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艱難越要迎難而上,這是燃油車時代大多數自主品牌的信條,但是到了新能源時代,處在艱難一方的似乎成為了合資品牌。
以廣汽本田為例,其銷量近年來就接連走低。數據顯示,廣汽本田 今年9 月銷量僅為 3.51 萬輛,同比下滑 42.82%,1 - 9 月累計銷量 30.92 萬輛,同比下滑 29.06%,要知道9月是車市的傳統“旺季”,廣汽本田銷量不漲反跌,更凸顯了其面臨的困境。
對于廣汽本田而言,最為突出的困境無疑是汽車新四化造成的沖擊,尤其是在電動化方面反應緩慢,直接造成了廣汽本田在產品上缺乏“增量”,即使有執行副總李進帶頭,也無濟于事。
從產品上看,眼下新能源車發展勢頭愈發迅猛,其發展趨勢已成“明牌”,包括南北大眾、南北豐田都在加大推出新能源車的力度,就連東風本田都推出了靈悉品牌及旗下首款車型靈悉L,并給出了12.98萬起內置五聯屏的驚爆價,而廣汽本田卻動作緩慢,這著實令人費解。
雖然其推出了雅閣(參數丨圖片)混動、皓影混動以及極湃1、極湃2等新能源車型,但是產品在智能化配置、續航表現以及品牌形象方面都不夠出色,和同級車相比性價比也不足,這就導致廣汽本田雖然也有一些新能源產品,但是銷量表現卻并不高。
而從燃油車市場來看,自主品牌的崛起對廣汽本田的傳統優勢車型造成了巨大沖擊。廣本曾經暢銷的雅閣、奧德賽、思域等燃油車型,如今在市場中的吸引力逐漸減弱。
一方面,自主品牌在設計、智能配置以及性價比等方面不斷發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不再僅僅迷信合資品牌,而是更加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價值,這就導致在燃油車市場廣汽本田也形成了“潰敗”。
無論是在新能源車還是傳統燃油車市場,廣汽本田都面臨著壓力,而歸根結底還是廣汽本田未能根據時間、環境的變化重新審視國內市場,在競爭對手紛紛推出全新車型以搶占市場份額時,廣汽本田的重要細分車型迭代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在市場中的新鮮感和競爭力逐漸下降,進而反映到了銷量之上。
面對市場的變化,廣汽本田還是應當快速跟上節奏推出新車型,甚至向同門師兄弟東風本田學習,推出主打年輕市場的新能源品牌與車型依靠性價比來搶占更多市場。當然廣本要做的也不僅僅是推出新車型,更要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提升產品的續航能力、充電速度以及智能化水平,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動化產品矩陣,并加強同自主品牌的合作,推出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智能新能源產品。
疾風知勁草,面對如今的銷量困境,廣汽本田執行副總李進無疑將迎來巨大考驗,而根據其過往任職記錄,其曾先后在廣汽長豐、廣汽三菱和廣汽菲克擔任副總經理一職,而這些車企在國內市場要么退市要么名存實亡,其境遇都不樂觀,李進如何讓廣汽本田這一廣汽集團最優秀的合資資產擺脫困境,將很值得關注。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