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授權發布
從1937年開始,德軍在所有的軍用機動車輛上面增加了車載急救箱(Verbandkasten)這一配置,并成為新車出廠標配。車載急救箱是一種外部尺寸為340x180x100mm的帶蓋方盒,帶有鎖扣和提手,箱蓋和主體之間用鉸鏈連接,箱內被隔板分成一大一小兩個區域。
車載急救箱一般會固定在方便乘員、載員取用的位置。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出現了三種變體:
·1937年型:用金屬板或膠合板鉚接在框架上制成,只有一個鎖具。
全金屬樣式。
金屬框架,膠合板面板樣式。
用于噴繪箱蓋標識和字樣的紙模板示例。
·1938年型:雙鎖扣,全金屬制,箱蓋、箱體整體沖壓、焊接成型。
樣式1:蓋子邊緣沖壓有凸起結構。
樣式2:蓋子是平的。
鉸鏈簡化的樣式。
提手放下和提起的狀態。
另外一種結構的提手。
1938年型隨車急救箱的鎖扣結構,鎖扣、提手和鉸鏈的細節并不統一。
隨車急救箱蓋子內側帶有密封條。
·木制型:戰爭后期出現的型號,盒體榫卯拼接,邊緣倒角,鎖具、鉸鏈為金屬件,提手為紡織物。
木制款樣式1,箱蓋為整體,密封件為氈條。
木制款樣式2,箱蓋拼合成型。
車載急救箱箱體可以是原野灰色、德國灰色或黃色。蓋子表面帶有紅十字標識和“Verbandkasten”字樣,很容易和其他的隨車工具箱區分開來。箱內裝有包扎敷料、藥物和一些基礎的醫療器械,用來對戰場常見的槍傷、炸傷、擦傷、燒燙傷、骨折、失血等情況進行簡單處理。
箱蓋背面附有一張使用說明,包括內容物清單和簡單的急救教程:
- A.醫療器械和繃帶用品
1.解剖鉗:
用于夾持紗布條。
2.直剪刀:
a) 用于在打開藍色紙包裝后,剪斷壓塊的捆線。
b) 用于剪切繃帶、紗布條、氧化鋅橡皮膏。
3.衣物剪刀:
用于剪開衣物和靴子。最新的衣物剪刀附加裝置(在大螺釘旁邊)用于剪斷導線的軌道夾。
4.止血帶(裝在麻布袋中)
用于在手臂和腿部動脈出血時進行動脈壓迫止血。
5.兩套組合壓塊(紗布條和紗布繃帶,分別裝在麻布袋中)
用于包扎傷口的輔料。
6.兩套100克普通棉花壓塊(分別裝在麻布袋中)
用于包扎時的墊襯,或用于固定夾板。
7.一塊三角繃帶(裝在麻布袋中)
a) 作為骨折懸臂布帶。
b) 用于頭部、頸部、肩部、肘部、手部、膝部、足部的包扎。
c) 用于固定夾板。
d) 用于在手臂或腿部發生動脈出血時的臨時動脈壓迫。將布帶松散地環繞在出血部位上方的上臂或大腿位置,系緊后置入一根木棍、折刀或類似物作為絞杠,擰緊直到出血停止,然后用一條繃帶固定。
8.二十個安全別針(裝在皮袋中)
用于固定:
a) 繃帶末端。
b) 三角繃帶的尖端。
9.紙夾板,33x10厘米
用于手臂和腿部骨折的夾板固定。
10.兩根導線夾板,80x8厘米
用于骨折的固定。
11.十個無菌繃帶包,內附使用說明。
12·四卷燒傷繃帶(含鉍繃帶)
將燒傷繃帶松散地敷在燒傷部位,然后用紗布繃帶固定。
B. 藥品
1.一卷氧化鋅橡皮膏
a) 用于代替繃帶固定紗布條。
b) 用于覆蓋皮膚擦傷位置。
2.碘酊(注:或酒精)
用于涂抹傷口邊緣。
使用說明為印刷紙張,貼在箱蓋背面,存在不同字體的版本。
急救箱內容物一覽。
急救箱中的鉗子和剪刀放在麻布制成的器械袋子里,有的急救箱只有兩種器械,省去了解剖鉗和直剪刀之一。
三角繃帶包。
橡膠止血帶。
繃帶包和包扎敷料。
骨折用導線夾板和紙夾板,可以按需截取使用。這里還可以看到箱內的隔板。
燒傷繃帶,金屬筒裝。
另一種塑料盒裝的燒傷繃帶。
氧化鋅橡皮膏。
安全別針。
消毒用70%醫用酒精。
由于車載急救箱的出廠時間和地點各不相同,各箱內容物的形制、品牌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項目都差不多。
某些隨車急救箱上會寫有所屬車輛的車號。
這一個急救箱箱蓋上標明了“坦克車內物品”字樣。
配發給步兵部隊的,類似于機槍彈藥箱的急救箱內容物和車載急救箱基本一致。
車載急救箱車內存放位置部分示例:
奔馳170V:急救箱置于前后排座位之間。
大眾Typ 92SS:急救箱位于后排左側。
Sdkfz 251:急救箱在電臺后面。
一號坦克:急救箱位于防火墻左上角。
三號J型坦克:急救箱在戰斗室右側,天線起落手柄下方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