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綠色浙江」可快速關注
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十版“地方之窗”,刊載首篇報道《用鏡頭記錄鄉村美麗變遷》,聚焦綠色浙江陽離子在杭州余杭區百丈鎮的鄉村生活,介紹她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在中國鄉村的點滴生活,見證了鄉村美麗變遷的過程,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還展現了中國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報道全文如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洋網紅”因為分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而受到各國網友的喜愛。他們中,有很多人長期在中國學習、生活、工作,對所在城市有著深厚感情。即日起,地方之窗版推出“‘洋網紅’與一座城”系列報道,講述外國網紅博主的在華故事。
——編者
“大家好,我是陽離子,我在中國的鄉村向大家問好。”海內外社交平臺上活躍著一個名叫“陽離子”的美國女孩,她用視頻記錄下自己在中國的生活見聞,在網上圈粉無數。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片竹林里,記者見到了正在拍攝視頻的陽離子。她把家安在杭州市余杭區百丈鎮的村莊里,過上了田園生活,深入觀察、體驗中國鄉村。
騎行2000多公里,記錄今昔之變
陽離子名叫凱瑟琳,是一名95后美國姑娘,她與中國的緣分,還要從2015年說起。
彼時,還在美國讀大學的她,課堂上與中國同學一起組隊做實驗,為了交流方便,她給自己取了“正離子”的中文昵稱。“這其實是化學實驗中的常用名詞,后來中國同學告訴我,‘陽’有陽光、樂觀的意思,我便改成了‘陽離子’。”眼前的陽離子,確實“人如其名”,散發著陽光樂觀的青春氣息。
與中國同學的組隊實驗經歷,讓陽離子結識了一群中國朋友,也讓她開始接觸中國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興趣漸濃,她自學起中文,并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去中國。
2016至2017年暑期,她來到中國實習,經朋友介紹加入“綠色浙江”環保組織。2018年,她考入南京大學攻讀環境工程碩士,畢業后即投身“綠色浙江”。
2000年,“綠色浙江”聯合創始人忻皓等騎車環行浙江,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2023年,陽離子騎行重溫當年環浙江路線,觀察生態環境變遷,并記錄下自己一路見聞,又把短視頻分享到網絡平臺。
從杭州出發,她途經寧波、臺州、溫州、麗水、金華,最終返回原點,騎行全程2000多公里。“這是我騎行過的最長的一段旅程。”她說。
在陽離子的“騎行日記”里,她曾在溫州跳入九山湖游泳,而10年前,這汪湖水還被周邊居民當作“下水道”,治水成果顯而易見;在金華市武義縣壇頭村,陽離子視頻中滿是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也全然不見23年前舊照片里的爛泥灘;在紹興,村民大爺會跟她說,眼前這一汪綠水,在過去曾是臭水溝,周邊滿是廠房,如今湖水中倒映出青磚黛瓦……
跟隨她的鏡頭,網民深入了解到美麗鄉村的變遷,這也是中國綠色發展的縮影。陽離子說:“這些美麗鄉村,天上有星,路邊有花,人們的眼里有光。”憑借這些視頻,她在全網收獲了超100萬粉絲。
在陽離子看來,這次經歷難能可貴,不僅是一次體力上的挑戰,沿途記錄下的每一幀畫面、每一個村莊、每一次交流,都是她對中國的親身體驗和深度融入。
安家美麗鄉村,樂享愜意生活
今年7月,陽離子成了杭州的“新市民”,準確地說,是余杭區百丈鎮的“新村民”,她租下泗溪村的一套民房,在此安了家。
在陽離子眼中,杭州是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城市,充滿了人情味與文化底蘊。她說,住在美麗鄉村,是她心心念念的生活方式。
去年,陽離子來到所供職環保組織在百丈鎮的辦公點,于是開始在附近找住所。“來到中國后,我一直想在農村里有一處可以做農活的家。”陽離子說。
