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兩個變化,正在影響你手里的房子,你子女的教育和職業前景,覆蓋每一個人。
而看懂這一變化本質的人,恐怕極少。
01
我們正在經歷什么?我從兩個側面來描繪一下。
第一個側面,房產。
這是國內不同級別城市,近一年的房價走勢。
上述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已經是較為保守的數據,但也能體現一些趨勢變化。
過去這一年,全國各地房價都在跌,而且一線城市的跌幅普遍大于二三四線。
近二十年,北上廣深房產都是國內最保值、最有確定性的的資產。
所以這一變化擊碎很多人的信仰。
這是第一個側面。
02
第二個側面,教育。
最近網傳,“武大建筑學大一新生集體跑路,原本四五十名學生,轉專業后只剩4個人,學院教授人數直接反超學生”。
雖然經過查證,消息的來源不明,很可能是假消息,但網友的討論依然沸騰。
因為現在高校的土建類專業,是真的崩了。
原因也很簡單——
大基建和地產的不景氣,將土建類專業的需求直接打到谷底。
地產前文已經說了,不用贅述,現在“鐵公基”也越來越養不起。
地方上很多市政項目,尤其是收益率覆蓋不了債務本息的基建,可能通通要被砍掉。
當下地方的主旋律是過緊日子,要全力化解債務,可持續發展。
這是第二個側面,從產業變化對個人教育和職業前景的影響。
03
房產、教育,每一個側面單獨拿出來,都牽一發動全身,如今集體發生轉變,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
這實際上是40年一遇的大拐點、決策思維的大拐點在各方面的投射。
7月末那場重要會議,我通讀2萬多字的文稿,觀察出一個最重要的轉變——
核心圈層目標,核心KPI變了。
之前的 40 年,最核心的目標是 GDP,是經濟發展。
而發展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房地產。
包括上游的鋼筋水泥磚頭,下游的家電廚衛、教育商超消費,以及始終圍繞整個產業鏈的銀行貸款。
所以那個時段,不管口頭上再怎么喊調控,行動上,比如土地啊金融啊,都是圍著房地產在轉,前面提到的教育和擇業、戶籍和城鎮化策略,也都是核心KPI的結果。
但這已經是過去式。
這幾年我們感覺到宏觀模式有了巨大變化,本質上是核心 KPI 變了——
工業化和制造業變成新核心,房地產必然要被邊緣化,我稱之為第二次工業化。
核心目標,從GDP轉向第二次工業化,影響極為深遠。
我們看到金融、人才、產業資源等,都在密集地往這個領域投。其他領域的發展要為這個核心 KPI 服務和讓路。
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時代特點。
04
核心KPI轉變,跟我有什么關系?
這不會影響你明天的外賣,但會影響你未來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所有安排。
回顧第一次工業化,是靠工農剪刀差,農業的資源向工業領域傾斜,是依靠舉國體制。
接下來的第二次工業化,依然在用類似的舉國體制,集中資源到制造業。
舉國體制,意味著影響將覆蓋每一個人。
如果對趨勢變化沒有深入的洞悉,繼續以前的慣性思維,選擇樓市以前的核心資產,選擇高校以前的王牌專業。
我不能說這是錯,但至少體驗不會像過去20年那么暢快。
當時代轉身,要不惜一切代價實現新的目標時,如何不成為那個代價,或者最大程度降低轉身的損耗。
這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課題。
05
面對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個人怎么辦?
第一,不要all in,要有更多的配置意識和分散意識。
比如說日本,都知道日本有迷失的30年,但日本的全球投資非常成熟,即便自身經濟不增長,也可以去收獲其他國家的紅利,在下行期保持生活的質量。
這就是視野放到更廣闊的地方,所帶來的改變。
第二,對新趨勢要有認知。
比如,制造業正在向東南亞、南亞遷移,這意味著全球產業鏈格局的重組,利益的重組,發展機會的重組。東南亞進而獲得了雙重優勢(中國經濟好,東南亞享受紅利;中國經濟不好,東南亞承接更多轉移出來的產業)。
這些認知,能給你帶來更廣闊投資的空間。
第三,押注永恒不變的東西。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說過一段話,很多人去問十年后什么會變,卻很少有人去問十年后什么還不會變。亞馬遜恰恰就是去找不變的東西。
比如我們看好一個房產,其實拋開各種各樣的上層建筑的因素,最根本的就是人口因素,有沒有人口持續在流入。
有時候最簡單的往往最有力量。
06
我們踩在一個周期更替的節點上,踩在重大變化的關鍵點上。
國內的政策周期、全球的美元周期、大選的地緣周期,三個周期的轉換都在這幾個月內發生,變動會影響所有重要的資產,房產、股市、匯率、債券等等。
剛剛過去的美國降息,下降幅度也是超出不少人預期,各類資產出現大幅震蕩。
當前,看清方向比什么都重要,它關系著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而看清方向的前提,是掌握真實的信息和動向。
你要知道現在真實發生的事情,才能對未來有前瞻性的預判。
如果你認同我的價值觀,歡迎加入我所在團隊做的研判圈子。
包括我在內的國內外研究員,每周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
全年48期研判,文字、音頻、PDF都有提供,在本文末專屬二維碼拍下,還可獲全年12場閉門答疑直播。
7月大會透露的信號,遠不止KPI的轉變,信息量實際上非常豐富。
但是官樣文章,解讀起來很費勁。
幾萬字的公告,每個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看不懂。
我和我團隊的研究員,圍繞大會做了一期立體的研判。涵蓋的話題,相信有一定資產量的朋友,都十分關心。
簡單看一下信息密度:
以及很多朋友關心的匯率,頭部大國的重要互動,我們都在及時跟蹤——
中文互聯網正在逐漸消失,獲取有質量的觀點和判斷,并不容易。
我和智谷幾位資深分析師合作,一起制作了一份《趨勢研判》,涉及中國、美國、全球的經濟、政治類信息和分析,為您的資產管理保駕護航,每周都會發布一期,大家可以按年訂閱。
船遇冰山時,助你站在頭等艙,看清趨勢,及時調整決策。
限50個名額,減免100元(原價299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