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
特立獨行水瓶座
日常干貨總結癖
分享生活,讀書、工作、育兒
讀詩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不知何滋味,這次到揚州,被江南韻味繞梁三日。
揚州我早就想去的,春來秋去,心心念念,這次終于去成了。
10月1日凌晨4點半,一家大小拖著行李箱從廣州南站坐早六點半的高鐵,昏昏沉沉睡到下午2點半便到達了揚州。
揚州現在也是個熱門的打卡地了,東關街人山人海,有李白的千古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背書,這里不愁沒人來。
當然也因為太多的唐詩宋詞里有揚州了,讓我對揚州充滿了浪漫的想象,感覺作為一個寫作者很有必要來這里吸收文人墨客的靈氣。
當地人的節奏很慢,我也入鄉隨俗,在某個夜晚,我撇下孩子老公,一個人慢慢地沿著護城河走,兩堤的楊柳飄飄,將隨處可聞的桂花吸進鼻子里,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呼吸,有種幽幽的詩意撲面而來。
走累了就找個地方休息,揚州的按摩養生館林立,到處都是“xxx足藝”,才沉浸了兩天,已經懷疑自己誤入了溫柔鄉。
一大早先喝個早茶,然后去逛園林消食,下午去泡澡搓背修腳,晚上吃飯聽曲,一天活得像個皇親貴族,算下來也不貴,逛園子很多是免費的,而且園林美得以為自己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我們廣東人已經很會吃了,但是跟揚州人比,還是顯得有點粗糙。
這里的菜好吃又雅致,一塊豆腐能切出5000多根的細絲, 也終于明白康熙乾隆為何要六次下江南了,皇宮都沒有的刁鉆細膩享受,這里都有。
從每只腳趾頭到每根頭發都得到妥妥貼貼的照顧,也許只有揚州做到。
揚州,就是一首首唐詩宋詞
看到詩句寫揚州是“綠楊城郭”,真的就是這樣,揚州滿城都是楊柳,整個城市依水而建,有條護城河在中央緩緩而流,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我恨自己詞窮不能作詩。
我們主要去了個園、何園、瘦西湖。
1.個園
個園在廣陵區的東關街,看了簡介說這個房子的主人是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
看了這個房子,你會知道當時的鹽商可以有錢到什么程度,一根柱子都可能價值千金。
這個黃至筠的家族是先做官,然后成為大鹽商發家的,在明清時期,揚州是全國最大的鹽業中心,這個人能成為兩淮鹽業商總可見非常有錢,可能是揚州的首富。
但這個黃至筠先生可不只是有錢,他本身已經是個官二代富二代,審美品味過硬,看他家里的山水設計,房間構造,也知道不是一般人。
他還養了兩百多個歌姬彈琴唱歌,閑來聽聽曲,昆曲是他最大的愛好,經常在自家院子里聽伶人唱昆曲,想起紅樓夢里的賈母,也是喜歡聽曲,那是富貴閑人的享受,我們作為游客,當晚也在園子里聽了曲,有種穿越古今的況味。
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層層疊疊,曲徑通幽,這個主人很愛竹,園子里有一叢叢的竹子,像林黛玉的瀟湘館,在光影下斑斑駁駁。
我特別喜歡主人的書房,書房正正方方看似沒啥特別,但它的好在于書房之外有個大大的天井,坐在書房的椅子里可以看到幽藍的天空,一棵桂樹斜斜地靠著一面墻生長,伸到了天空里,如果下起了微雨,還可以站在書房門前聽風看雨,十分寫意。
何園對比個園,更顯得洋氣和精巧。
2.何園
它在廣陵區的徐凝門街,又名“寄嘯山莊”,這座園林修建于清光緒年間,是湖北漢黃德道道臺何芷舠退隱到揚州后,在明代雙槐園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私家園林,被譽為晚清第一園。
我看了簡介,這個何芷舠很厲害,本來是窮人,教育改變命運,考取功名當了官,做到差不多五十歲的時候回到揚州給母親養老。
母親死后,他去上海經商,開銀行開鐵礦,取得非常耀眼的成功,一個人五十歲后自然能崛起,除了運氣,還有智慧和勤奮。
這個園林是他花了十幾年打造的,風格中西合璧,園內有復式回廊,北邊是花園,南邊是住宅,中式和西洋樓組成。
反正園林好大好大,我在園里也迷路了好幾次,得用導航才能走出園子,不知道這里的管家下人每天傳達命令執行任務會不會跑斷腿。
