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裔”即“圣門后裔”。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史中,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敬稱為“圣人”,因此“圣裔”一度特指孔子的嫡裔。
而一旦提到“圣裔”,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曲阜,孔子的老家。
到了今天,曲阜也因為圣人之名而沾光。
不僅三孔有名氣,就連濟寧高鐵站,也設在曲阜,雖然曲阜屬于濟寧一個縣級市。
但是,去曲阜三孔旅游,你很少聽到這里人們彼此介紹的時候,說自己是“圣門后裔”,即便是孔姓人家,詳細一點也僅僅介紹自己名字以及在孔氏家族的輩分。
與曲阜不同,在廣東有一個村子,很村民介紹自己的時候,不會僅會介紹自己”姓孔“或者”敝姓孔“,還會很講究地告訴你,自己是“圣裔”。
這個村子就是暹崗,位于廣州蘿崗鎮,黃埔區政府旁邊,距離孔子的老家曲阜,足足有近1800公里。
暹崗是個古村,始建于宋代。
傳說當年先民初到這里,看到周邊有五座山崗環抱,形似五馬,認為“五馬歸槽,須待日進山崗之時 ”,于是就把日、進兩字進行了組合,出現了“暹”字,村子也因此得名。
暹崗村是目前廣州市最大的孔子后裔自然村。全村戶籍人口4700多人,孔姓人家就有近3000人。
孔姓,全國人口大約有350萬,在姓氏排名中位居第72位。
關于孔姓的來源,主要有子姓說、姬姓說、姜姓說、媯姓說、他族改姓說等幾種。
這其中,最主要的是子姓孔氏。
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始祖,他是孔子的六世祖。
孔父嘉的采邑在今河南商丘夏邑,從這個意義上講,商丘是孔子的祖籍。
《史記·孔子世家》與《史記·宋微子世家》中,明確記載了關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魯定居的事情。
那么,孔姓又是從什么時候南遷的呢?
走進暹崗,這里已經完全融入了現代化大都市氛圍。早在2009年的時候,暹崗就成為廣州全市52條全面改造“城中村”之一,位于地鐵6號線、7號線、21號線交匯處。
生活在這里人們,口音沒有絲毫山東的味道,一口純正的廣東話。
但是,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他們是孔子后裔,正宗“圣裔”。
在村子的中心區域,我們見到了始建于明,重修于清乾隆年間的“圣裔宗祠。
宗祠墻壁上鑲嵌雍正年間刊刻的青石碑文“皇恩圣裔歷朝優免定案碑記”,顯示著這座祠堂的久遠和地位。
在這里,我們也逐漸了解了孔氏南遷的歷史:
孔氏入粵始祖為孔昌弼,孔子的第四十一代孫,唐代進士。
公元900年,孔昌弼遵照父親“先祖惠政及民,民必念之,為可依也”的要求,舉家遷往廣東南雄,成為孔子世家入粵始祖。
公元977年,孔昌弼之孫孔承休,舉家遷到廣州定居,成為孔氏入粵的廣州始祖。如今,嶺南地區的孔氏后人,多為孔承休后裔。
暹崗村的老人們介紹說:大約元朝的時候,孔子的第53代孫從番禺遷入該村定居,繁衍發展至今。
到了今天,雖然村子也成了社區,但搬離這里的并不多,目前村子里最多的是七十二、七十三和七十四代孫。
在之后的行程中,我們也了解到,像暹崗這樣的村子并不少。例如,鐘村街詵敦村和石碁鎮大龍村等均為孔子后裔在嶺南的聚居地。
而在嶺南地區,還保存有《番禺詵敦孔氏家譜》《廣寧縣孔氏家譜》《中山潭洲孔氏家譜》《南海羅格孔氏家譜》等諸多珍貴史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