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南京夫子廟,既是槳聲燈影的秦淮風光帶,也是流行音樂圈暗流涌動的“諸神的戰場”。
那時候,如果一首歌沒有獲得過“夫子廟廟歌”的頭銜,恐怕不能承受“流行”這兩個字。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04年——這也許是“廟歌”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年。
你會聽到,這邊是《老鼠愛大米》,那邊是《兩只蝴蝶》,還有一首《丁香花》也是廣為傳唱。
但在記憶里留下深深烙印,并在20年后依舊有回響的“廟歌”,當屬刀郎的那一場雪。
20年后。2024年8月30日晚8點,隨著刀郎線上演唱會開始,朋友圈的刀郎含量達到高峰。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熟悉的旋律回來了,熟悉的感覺也回來了。時隔20年,刀郎的回歸喚醒了不少人的記憶,也引發了一個有“網感”的話題:
“刀郎巔峰時期有多強?”
2004年,刀郎首張個人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面世,正版銷量270萬張,盜版數量不可考證。
經歷過20年前那個磁帶、CD、mp3以及網絡并存時代的人們,一定會記得大街小巷都是刀郎那熟悉的旋律。
當時在夫子廟逛過街的南京人也會表示,這一年的夫子廟“廟歌”太好聽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情人》《沖動的懲罰》響徹夫子廟的場景,是屬于刀郎一人包攬十大廟歌中三首的名場面。
也是在20年前,已是中年的南京市民“羽哥”,在出差途中聽到司機師傅用車載音響播放刀郎的歌。“音色很有特點,很滄桑,歌詞也很好懂,很有共鳴感。”
為何突然會很喜歡這歌聲?
聽久了,他覺得是因為“就像一個鄰居,搬了個凳子,坐在你旁邊,講他的經歷和他的故事。他唱的情歌不矯情,每個人身上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都被他唱出來了。”
2004年,南京城市攝影師“拾光”才10歲,還在老家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放學后,在堂哥家的院子里吃燒烤。
堂哥把音箱也搬到了院子里,前奏一響起,“拾光”就被深深吸引,這首歌是刀郎的《情人》。
“自那以后,聽到刀郎的歌,都會停下來完整地聽完再繼續手頭的事情。”也從此以后,“拾光”的音樂庫里始終有刀郎的歌曲。
作為攝影師的“拾光”,在抖音發了不少視頻,喜歡以刀郎的歌作為背景音樂。
“拾光”將南京風光配上刀郎的歌,別有一番意境
刀郎2024巡回演唱會現場
刀郎的歌,好像覆蓋了“前智能手機時代”。
2004年沒有微博微信也沒有抖音,還是BBS的時代。刀郎歌迷那些最初的感想,可以在百度貼吧的“刀郎吧”覓得蹤跡。
翻開20年前的帖子,初代“刀迷”的討論猶在,回憶瞬間撲面而來。
“喜歡音樂的人沒有理由拒絕他的聲音。”“在刀郎的歌唱演繹中你聽到生命的顫音了嗎?”“說說看,刀郎改變了你什么?”
2006年,刀郎發行了兩張專輯。一首《西海情歌》是很多中年人用過的手機鈴聲。另一首《披著羊皮的狼》,能躋身“最熟悉的旋律”之一。
那些年,音像店里,刀郎占據C位。車里,刀郎是必備的CD。KTV里,刀郎是必點的歌曲。
“羽哥”聽了20年刀郎,從中年到退休。
退休后的第一次旅行,“羽哥”帶著對《喀什噶爾胡楊》的喜愛,去了新疆,去了喀什,去親眼看看刀郎歌里的地方。
“拾光”現在已經30歲了,漸漸步入中年。
“以前只覺得好聽,現在才明白,像刀郎這樣的音樂人是多么純粹,始終堅持自己的領域,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將其做到極致。”
“我眼中的刀郎不焦慮不內卷,始終做自己想要做的音樂,我覺得這真的很棒。”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老歌迷在回憶往事,新歌迷在相見恨晚。大家都在期待刀郎的南京演唱會。
南京青奧公園體育館,10月12日-13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會,蓄勢待發。
其實早在2015年,南京舉辦過一次刀郎的歌迷會,除了南京的歌迷,還有全國各地的歌迷趕來與刀郎見面。
又十年過去了,南京最美的季節里,刀郎和歌迷將再次相會。
除了共同的目的地青奧公園體育館,歌迷們還有共同的目標:南京的美食美景。歌迷們的另一個身份也“暴露”了:趁機在南京玩上一圈的游客。
在各大網絡平臺,看刀郎演唱會打卡南京的攻略已經陸續發出。
紫金山、紅山森林動物園、各大博物館……都要去一趟吧。鹽水鴨、皮肚面、湯包……都要嘗一下吧。
刀郎的演唱會,定會成為歌迷回憶青春的大型KTV。當大型KTV結束的時候,便是一次“我還是喜歡南京”的城市之旅。
最美金陵是秋景,恰逢滿城桂花香,歡迎全國刀迷前來重溫經典,一起感受南京的秋天。
南京發布 南京有個號 聯合出品
圖源:南京青奧體育公園、豆干sir、顧樹榮等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商務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