。然而,在等待了近 1 小時的延遲后,這場發布會以 20 分鐘迅速結束:20 分鐘里,無人駕駛出租車 Cybercab、無人駕駛多用車 Robovan、無人駕駛版 Model Y,以及最新的人型機器人 Optimus 一一亮相,也只是亮了個相;然后就把量產的餅畫到了 2027 年。堪稱特斯拉「前搖最長,正餐最短」的發布會。
期待值早就被拉滿的公眾反應如何?看看夜盤跳水股價能說明一切。
畢竟,相比于馬斯克在發布會說的信息,那些沒說的話,才是 Robotaxi 落地的關鍵。看來, Robotaxi 這道題,馬斯克暫時也沒解開。
沒有剎車、沒有方向盤的特斯拉
終于來了
01
Cybercab
50 輛「沒有剎車、沒有方向盤」的特斯拉,在華納兄弟工作室的街景里無人駕駛,期間還有騎行者穿過,渲染出一點兒真實街道駕駛的氛圍。馬斯克就坐著這個車隊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 Cybercab 登場。
跟之前網上劇透的造型設計略有不同,Cybercab 酷似 Model 3 和 Cybertruck 的結合體:流線型車頂、棱角分明的腰線、金屬車身、蝶翼式雙門。
(網傳的設計圖與實車對比)
這款緊湊型轎車沒有方向盤、沒有踏板、座艙里沒有控制裝置,車內只有兩個座位,完全無人駕駛。
如果想三個人打車怎么辦?打兩輛吧,還能促進點兒需求。
在功能設定上,Cybercab 整體都做了「無人化」。不止無人駕駛,車里自動清潔、沖電自動感應,甚至沒有配備充電端口。至于這輛車的性能、續航等指標,這次發布會上沒有透露。
(這套自動清潔設備,是需要一個專門的運營場站?)
雖然關于 Cybercab 的技術,馬斯克一個字也沒提。不過從外形看,沒看到激光雷達的位置,應該延續了 FSD 的純視覺路線。
既然延續了 FSD 的純視覺路線,Cybercab 的量產時間就跟 FSD 落地時間密切相關。馬斯克表示,將在美國德州和加州先運行無人監督版的 FSD,Cybercab 將于 2026 年投入生產,最快 2027 年之前產量上市,預計售價低于 3 萬美元。
看來,大家期待中馬上就能跑的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還得至少等兩年多;馬一龍牌大餅,又續上了。
02
Robovan
跟大部分做 L4 的自動駕駛公司一樣,Robotaxi 業務往往伴隨 Robobus 業務,畢竟技術路線一樣,只是產品形態不一樣。
特斯拉這次也發布了一款無人駕駛巴士 Robovan,同樣的流線型+金屬車身,同樣車內同樣沒有方向盤、剎車和控制裝置,區別是這款車要大得多,能同時容納 20 個人,也能運貨。
用馬斯克的話說:這車既可以輕松搭載一整個運動隊,也可以運輸貨物,降低交通成本。
03
Optimus
這場發布會既然叫「We,Robot」,自然少不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同樣地,關于技術進展一個字兒沒提,馬斯克再次給大家暢想了一下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幫你教育孩子、修建草坪、甚至當朋友;成本也將降低到 2 萬~3 萬美元。
在發布會現場,從跳舞機器人、售貨員機器人、猜拳機器人、酒保機器人跟大家的互動來看,比兩年前第一次亮相時靈活了不少。
馬斯克沒說的話:用什么落地?
讓特斯拉自己出去開網約車,人類就可以「像牧羊人管理羊群一樣管理自己的車隊」。這是馬斯克對于 Cybercab 的美好設想,頗有種賽博科技的浪漫主義暢想。
十年前這么說,能收獲一眾科技信徒;五年前這么說,能收獲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投入;而在 2024 年這么說,大家會冷靜很多,畢竟這條路上已經有太多不算成功的先例,大家想聽聽具體的技術突破,以及在商業模式上算算賬。
不巧,這兩個重點馬斯克都沒提,我們只能從只言片語里自己補全信息,說點兒馬斯克沒說的。
01?
