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米其林星級的牌匾,一直被餐飲業界視為是吸引客流的最強法寶。不過,最近發表在美國《戰略管理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卻給出了違反我們認知的結論——餐廳要想活得久,還是別被米其林審查員們盯上為妙。
這篇名為《雙刃劍:米其林星級、反應性和紐約餐廳的退出》的論文,作者是倫敦大學學院管理學助理教授Daniel Sands,后者追蹤了紐約地區2000年至2014年間新開張的餐廳,并統計發現,在2005年至2014年間,被評上米其林星級的餐廳中,高達40%堅持不到2019年的圣誕節就關門大吉了——換而言之,如果新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反而比沒有獲得米其林星級的餐廳更有可能倒閉。即使拋開了地段、消費價格和餐食種類等影響因素,這種趨勢仍然存在。
Daniel Sands通過數據分析和走訪餐廳經營者發現,如果餐廳獲得了米其林星級,那么其在Google的搜索量會增加30%以上,但這種「潑天流量」是有代價的:
首先,餐廳將迎來大量從各地慕名來打卡的客人,經營者不得不增加餐位和擴招員工,物業房東往往也會趁機給店租漲價,這增加了餐廳的經營成本。
其次,高檔餐廳往往很依賴高品質食材供應商,一旦被評上米其林星級,供貨商會認為將更加被依賴,從而在議價談判中處于有利地位,同時一些餐廳在獲得米其林星級后還會致力于升級更高端的食材來維持星級,這就加重了食材成本。
第三,餐廳廚師們將期待更高的薪酬,甚至容易被競爭對手挖走。一位經營者表示,獲得米其林星級后,廚師們開始討價還價要求更高的工資。這讓他一段時間內苦不堪言。
除了上游的成本增長外,米其林星級餐廳還要面臨消費者更苛刻的期待。一位受訪者表示米其林星級餐廳「就像沉重的負擔」,甚至是一種「詛咒」,因為客人們看到米其林星級,期望值會更高,經營者不得不升級裝修。
Daniel Sands研究發現,獲得米其林星級對餐廳的營業額一開始確實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這種積極影響就變得越來越小了——網紅打卡的熱度一過去,餐廳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
另外,還有多項研究表明,餐廳主廚們在獲得米其林星級后往往開始熱衷于寫書、參加各種商業活動等,而不再專注于做菜的老本行,這讓他們的廚藝實際上已經不如那些沒有摘星的廚師們。
所以,盡管米其林星級對于所有餐廳老板而誘人到無法拒絕,但如果你只想長久經營一家餐廳,那么與米其林保持適當的距離,可能會更加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