陽離子的老家,在距離美國華盛頓特區近一小時車程的郊外,田園生活是她的美好記憶。陽離子在泗溪村的新家背靠大山,推門就能看到竹海,風一吹沙沙作響,頗具詩意。門口貼著兩張手寫“福”字,兩側是紅紅火火的辣椒串,又頗具中國特色和生活氣息。
“在中國‘漂’了這么多年,總算有個‘家’了。”就這樣,陽離子成了這里的新村民,看得出,她對新家頗為滿意。
只要不下雨,屋后的那條竹林小徑,就是陽離子晚飯后散步的好去處,或沿綠道騎行,看著倒映在水中的竹林,望向四周升起炊煙的農家……
村民們歡迎這位美國姑娘的到來,還時不時地給她送來點土特產。面對大家的熱情好客,陽離子也想著,自己能為村里做些什么。于是每周末,她“變身”孩子們眼中的“陽老師”,教授村里三十幾個小朋友英文,分享環保知識,帶領小朋友做志愿活動。
成為新村民后,陽離子一直沒閑著:“我想幫村民對外推銷一些原生態的產品。”村里竹林漫山,竹資源豐富,陽離子對此新鮮又喜歡,“在美國我沒見過這樣的竹林,竹子能做成擺在桌上的小裝飾品,通過加工還能代替塑料制品。”陽離子在村里沒住多久,就替村子的發展操起了心。
她告訴記者,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經濟多元化,除了種植農作物以外還需要多元的產業,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
泗溪村村民的環保意識給陽離子留下深刻印象。陽離子說:“村里實行了垃圾分類,如果我的垃圾分類沒做好,負責收集清運的村民就會不開心。雖然是件小事,但能看出大家對環保的重視。”
在泗溪村的點滴見聞,陽離子會制作成視頻分享到網上。她發布的“美國人入住中國鄉村”一組視頻在網上走紅。“有個視頻主題是‘我們村的夜生活’。你可能會說:‘村里能有什么夜生活?’那你就錯了。”
△ 陽 離子發布的 “美國人入住中國 ”視頻
陽離子興奮地介紹:在泗溪村,老人小孩會在廣場上跳廣場舞,大媽們會拿著話筒在亭子里唱歌……很顯然,陽離子也樂在其中。“重要的是,這些視頻能讓全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鄉村生活。”陽離子說。
深入體驗中國,講述真實故事
作為網紅,陽離子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其實就取材于日常工作與生活。在她供職的環保組織,陽離子經常和團隊一起做宣講、做科普,工作之余,她將自己拍攝的視頻剪輯成影片。視頻剪輯、制作幾乎都由她一人完成,但她樂此不疲。
住進泗溪村后,陽離子經常進行環保宣講。比如,她作為百丈鎮的外籍環保宣講員,向大家分享美國農村的秸稈處置辦法,還與村民一起制作秸稈雕塑、秸稈裝飾等系列文創作品,倡導秸稈再利用的無廢生活理念。
今年以來,陽離子作為浙江“8090”宣講員代表,先后赴福建、四川、廣西等地做理論宣講。外國人講中國理論、中國故事,令人頗感新鮮,陽離子是浙江理論宣講骨干培訓班中首位上臺講課的外國人。
在陽離子看來,講好中國故事,與你是哪國人無關,最重要的是要講述自己親眼看見、親身體驗的真實故事,讓講述更可信,更有溫度和情感。
在宣講和視頻中,陽離子拒絕“道聽途說”,她特別信奉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去年,浙江嘗試推動蹲點式宣講,宣講員要去基層蹲點調研后再宣講,陽離子參加了幾次,覺得很有必要。她說,她的創作原則就是,走訪時放慢節奏,“尤其是在農村,村民樂意跟你多聊幾句,多好!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雖然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但為了方便外國人了解真實的中國,陽離子的視頻還是使用了英語解說。
陽離子說,一些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小事情,放在外國網友眼中,可能就大不相同。不少外國網友在視頻留言區寫道:“你能夠展示西方人很少看到的中國另一面”“在我們國家的媒體上,看不到這樣的中國”……
“很多人對講中國故事有誤區,好像分享的東西越‘高大上’,觀眾就越愿意看,其實未必如此。”陽離子說,精彩的故事往往出自普通的生活素材。
如今,陽離子還在持續講述著她眼中的中國故事,而這些經歷也在影響和改變著她。她說,希望自己的個人敘事,能讓更多網友感受到,一個外國人是如何在中國文化影響下不斷成長的。
編輯:李 晨
初審:李 偉
二審:姚俊英
終審:董 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