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在二戰時期,戰后的清理才可怕,老兵在戰爭中有了慘痛的經驗。
在二戰時期,軍隊是最為危險的。戰況激烈的時候,甚至新兵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就要上到烽火連天的戰場上,若是殺敵而死,那也至少能讓自己心安,但是可怕的就是被流彈擊中,連自己是怎么死去的都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才讓這些新兵,在戰斗結束后,還是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因為這些新兵往往想不到,已經結束了戰斗,死人居然還會給自己造成傷害。有人可能會說,難道還有裝死的人站起來么?筆者只能說,有,但是比這個更恐怖的是,對手甚至會在自己隊友的尸體上,做些"手腳",而這些"手腳",可比一個會站起來的裝死的人,要可怕得多。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在戰后,拿下這塊地區的軍隊,都有義務對這個戰場進行清理,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大規模的瘟疫,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在軍隊中,也有著對這些戰死的勇士的尊重,將他們入土為安,表示他們的勇氣和意志都已經得到了承認。對一些裝備不足的軍隊來說,這也可以補充物資。
但是這個時候,因為戰斗已經結束,因此一些剛剛上戰場的新兵,就會放松警惕,但是老兵們才知道,這個時候,第二次戰斗才剛剛開始。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不少人,都是被國內的瘋狂宣傳洗了腦,對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是相當熱衷,甚至認為自己在戰場上光榮戰死,是為天皇盡忠。這就使得他們在戰斗中,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了。
因為他們的裝備精良,并且人數也多,在很多時候,我國的軍隊都要付出高代價才能取勝。在戰后,缺乏物資和裝備的我軍,自然是需要在戰場上,回收資源,埋葬友軍尸體,不然多次戰斗,哪有足夠的資源來保持戰斗力呢?但是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我軍的戰士們,卻吃了非常多的虧,甚至還有炸死的。
原因就在于,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往往有一些來不及撤退,又人少沖不出去的日軍,會裝死,或者躲在尸體底下。因為無法逃跑,便想著犧牲自己,也要為天皇拉幾個墊背的。這些人會等著我軍,接近他們,并且沒有防備的時候,忽然出手,使得反應不過來的我軍損失不少優秀的戰士。
而在和美國的交鋒上,面對更加強大的美軍,日軍更是把這種下三濫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因為美軍在正面戰場上,可以說壓過日本一頭,因此也會留下不少日軍尸體。這讓已經瘋狂的日本指揮官,做出了瘋狂的決定。那就是用這些尸體,作為日軍的陣地掩體,讓日軍躲藏在這些尸體的底下或者后面,等待無防備的美軍,開始打掃戰場,清理尸體的時候,就會跳出來,要么宣泄自己的子彈,要么就干脆拉響自己的手榴彈,拖倒霉的美軍一起爆炸。這讓一開始的美軍,吃了不少的苦頭。
于是吃一塹長一智的美軍,對清掃戰場,相當警惕,甚至會故意等一會,才開始打算戰場,并且做出了硬性要求,無論尸體是友軍還是敵軍,統統都要補上幾發,等幾分鐘,才可以繼續。所以,在后期,日軍的辦法再也行不通了。但是在我國,自然是沒有子彈去浪費的,所以不少人打掃的時候,都是由老兵教給新兵,怎么判斷,怎么處理。
和日本同樣屬于軸心國的德國,就要精明得多。他們往往會在撤退的時候,在尸體下隨機布置一些地雷壓著。這樣的話,即使你打尸體,他們也沒有損失,等到蘇軍覺得安全之后,一翻動尸體,就是觸發底下的地雷,因為失去了重量,這些地雷就會在蘇軍不知情的情況下,忽然引爆,造成嚴重的傷亡。蘇軍雖然嘗試了很多辦法,但是都沒有很好的效果。于是財大氣粗的蘇聯,只好選擇放棄打掃戰場,往往只是將一些沒有損壞武器和彈藥收回,大致清點一下損失的人數,就不去打掃戰場了。
對見識過各種情況的老兵來說,自然會對這些事情很敏感,然后對新兵提醒,可以說這些都是在血與火中,得到了充分肯定的教訓。雖然也有人對這些將信將疑,或者不在意,但是在吃過虧之后,自然就對這些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經驗,最終將這些教導給了下一代的新兵,去拯救更多的年輕的生命。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