我被這個大宅吸引的不是它的美,而是這個家族的故事,何氏家族人才輩出,后人用家族財富建立了持志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前身),可見是有理想的子孫后代。
后代也很出色,相比于當地的鹽商,這個家族更有教育的眼光和造福國人回饋社會的善心,何氏的家訓也值得一讀。
3.瘦西湖
杭州的西湖我沒去過,瘦西湖先來了,這個湖也配得上個“瘦”字,瘦瘦長長,彎彎曲曲,煙波樓閣,你很難一眼看到盡頭,得包只船慢慢游才能體會其中的美妙。
揚州人朱自清在《揚州的夏日》里寫瘦西湖:“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有七八里河道,還有許多杈杈丫丫的支流。”
的確如此,瘦西湖有好多分支,而且好多橋洞,讓孩子開著船在橋洞穿來穿去,他覺得很有趣,看到有人的船被卡在橋洞里了,不知道后來出了沒有。
雖然游客很多,岸邊也有喧鬧聲,但是坐在船上會變得非常幽靜,船在湖面上悠然劃過,在水里看到柳樹的倒影,一點聽不見岸上的喧鬧聲,更添詩情畫意。
想想那些古人,李白、杜甫、蘇東坡來游瘦西湖,坐在船中,一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著,就是一副山水畫。
揚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四季分明,我們十月下揚州剛好是秋天,這里處處都有桂花。
而且不是一般的桂花,很多都長成了大樹,有的上百年樹齡,秋風一吹,桂花落滿地,全城暗香裊裊。
聞著桂花香,穿街走巷,揚州的巷子特別多,你聞著桂花香走在巷子里突然也會聽到古琴曲,悠悠揚揚。
抬頭一看,是古琴會館,有人穿著旗袍漢服彈奏,別有一番意境。
揚州原來是廣陵曲的故鄉,這里的人愛聽曲愛彈奏,也有做古琴的匠心工藝。
揚州的詩意,更多不是來自風景,而是文化,一種氛圍感,在小路上走著,連吹過來的風也是詩意的。
吃得精致的廣東人,也得低下頭
廣東的早茶也夠精致了吧,但在揚州的早茶面前竟折腰。
這里食物十分講究精致,食不厭精,說的大概就是揚州人了。
揚州有三把刀,第一把刀是廚刀,也就是說揚州的廚子的刀工是名揚天下的。
這里的食物跟廣東人的口味追求也相似,都很注重食材的本色和本味,清新平和。
我們第一天在一家叫“阿三嫂”的連鎖店吃飯,普普通通,小紅書上的評價還挺高,我們點了獅子頭、大火煮干絲,文思豆腐、鹽水鵝,揚州炒飯。
文思豆腐是清代揚州的文思和尚首創,是用嫩豆腐絲與雞湯制作的羹湯。
豆腐變成千萬條絲后入口即化,嫩滑細膩的程度是感覺自己吃了又好像沒吃,你的舌頭根本捕捉不到一條條的豆腐絲,它們在口腔里就融化了,每一口都太精致太奢侈的感覺。
大煮干絲,賣相比口感要精致,口感清淡樸素,綿綿軟軟的,有點像齋菜的口感。
我最愛的是揚州炒飯,在廣州我也吃過揚州炒飯,來到這里才知道之前吃的是冒牌貨。
一般炒飯,蛋液是一塊一塊的,但是揚州炒飯的蛋液是絲狀的,是一條一條的。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肉松,可以細成那樣的蛋液第一次見,米飯干燥粒粒分明,被蛋液緊緊包裹,入口時感受到米飯在口腔里有跳動的韌爽感。
我兒子最愛的是揚州的面,而且是很便宜的陽春面,5元一碗,且大份,好吃得不得了,他可以一個人吃一碗半,我們全家吃完也覺得面好,湯也十分美味。
我們還特意想去冶春茶社喝早茶,可惜排不上號,前面有200多人等著,我們求其次到了一家叫咬籠記的茶樓吃,是旅館的老板娘推薦的,實惠地道。
她說自己周末和孩子經常來吃,一籠包一碗陽春面就夠吃了,也不過是二十來塊錢。
我們下單了幾樣小籠點,肉餡兒,蟹肉餡兒,菜包子,菜燒賣,都特別好吃,蒸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到口輕松地化去,余味無窮。
朱自清說他離開揚州后,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
兒子特別喜歡吃揚州的餛飩,揚州民間稱混沌為“豬龍”,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
我愛吃五丁包,五丁是雞丁、肉丁、筍丁等,鮮、香、脆、嫩。蟹黃灌湯包也好吃,但是剛開始我們不知道要先用吸管把湯吸了再吃包,很粗魯地咬了一口,湯汁流了出來,好浪費。
每一樣食物,都像藝術品一樣,清麗悅目,精雕細琢,太花心思了。
