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結束,我獨守空房的生活也隨之告一段落。在放假期間耐不住寂寞的我奔著看看相冊里的照片給生活增添色彩的想法拿起了手機,可當看到院子里葡萄架的圖片時卻破防了,想回家的欲望達到了頂峰,忍不住開始回憶暑假在新疆的美好。
我的新疆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山川壯麗,風情萬種。它的每一處風景、每一道菜都在訴說著獨屬于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想知道讓我心心念念的新疆到底有什么,請跟隨這篇文章走進真正的新疆!
適合年輕人的作息
我的新疆有適合當代年輕人的作息。
早晨八點半的第一縷陽光和晚上八點半的晚霞是屬于新疆獨一份的浪漫。
在學校每一個需要早起的瞬間我都會懷念新疆的作息。大膽地晚睡,放心地晚起,新疆的時差,專為當代熬夜青年量身定制。
早晨九點起床,一碗熱乎的奶茶和香醇的馕開啟新疆的美好一天。
▲圖源:小紅書@Cohen 川川
炎熱的中午,坐在“豪華宮殿”,吹著空調,用小勺挖著清甜的西瓜是我暑假的常態。夏天室外溫度能達到四十多度,除非想體驗“黑皮膚”,不然很少有人會在室外。
在新疆還有一件很浪漫的事——一天看兩次日落。如果你在最東部的哈密看到了日落,只要你足夠快,還能在喀什再次迎接落日。
隨著太陽緩緩地滑向地平線,天空中留下一道金紅色光影,新疆人的夜生活緩緩拉開序幕。等天徹底變黑,白天的燥熱退去,整座城市活躍起來。
街頭巷尾被暖色調的燈光點綴,各種叫賣聲、嬉笑聲交織在一起,有時還會有一群人來一段薩瑪舞(一種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形式,音樂響起時人們圍成圓圈,穩踏舞步,緩緩行進)給夜生活增添一抹靈動。
▲圖源:小紅書@Riddick陳
拉著幾個好友穿梭在夜晚的街道里,聞著羊肉串的香味兒,吃著酸甜可口的酸奶刨冰,等到十一點回到家,日歷翻到新的一天然后緩緩入睡,這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
包羅萬象的景觀
我的新疆有著166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覆蓋了多種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
郁郁蔥蔥的森林、連綿不絕的雪山、綠草如茵的草原、碧波蕩漾的湖泊、廣袤無垠的沙漠、幽深險峻的峽谷……每一幀風景都能在新疆找到。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現已入秋,還有一道金色的風景線——胡楊林也加入了新疆的風景隊列,樹葉由綠轉黃,再由黃變紅,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新疆是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絕佳圣地,這里美景數不勝數,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我的新疆還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而巴扎是其獨特風情的最直接體現。
在喀什、和田等地區,每個縣市都有一個巴扎日。
我小時候每周的盼頭就是等到巴扎日去吃好吃的,長大后去巴扎反而變成了感受這座城市煙火氣息的一種方式。
▲圖源:素素不吃素
這里所指的巴扎不同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集市,它有著嚴格的時間周期,通常按星期排列,以七天為一個時間輪回,每一天都能成為一個巴扎日。
因而,不同的鄉鎮或縣城可以擁有同一個巴扎日,而在同一個地區也可以有多個巴扎輪流出現。
巴扎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合,在這一天可以遇到很多不同地區的人們,來自各地的商家根據不同地方的巴扎日在幾個縣城內移動。
記得幾年前跟媽媽一起去買布料,和攤位老板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的口音和我們不一樣,后來才知道是阿圖什人。
▲圖片來源:小紅書@美欣阿
在這個露天的集市中,到處都是人,走動的人、觀望的人、守著自己貨物的人、成交買賣的人、聊天吃喝的人……
▲圖片來源:小紅書 @阿斯巴田
巴扎一般分為牲畜交易區、服裝鞋帽區、工藝品區、雜貨區、瓜果區、餐飲區等幾個部分。
牲畜交易區內三五只被主人用繩子牽在手里的小羊羔擁擠在一起,不停地叫喚著,它們柔弱的聲音被人群的走動聲所淹沒,又混雜在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之中……
服裝區的艾德萊斯綢、手工刺繡服,餐飲區撲鼻而來的烤羊肉串香味都是我所想念的巴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吃不完的美食
我的新疆有永遠吃不夠的美食。
對于一個資深吃貨來說,新疆的各種美食無疑是對舌尖和味蕾的最大誘惑!
說到新疆的美食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馕了,白馕、窩窩馕、疙瘩子馕、皮牙子馕,每一種都是新疆人餐桌上的必需品。
在新疆有句俗語:“可以一日無菜,但不可一日無馕。”可見這種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拉條子作為新疆人的主食之一,出現在餐桌上的幾率也是相當的高。
“拉條子”通俗地講是“菜蓋面”,面團經過廚師熟練的手法變成粗細均勻的面條,煮熟之后過一遍水,再把提前炒好的菜蓋在上面,可口美味的拉條子出現在眼前。
羊現宰,肉現串,串現烤。被放在炭爐上的羊肉串經過了鹽水、作料的“洗滌”之后發出“嗞嗞嗞”的聲響,羊肉香在空氣中飄來蕩去,饞得每一個路過的人口水直流。
在新疆每只羊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僅有烤羊肉串,還有烤羊排、烤全羊、馕坑肉、烤包子、清燉羊肉……每一種都是餐桌上的貴賓。
把大米、肉丁、胡蘿卜等灌進羊腸子煮成米腸,把面糊灌進肺里煮成的面肺子也是新疆美食榜之一。
雖然面食在新疆人的飲食習慣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但手抓飯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每一粒米都吸收了羊肉的精華和胡蘿卜的甘甜,羊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之后變得異常鮮嫩,輕輕一咬,便化作滿口的鮮香。
大盤雞、過油肉拌面、納仁、涼皮、羊雜碎、油塔子、烤鴿子、椒麻雞……新疆的美食數不盡,而且怎么吃都吃不膩。
得益于晝夜溫差大等優勢,新疆的瓜果也備受各地朋友們的青睞。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沒有渣;葉城的石榴人人夸,庫車的白杏一枝花;阿圖什的無花果名氣大,伽師的香瓜甜掉牙;伊犁的蘋果頂呱呱,喀什的櫻桃大把抓;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這首家喻戶曉的順口溜涵蓋了新疆各地的特色瓜果。
▲圖源:公眾號@新疆鐵路旅游發展集團
坐在葡萄架下邊乘涼邊吃哈密瓜,桌上擺放著紅彤彤的大石榴、色澤鮮艷的“樹上的糖包子”——無花果、巴旦木、核桃……這種閑適的生活是新疆人的日常。
▲圖源:小紅書@田甜是個民宿主
我的新疆就是這么好,有適合“熬夜寶寶”體質的作息、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在新疆的每分每秒都是一次極大的享受。
看到這里相信你已經心動了,那就背起行囊出發吧!到了之后請替我多看看美景,多吃點美食,我在這里等你分享去新疆之后的感受!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