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然而,越來越多的孩子卻出現了心理問題。
很多人認為,會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一定是父母太強勢、一定是家庭不完整、一定是學習壓力大……
總之,我們家很普通,很溫馨,青少年心理或行為問題離我們很遠。
但現實似乎并非總是如此。
孩子真的會無緣無故得“心病”嗎?一切正常的家庭,為何沒能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01
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今天,潤德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的心理專家老師——莫翠萍為大家深度剖析其中原因!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對物質的滿足已經非常的足夠了,
但在這個時期卻恰恰發覺精神層面上會空乏很多,加上生活節奏和生活壓力的增加,家長無形之中就把這種枷鎖和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
所以說孩子就會不斷的被壓榨,不斷的被比拼,不斷的被比較。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過度教育帶來高壓,過度保護帶來脆弱。
三大謬論;
在《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么沒有煉成的》中特別提到:
“在三大謬論的認知指導下,過度保護和過度教育導致一代人的衰弱,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都與美好的愿景背道而馳。”
脆弱人設——凡是傷害,只會讓你更脆弱;
情感推理——永遠相信自己的感覺;
我們 vs他們——生活是好人和惡人之間的戰斗。
為了消除孩子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不安全感,整個社會從家庭到學校都用焦慮鑄就了一個荒謬的保護罩。
0
1
競爭壓力
在信息快速傳播、競爭激烈的當下,孩子們不僅要承受來自學習、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壓力,還要應對人際關系和自我認知等方面的巨大挑戰。
這對孩子來講,這就變成了一個天大的壓力。
本來在青春期就有一個自我的壓力,再加上外部環境,包括家庭的壓力,會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抬不起頭來,甚至走進了情緒障礙,有了很大的心理問題。
這些挑戰和壓力往往會讓孩子們感到難以承受和適應,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0
2
過度保護和溺愛
如今的家長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生活習慣,這種保護和溺愛不僅容易讓孩子們失去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且會讓他們缺少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半途而廢之余換來的是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問題。
0
3
沒有建立真實的自體
父母覺得教育子女沒有大的問題,但我們的集體意識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太好面子了,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建立起真實的自體。
這是容易被忽略的。
北大徐凱文老師一直說“空心人”,說的就是假性自體——他們一舉一動都圍繞別人在轉,沒有真實的自我,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非常迷茫。
如果父母特別好面子,孩子也會下意識看別人臉色,看起來他社會功能不錯,但可能抑郁和焦慮程度非常深了。
很多出現問題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攻擊向內,他非常害怕對外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根源就是真實自體的缺失。
0
4
缺乏邊界感,親子共生傾向
父母覺得,我對孩子很好啊,簡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孩子眼睛瞥了一眼這個菜,媽媽馬上就把菜給他夾到碗里;孩子生氣了,媽媽比孩子更生氣;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孩子的表現直接影響媽媽的情緒。
這其實是缺乏界限感,出現了親子共生關系,結果也是影響孩子的自體形成。被父母長輩過度回應的孩子,會非常煩躁,他被粘連到幾乎沒辦法呼吸。
現在的父母的確不太會有暴力行為了,但和孩子的溝通依然存在太多邊界不清的問題。
比如全職媽媽跟丈夫關系不好,孩子就成了她的寄托,甚至是情緒的垃圾桶,一個人的身上承受不了兩個人的壓力。
02
如何避免問題發生?
父母開始改變,孩子才能向好。
孩子的向好,靠的是父母的“不管”。
各位家長必須想通一件事:我為什么不信任我的孩子?
他很優秀的呀,他可以做好的呀。
教育因果輪回很快,你在孩子小時候是怎么對待他,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怎么對待你。
如果一個家庭里,孩子有了心理障礙,讓父母體會到戰戰兢兢的感覺,時時刻刻都得看孩子臉色,那父母可以回看一下自己的養育經歷,自己是否是個情緒化的人,讓孩子處在緊張里,害怕突如其來的責罵?
01
尊重孩子的感受
我們給孩子做心理咨詢時,不會急著矯正他們的認知,而是去了解他、接納他。一個人只有被充分接納和理解后,他的認知才有可能動搖。
就像很多父母說:“我不理解,為什么現在日子那么好過,我們也尊重他,他還是抑郁了?!边@句話里就透露著父母的自戀,他其實意識不到,自己并不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還停留在“我沒錯”,孩子當然抗拒了。但如果父母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在某方面做錯了,轉變就開始了。
02
轉變教育理念
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充分回應,放下手機高效陪伴,孩子在媽媽神光籠罩之下,很有安全感,也更安定。
孩子長大后,父母要逐漸“劃清界限”,給孩子發展自體提供空間。
比如你在單位挨了老板的批,回到家心情很不好,但你不會因此對孩子亂發脾氣,他不需要對你的情緒負責。
家長是健康的,孩子就健康。
03
聯系我們成長蛻變
雖然孩童早期依戀關系的形成,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但只要從開始改變就不晚!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談成長規律,做到回應、界限、情緒管理、重視孩子自體發展,讓家長的教育之路走得輕松,讓孩子盡其所能發展天賦能力。
作為父母,時時自省。
感謝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能看到他身上具備的閃光點。
只要相信孩子,他就會始終綻放。
孩子之所以來到咱們家庭里面,也是上天的恩賜,也是我們家庭幸福的那一刻。
只要是用心的去陪伴,尊重孩子,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