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調查記者理記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多篇文章,質疑江歌媽媽騙捐,稱江歌媽媽說自己單身24年獨自撫養江歌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實際情況是她有多段婚姻,包括曾與一位瀕死的五保戶老人登記結婚,她騙了全體國人整整八年。目前雙方各執一詞,眾多網友迷惑不已,一時間竟不知孰真孰假。
江歌媽媽事件驚人真相曝光!刑事律師解讀真相
事情真相如何,目前尚未有定論,若真如理記文章所說的那樣,江歌媽媽詐捐的話,那么江歌媽媽會面臨法律的制裁嗎?今天李邁律師跟大家聊一下此案件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識。
|若江歌媽媽失獨是驚天騙局,如果詐捐,會面臨什么法律責任?
非法詐捐依法觸犯法律法規,將會以欺詐罪進行追究責任。
按照現行法律條款規定,當詐騙行為涉及到公共或私人財產時,如果其價值達到了三千元到一萬元之間,犯罪者將會面臨最高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處罰,同時被處罰金;
而如果詐騙行為涉及的財產金額在三萬元到十萬元之間,當事人則將面臨最高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罰,并被處罰金;
當詐騙金額達到五十萬元及以上時,當事人將會面臨長達十年以上直至無期徒刑的懲罰,并且還需接受罰金或者沒收全部財產的附加處罰。
江歌媽媽事件驚人真相曝光!刑事律師解讀真相
|江歌媽媽回懟質疑者,言論是否恰當及有無違法風險?
江歌媽媽回懟質疑者的言論如果包含侮辱、誹謗等內容,可能會構成違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開侮辱他人或散布虛假信息都可能觸犯法律。例如,如果江歌媽媽在回應中使用了侮辱性語言或散布了未經證實的信息,這些行為都可能引發法律糾紛。此外,如果她的言論涉及侵犯他人隱私或名譽權,也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江歌媽媽事件驚人真相曝光!刑事律師解讀真相
|江歌媽媽利用女兒的事件影響力進行商業活動,是否存在利用公眾同情心進行不恰當商業行為的法律風險?
根據報道,江歌媽媽確實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獲得了經濟收益,且在商業活動中可能存在信息不透明的問題。江歌媽媽利用女兒的事件影響力進行商業活動,確實存在利用公眾同情心進行商業活動的嫌疑。
這種行為需要在法律和道德層面上進行規范和引導,確保公眾的同情心不被濫用,同時也需要江歌媽媽在商業活動中更加透明和負責任。
江歌媽媽事件驚人真相曝光!刑事律師解讀真相
|“理記”稱江歌媽媽有兒子且與瀕死五保戶結婚,有部分證據但證據不充分就發文質疑,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理記”的發文是否屬于侵權行為,要根據他獲取證據的途徑和方式是否合法來定。根據法律規定,侵權行為通常指的是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單純持有或使用合法獲得的證據并不構成侵權,關鍵在于證據的收集和使用是否合法以及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然而,“理記”的發文已對江歌媽媽造成了一定的名譽損害,若被證實內容不真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