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等等公共建筑,在城市發展中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它們既是滿足大眾日常文體需求的重要場館,又是傳遞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蘊的關鍵窗口,這些公建也是認識一座城市,深度融入一座城市的最佳途徑,成為代表城市的“門面擔當”。
在西安今年眾多項目計劃中,城市公建類項目頗具看點。
年初之時,西安定下了年內完成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展陳開放,今年啟動改造的西安市人民體育場也定下年底完工交付的目標。
而近期我們也關注到,社交平臺上已有網友分享“長安云”西安市科技館已經掛牌,“長安書院”西安圖書館已經啟動搬遷入駐……
諸多進展訊息陸續傳出,今年無疑將成為西安城市公建投用的收獲之年。
XI'
AN
長安書院
西安圖書館
2月29日,西安圖書館發布暫停服務通知,表示:為落實西安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促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要求,西安市政府決定在西安圖書館原址建設西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按照政府的統一安排,西安圖書館將于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1月1日期間暫停服務。
一則通知,為坐落在西安中軸線北段上,已然服務市民23年的西安圖書館按下了暫停鍵。
原址另做它用,彼時大眾頗為好奇西安圖書館將搬向何處?灞水之濱的長安書院則成為了市圖新館的落腳點。
這一新變化讓一直處于建設收尾狀態的長安書院有了具體的投用對象,也加快推進了長安書院的收尾進度。相關信息顯示,目前西安圖書館已經啟動了入駐搬遷工作,這意味著館區內部裝修可能已經基本完成,達到圖書館進駐要求,這一進度要比原計劃快。
按照此前進度計劃,10月底前,逐層完成長安書院館區內部裝修,符合圖書館進駐要求;
11月底前,完成館區各類家具、信息化設備采購及安裝調試、紙質文獻采購、前期加工及上架等工作;
12月底前,完成長安書院館區開館前所有準備工作。
屆時,待長安書院工程整體完工,西安圖書館長安書院館區年底對外開放后,將解決市圖原館面積小、數字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為大眾提供更加舒適、寬敞的閱讀環境,以及更加豐富的閱讀選擇,更加現代化的服務體驗。
據了解,長安書院館區項目總建筑面積15.7萬平方米,圖書館總面積7.59萬平方米,建成后將作為西安市級公共圖書館的主館,與西安市少兒圖書館形成一館兩舍的格局。設計總藏書量300萬冊,閱覽座位2000個,最大可同時容納7000人在館。
長安書院分為六大主要功能區:
1.信息藏儲流通中心(文獻加工區、立體書庫、密集書庫等服務功能區)
2.信息服務中心(圖書、期刊、報紙閱覽區、館藏特色文獻區、古籍民國文獻和修復區、少兒服務區)
3.文化交流中心(創意信息交流平臺、天祿系列、多元主題交流區、新媒體空間)
4.講座論壇服務中心
5.展覽服務中心
6.文化休閑服務中心
同時,新館區將配套功能齊全的信息化整體框架,通過八大業務模塊和圖書館服務支撐平臺及其配套軟硬件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線上網絡圖書館功能,向上與陜西省圖書館對接,為廣大讀者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選擇,全面覆蓋西安市級、縣(區)、街道(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服務網絡。此外,還將與西安地區的63所高校圖書館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為高校師生提供差異化的閱讀資源,推動學術與文化的交流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信息顯示長安書院除了圖書館之外,也包括有美術館及文化交流中心,其中圖書館涉及地下二層到地上五層空間,美術館和文化交流中心分布于地下二層至地上三層。
XI'
AN
長安云
西安市科技館、城市規劃展覽館
與長安書院隔灞河相望的長安樂、長安云,長安樂已于去年投入使用,拉開了灞河兩岸長安系公建的投用序幕,而長安云亦將在今年底前投入使用。
長安云總建筑面積達15.8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館,南館將成為西安市科技館,北館成為城市規劃展覽館。
