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剛剛出關(guān),活蹦亂跳地回來啦。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這段時間的體悟~
1
慢慢來比較快,
咋樣才是有效的“慢”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一句話,叫“慢慢來比較快”。
這個“慢”絕不是拖沓、磨嘰的意思,不是一件事明明一小時能干完,非要拖一整天。
那有同學就會有疑問了:為啥我慢慢來了,整體進度也沒變快?這個“慢”到底是啥意思?怎樣“慢”才會快?
作為一個急性子+效率至上的人,一開始我是很難慢下來的。近期有點漸漸get到這個“慢”的藝術(shù),和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件故事,是我近期陷入了一個很深的困惑,困惑到對我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有點類似于21年剛上亮心三個月時候的狀態(tài),舊的認知體系自己已經(jīng)不認可了,一眼看去全是bug,也不想用舊的方式做事情了;同時新的又還沒學明白。
這次困惑的主題大概圍繞“真相”。對“世界的真相”的認知是分不同階段的。1.0版本,以前聽話只聽字面意思,后來可以聽到對方表達的意圖,這個就比原始狀態(tài)更接近“真相”。例如,以前聽到媽媽說“你必須要穿秋褲”覺得好煩,后來能聽到“媽媽的動機是關(guān)心”這一層意思,那就進步了。
2.0版本,認知到這個世界的聲音原本是“沙沙、滋滋、呼呼”,我們?nèi)藶榘阉x成了“走路聲、電流聲、風聲”。看見一個現(xiàn)象,不被別人定義,可以自己去定義這個現(xiàn)象,這又是進步了。
3.0版本,不去定義,看見了,就只是看著。
實際上“真相”可以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下去。隨著探索和感知的深入,理解也會和之前不一樣。前幾層洋蔥皮呢,看起來都是“說得很有道理,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的范疇。再往深入走,甚至連理解都變得很困難了。
我現(xiàn)在就是又探索到了一個新階段。舊的行為方式,我都不認可了,肯定不會按照舊的思想做事;新的沒學會,更用不起來了。
于是我就產(chǎn)生了困擾,覺得做什么都不對,不做也不對。
劉同學在旁邊悠悠地說:小貓咪又出現(xiàn)了你的常見模式——著急。你現(xiàn)在的問題就好像是:高等數(shù)學剛學了導論,就著急“為啥我不會做微積分的題”;大慧問了108個問題,你還沒學到他老師的回答,就開始著急“完蛋我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
他又繼續(xù)說:兩個月前你不會有這個困擾,因為概念、名詞你都沒學明白,連問題都提不出來;兩個月后你也不會有這個困擾,因為學了后面你的問題就被解決了。你現(xiàn)在的煩惱就是,當下、立刻、馬上、必須有人給你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告訴你啥是對的啥是錯的,你才安心。
我被他說得愣住了,然后突然反應(yīng)過來,好有道理哦。
我想到過去很多次,他跟我說“這個事你不用管,過一兩個月就自己好了”,可這段等待的時間我會經(jīng)常有一種“心懸著”的感覺。而劉同學不會,他吃嘛嘛香、睡得巨好。關(guān)鍵是?。?!等夠一兩個月,當時的問題真的會自己消失。
一開始我很鄙視這種做法,我覺得這不就是“自我欺騙”和“拖延癥”嗎?還講得那么言之鑿鑿。
后來無數(shù)實踐證明,聽他的話去“等”,真的會等來我想要的結(jié)果、等來問題解決。
火候到了,水自然就燒開了。
還有一些當時覺得困難的抉擇,二選一,好像兩邊都不好不壞,沒有哪個有顯著優(yōu)勢。當下不去做決策,等待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還會發(fā)生一些其他的事,這個天平就會非常顯著地往一個方向傾斜,幾乎都不需要去思考就能做決策。
第一個故事,我對“慢”的理解是,要有等待的耐心。很多時候,不著急做決策、不著急給答案,等待一段時間,反而得到的是最優(yōu)解。
第二個故事,我有幾位關(guān)系要好的同學,大家平時經(jīng)常會一起討論修行遇到的問題,有時候也會約著去同一個地點一起閉關(guān)。閉關(guān)期間只管專注,自己做自己的,結(jié)束了就聚在一起討論,交流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之類的。
不知道讀者中有沒有小伙伴練過“金剛功”。這個b站上面就有,是一個道家的功法,知名度比較高,我就拿它來類比下。練金剛功的過程中,會有一些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個熱跟跑步、跳操之類的運動產(chǎn)生的大汗淋漓的熱感還不太一樣,是一種很特別的熱感;練得久的人,也會有一些專屬于自己的心理層面的獨特體驗。
我們的練習也類似,也會有一些身體方面的感覺,也會有一些自己的獨特心理體驗。
大家交流的時候,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種聲音:“為啥你有XX感覺,我沒有?”