先從技術上來說
從目前來看,Cybercab 和 Robovan 的自動駕駛技術延續了 FSD 的純視覺路線。
在如今激光雷達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馬斯克依然沒有選擇給無人駕駛車按上激光雷達。除了沿用一套智駕軟硬件在成本上的優化外,恐怕也脫不開馬斯克常常掛在嘴上的「人用雙眼就能開車」的第一性原理。
就是不知道,頂著激光雷達的 Robotaxi 同行們,如今依然會有遇到極端場景無法處理的情況,特斯拉怎么避免呢?
關于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馬斯克搬出了「數據大法」:「這就像同時過著數百萬人的生活,看到一個人一輩子都看不到的非同尋常的情況。你不可能同時過著一百萬種生活。但它還可以同時看到所有方向,不會感到疲倦或發短信或者做其他事情。所以它自然會像我說的,比人類安全 10、20、30 倍。」
如今自動駕駛行業里,不認同「數據萬能論」的專家并不少。對于自動駕駛系統來說,沒有數據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數據本身真的像馬斯克說的那樣萬能么?在 Cybercab 量產之前,我們能先從 FSD 上看到它的效果。
02
幫馬斯克算一算商業賬
先看車輛成本。按照馬斯克的說法,Cybercab 預計售價不超過 3 萬美元(約 21 萬人民幣),目前尚不清楚這是車輛的硬件價格,還是包含了無人駕駛系統的軟件費用在內的全部費用。
這個價格與百度蘿卜快跑第六代的價格(20.46 萬人民幣)接近,遠低于此前行業內 Robotaxi 的車輛價格。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一定規模下,美國市場的 Robotaxi 價格控制在十萬美元,就有盈利空間。按照這個賬來算的話,特斯拉 Cybercab 在整車成本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也符合特斯拉一直以來「成本控制狂魔」的定位。
具體運營來看。按照馬斯克的算盤:目前美國的交通成本可能達到每英里 1 美元,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運營成本可能只有每英里 0.2 美元,含稅后為每英里 0.3 至 0.4 美元。
按照美國汽車協會的數據,城市居民平均每年駕駛 1.1 萬英里。如果把這個里程從打車換成打無人駕駛出租車,每年約節省 6600~7700 美元。
當然,這是按照馬斯克的賬本來算的,在馬斯克的賬本中,司機費用占據運營成本的 60%~70%。不過,根據美國數據公司 Gridwise 和 Uber 司機的分享,在美國網約車平臺,司機的實際到手的收入約占全部收入的不到 20%(要扣除 Uber 傭金、保養費、油費/電費、各項雜費)。這意味著,如果用無人駕駛網約車替換有人駕駛網約車,能節省的司機費用只占不到 20%。
當然,如今我們還不清楚 Cybercab 未來的運營模式。是會像出租車那樣,由公司統一采購、運營?還是像馬斯克暢想的那樣,私人買了 Cybercab,在掛到類似的網約車平臺去運營(甚至特斯拉自己運營)?
這兩種模式,對于整車價格的敏感度不同,后者更會被低廉的售價所吸引。但無論哪一種運營模式,在節約 20%的運營成本和現階段無人駕駛潛在風險相比,Cybercab 商業化上要做的考量都不少。
最后
在今年馬斯克宣布做 Robotaxi 之前,Robotaxi 領域進入了一段冷卻期。原因很簡單: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商業模式上,無人駕駛出租車都遇到了一些瓶頸。
幾個月前,蘿卜快跑在武漢的經歷能直觀地說明這種瓶頸,以及大眾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憂慮:技術不行,人工智障;技術太行,搶人飯碗。
大家希望馬斯克和特斯拉能站出來,打破這個瓶頸,能讓大家看到 Robotaxi 領域新的希望。很遺憾,在這次的發布會上,馬斯克把希望的懸念留到了兩年以后;也很慶幸,Robotaxi 還是要一步一步跑,就算特斯拉也不例外。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馬斯克的自動駕駛「大餅」,特斯拉股東們還吃么?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