后來我看資料才知道,以前頂尖的揚州菜是由鹽商家的廚子做起來的,那些鹽商在明清時期都是大戶人家,是追求全方面享受的,他們之間互相競爭,連家里廚子的水平也得較量一番,廚子的技藝好,主人也有面子。
說到揚州的廚子,我想到了我們吃的河豚,剛開始我不敢吃,怕有毒。
跟滴滴司機交流后知道,揚州的河豚現在大多是養殖的,毒性低,而且廚師都是專業殺河豚的,持證上崗,河豚捧到你面前之前,廚師會先試吃,沒毒才會給你吃。
河豚的樣子很可愛,孩子捧著的河豚氣鼓鼓的,像生氣的樣子。
河豚是“長江三鮮”之一,卵巢、肝脾有劇毒,血液、眼珠也有毒素,要謹慎。
我們點的紅燒河豚沒有想象中好吃,鮮美是鮮美,但還沒到達要冒著生命危險吃下去的程度。
揚州,我最愛的還是它的早點以及它的環境,這里的茶館都布置得錯落有致,曲徑通幽,有小池、假山,叢竹,坐在茶館里對望幽靜的護城河,楊柳飄飄,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心境。
來揚州,吃,是必須的文化體驗。
辛辛苦苦的打工人,快來躺下
揚州真的很適合打工人來一次徹底的躺平,這里天氣好,風景好,吃得好,物價低,而且到處有足藝館,身體受累了,就到足藝館里按摩、修腳、躺平。
那天我們逛完瘦西湖超級累,于是去了一家叫“虹橋坊”的溫泉酒店,做了一個168的項目,囊括了泡澡、搓背、敲背按摩一條龍服務。
這里要脫光衣服泡溫泉,剛開始覺得很可怕,我在廣東泡溫泉都是穿泳衣的,但是在這里面的每個人都赤條條,回到人生剛出生的樣子。
可能大家都脫光才能沒有戒心,可以徹底放松,之前聽洪晃的播客說女老板談生意要去搓背脫光的池子里談,才能坦誠沒顧慮。
可能脫衣服也講究一個氛圍感,當你看到每個人都一絲不掛,你的羞恥感也慢慢消失,融入到那些肉體里,我很少看到那么多肉體范本,有老人,中年,青年,少女,小孩的肉體,你好像也能通過看他們看到自己從兒童到老的肉體模樣。
跟我一次泡溫泉的還有我婆婆,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看她肉體,我們親密地脫光衣服一次泡溫泉、焗桑拿、挨著隔壁床做搓背,沒想到這輩子還能跟婆婆如此赤誠相處。
給我搓背的那個大媽長得壯壯肥肥的,很有力氣的樣子。
我脫光衣服躺在床上,像一條滑溜溜的魚,等待著人來刮鱗,大媽拿著一個絲瓜馕一樣的粗糙的布在我身上搓搓搓,前面后面左邊右邊全方位地搓,感覺從出生到現在,除了嬰兒時期被媽媽這樣全面搓過外,我自己都沒這么細致地搓過自己。
反正經過大媽的半小時的搓搓搓,我身上居然能搓出很多污垢,可能是掉下來的死皮,我很難想象自己天天洗澡的人還能這么臟。
大媽搓完我的身體后,我看見她臉上的汗水密密麻麻,應該是特別賣力,而被搓完的我全身像被洗禮過,閃出一到白光。
搓完后,開始了我非常享受的按摩,揚州師傅的按摩技術,全國無出其右,她為我身體涂了精油,從我的脖子肩膀開始按摩,從頭發直到腳趾頭,都被精準舒服地按摩到位。
我在廣州的美容院被按摩,會特別疼,但是這個大媽的手法力度剛剛好,按摩地特別細致細膩,每一寸肌膚都是享受。
躺在我旁邊的婆婆說,實在太舒服了,在廣州沒有這么好的按摩師。
像我整日寫稿,勞損嚴重的人,被一按摩,全身心都舒暢了許多。
大媽說,這就是我們揚州的水包皮,早上吃皮包水(灌湯包),晚上享受水包皮,揚州人是很懂享受的。
走出溫泉酒店的門口經過一面墻,看到墻上掛著謝霆鋒、成龍等名人的合照,原來這些明星也來過。
揚州這趟不枉此行,第一次感受到旅游不是特種兵式的辛苦,純然是一種享受,美的享受,肉體的享受。
回去時坐滴滴,跟女司機聊,司機說揚州古代也算是個“紅燈區”,達官貴人尋樂子的好地方。
從前的揚州是個大地方,鹽商撐起了繁榮昌盛,鹽商這種有錢人飽暖思淫欲,對享樂的要求堪比皇宮,而且更加刁鉆,精巧,這些玩法也帶動了周邊經濟,源遠流長。
現在揚州有種沒落的感覺,但是它城里城外的古跡都很多,文化韻味深厚,大運河博物館有了全面的展示。
而且很值得,邀上兩三個人去尋幽仿古,帶上零食,啤酒。
用朱自清的話說,還得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夜,醞釀出一縷幽幽的古味。
作者簡介:慶哥,讀書、養心,好好生活。微博:@獨一無二的慶哥
我的新書《像我這樣的人,就該燦爛過一生》,愛自己,養自己,做自己的貴人。
慶哥搭配的廣式養生湯包上線啦,秋冬是養生季,養脾胃、補氣血時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