在長安云項目設計與建設過程中,科技與規劃兩大展示功能區之間將通過150米空中橋餐廳、97米長二層連橋連接在一起,呈現“云朵”形狀,這正是“長安云”名字的由來,在建筑技術層面它一舉刷新了國內單體建筑最大跨度空中連橋和國內最長的大懸挑施工兩項紀錄。
而這兩大場館的入駐,也一直在西安的規劃之中。
2021年西安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布“閉館公告”,彼時就表示“西安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將遷往西安國際港務區奧體中心片區”。
目前,透過現場實拍圖我們也看到,西安市科技館已經在長安云掛牌。
按照進度規劃,西安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館計劃將在9月-11月期間開展展陳與裝飾施工,12月則完成收尾和運營前準備,實現對外開放。
待投用之后,長安云首層架空部分與開放空間相結合,形成一個完全開放、無邊界的科學主題公園,頂層設有云狀展廳、云端科技等展覽空間,融入多媒體元素的屋頂部分將以星云影幕帶來震撼的體驗。
南半部分的科技館,將帶來云狀展廳、云端科技、“星云”影幕等展覽空間,最終以高標準、高定位呈現科學知識信息。
北半部分的城市規劃展覽館,將利用高科技數字影像、展板、模型等多種展示形式,向外界展現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城垣變遷、規劃布局、建設發展、城市文化等內容。
按照9月正式上線的“長安云”公眾號平臺簡介顯示,長安云業態布局集陜西西安科技館、西安城市規劃展覽館、秦嶺自然昆蟲館、西安市氣象科技科普館、城市藝術中心、秦嶺生態走廊、綜合配套服務區為一體,覆蓋文化體驗、科普教育、親子陪伴。
隨著長安書院和長安云在年底投用后,灞河兩岸長安系公建將全面邁進運營階段,體育場館、圖書館、科技館、音樂廳……這里將聚集起文化、演藝、運動等各類滿足大眾文體需求的城市級地標,成為展現西安城市文化與活力的高地。
XI'
AN
西安市人民體育場改造
打造全民健身新地標
在舊場館向新場館的轉移與搬遷中,為服務大眾文化需求帶來了更大的場所,更舒適的體驗和更先進的服務設施。
除了搬遷至新場館,原址改造亦是西安提升城市公建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的一種方式,已經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在今年啟動了改造工作。
追溯歷史,1951年,西安在革命公園體育場的基礎上開始修建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彼時增建游泳池、體操房、燈光球場、溜冰場等設施,并于1952年完工。此后,這里先后承辦過全國足球甲B聯賽、第四屆城市運動會等賽事。
但從當下體育場的硬件設施、功能布局、配套來看,該體育場在承辦賽事能力、對市民大眾健身運動的吸引力兩方面均已不足以和新建體育場館相匹敵。
因而,今年官方層面對于體育場改造工程的啟動,將成為這座老場館重新煥發活力的重要契機。
從改造理念看,在保留城市歷史記憶的基礎上,西安市人民體育場改造遵循“留、改、拆”的原則,旨在通過“微改造、微更新”,打造一個綠色開放、全民共享的體育運動休閑中心。
“留”即保留北大門人民體育場歷史建筑,恢復歷史風貌,保留場內絕大多數現有建筑;
“改”即對建筑物結構進行安全檢測并加固,并將部分空間按照體育服務及體育產業類配套用房進行改造;
“拆”即拆除已失去使用功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
“建”即新建一座標準游泳館,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區的公共服務功能。
具體到改造內容上,改擴建總面積達65226.59㎡。包含新建標準游泳館,建筑面積5175㎡;既有建筑改造,改造面積60051.59㎡。包含1#~3#樓按照后續工作年限30年標準進行加固改造及裝飾裝修,4#10#樓僅對樓體外立面及一次建筑消防改造。
室外景觀及配套改造面積71529㎡,其中包含室外新建三層機械停車庫占地面積240㎡,緩解體育場所處的老城核心區的停車難問題。同時,體育場還將增加綠化。
目前,改造項目各功能區域以及配套設施施工正在有序進行,田徑場、綜合運動館面貌煥然一新,新建的標準游泳館正在進行主體工程施工,整體框架已初具雛形。
待改造完成后,市人民體育場將包括8個室內場館、18片戶外場地,涵蓋了田徑運動場、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多種項目,以及一個全新的標準游泳館。此外,全民健身器械、兒童游樂、老年活動場地、健身步道等活動場地“一應俱全”,可滿足不同人群休閑健身需求。
屆時,這座擁有近百年歷史,承載了許多老西安人童年記憶的場館,將以嶄新又“熟悉”的面貌再度與市民見面,成為城市體育運動休閑中心、中心城區全民健身中心的新地標。
編輯:Lyna
審核:解革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