特別有意思的是,一旦你起了個念頭叫“我想要有XXX”,鐵定下次啥感覺都沒有。類似于考試的時候如果一直惦記著“我要考多少分”,沒有專注在答卷本身,一般就會發(fā)揮不理想。
我最近這段時間練鋼琴,練習的曲目里面有一段很難彈的部分,左右手都是不規(guī)則節(jié)拍對應(yīng),還要同一只手管兩個聲部。想著把它彈好,就總也彈不好。
這些跟“慢慢來比較快”有啥關(guān)系呢?
就是我發(fā)現(xiàn),練功也好,練琴也好,進步最快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想,專注在最最最基礎(chǔ)的地方。
我們閉關(guān)練習的時候,就是專注在呼吸上,除呼吸什么都不想;練琴的時候,不管那個部分怎么難、怎么復雜,不管有幾條旋律線,都把它拆成一條一條樂句單獨練,都熟悉了再拼接在一起。
如果練習方式錯了,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出效果很慢。
第二個故事,我理解的“慢”,是專注在最基礎(chǔ)的地方。不要想那么多,基礎(chǔ)做好了,結(jié)果自然顯現(xiàn)。“想要快”這樣的念頭,反而是對效果有反作用的。
2
功不唐捐,這個“功”練的是什么
先請大家看一個視頻,有一天老師發(fā)給我讓我看的。我覺得講得特別好,也分享給大家。
這個視頻里面的中心思想就是我想表達的,也是我今年體悟最深刻的。
我今年有一件堅持了特別長時間的事情,就是打坐。從2024年1月1日到今天為止,我已經(jīng)積攢了接近600小時了。
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第100小時、第400小時、第600小時,每個階段感受都不一樣。從一開始“如坐針氈”,到能夠安定地坐下來;從前期頭腦中念頭紛飛,到后來越來越寂靜;從前期只是“看熱鬧”“好奇”,到自己肉眼可見身體和心理能量都在逐日提升,再到后來對理性認知方面的改變。
這600小時的練習的要領(lǐng)是一模一樣的,從來沒變過。照著去做,自己會上臺階,非常神奇。當然我現(xiàn)在“功”還不多啦,3000小時之內(nèi)都還是皮毛,我還差得遠呢。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我過往對練習的認知,最多止于“熟能生巧”這個層面。別人2小時做完的事,你做熟了只需要10min,比別人省時間;別人需要8步,你做熟了掌握了要領(lǐng),只需要3步,比別人步驟少。這是我理解的“巧”。
以前我覺得,遍數(shù)多了就是刻意練習嘛,能夠練成這個領(lǐng)域的專家,比別人做得快、做得省事、做得好。
但這些不是“功”。
“功”是“功夫”,和“做得快、做得好”屬于完全不同的范疇。我理解“功”是積攢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接近世界萬事萬物本源的那個規(guī)律。就像丁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一門深入,做什么行業(yè)都可以見道?!?/p>
感謝閱讀~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