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共同探討了黨建品牌工作法的常見認知誤區,幫助大家避開那些常見的坑。本篇文章提供幾個實用的“小訣竅”,讓黨建品牌工作法更加聚焦企業實際,真正做到“與眾不同”。
訣竅一:聚焦最具特色亮點的工作
一、基層黨建品牌的意義
黨建品牌工作法的主體,聚焦本單位當前黨建工作中的亮點與特色工作。至于如何發掘到這些亮點與特色,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篩選:一是看某項黨建工作是否創新了傳統的方式方法;二是看某項黨建工作是否在促進生產經營工作方面產生了明顯效果;三是看某項黨建工作是否被廣泛宣傳,被內部黨員與外部行業、社會所認知。
例如某單位以黨建聯建為突破口,精心構建了“黨建聯盟”,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搭建了業務交流的平臺,在業內樹立起黨建品牌形象,有效地推進了部分核心業務,也獲得了各級領導與內外部員工的高度認可。這項工作就可以作為特色亮點工作,提煉納入黨建品牌工作法。
訣竅二:命名要有鮮明的邏輯特點
一、基層黨建品牌的意義
黨建品牌工作法的命名經常被忽視,其實名稱也十分重要。對企業內部而言,一個好的黨建品牌工作法名稱對于增強員工的認知,強化黨建工作的存在感和作用,都會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對外部傳播而言,讓人“眼前一亮”的名稱也有利于宣傳推廣。好的名稱一般都與本單位業務特點、地域文化、工作重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不少基層社區、樓宇服務中心都將“紅立方”作為黨建品牌工作法,就是巧妙地結合了最主要的工作場景——寫字樓的形象,讓人一看到名稱就能聯想到業務工作實際,首先在名稱上就實現了“黨業融合”。
訣竅三:要有落地可行性
一、基層黨建品牌的意義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到底還是要能落地。黨建品牌工作法的具體內容一定要與公司實際緊密結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創意的同時,切忌好高騖遠,也不要只照搬照抄上級的要求。工作法聚焦的是本單位已經行之有效的部分做法,以及未來按照本單位黨組織實際情況可以實現和實施的新做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才能真正讓黨建品牌工作法“立得住,做得好”。
例如有些單位的黨建品牌工作法中,關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方面設置了“積分制”。通過什么樣的平臺來計算和分配積分?如何能將這種學習積分真正兌現?等等,需要一套完整可行的體系來支持,甚至需要配套網絡技術平臺,是否能實現,就要結合企業運行實際情況來設計。
本篇文章我們重點探討了如何讓黨建品牌工作法實現“與眾不同”,后續我們將持續通過具體案例探討黨建品牌工作法的撰寫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