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乒亞錦賽團體賽不敵老對手日本女乒,丟掉了團體冠軍。
其實,比賽輸就輸了,無論你再怎么懊悔、再怎么指責也毫無意義,反正結果已無法改變了。
關鍵是:
輸了球不要白輸,如果能通過本次輸球痛定思痛、徹底認識到自己問題、敢于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不足、以后能真正地加以改進,那這球輸得就有價值,說不定還能成為一個轉折點。
怕就怕在:
輸了球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不認真總結,而是推卸責任、想盡快糊弄過去,那就完了。
如果那樣,這個球就又白輸了~輸不知輸在哪里,贏不知贏在哪里,就這樣稀里糊涂的、得過且過~那樣只會惡性循環,越來越糟糕,說不定到最后就不可收拾了。
那么,這場球輸在哪里呢?
對此,相信凡是看過比賽的都能找出一大堆原因來。
確實,原因很多,但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我們在此只探討其中一點,那就是:
賽前準備的問題~準備不太夠。
俗話說:贏球靠準備~這是賽場上的鐵律,這一點誰不重視誰輸球。
在上一篇文章《中國女乒5將皆遇硬簽,日本女乒頭號球星簽運不錯!亞錦賽分組》一文中,我們詳細解析了這次中國女乒5將在本次比賽中所遇到的強敵。
對此,有不少人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
“太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了,如果怕這怕那就不要打球了,打球只要抱著必勝的信心去拼就是了。”
其實,這種理解太膚淺了。
在這里,我指出強敵,不是怕她們,而是希望你能“重視對手,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不要輕敵”。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無論打球還是打仗,都要“有勇有謀”才行,“有勇無謀”只是匹夫之勇,那樣會被人家玩死,會輸得很慘。
所以說:
只有勇氣和信心是不夠的,良好的“謀略和對策”要更加重要~思路對了,你就先贏了一半;思路不對,一切白費。
這里就牽涉到一個“知己知彼”的問題了:
1、知己: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在哪里?
2、知彼:要知道對手的不足和優勢在哪里?
只有把這兩項研究透了,你才能制定出精準有效的“謀略和應對之策”。
否則:
如果你稀里糊涂的,不下功夫去研究,對“自己”認識得不足、對對手也了解得不夠,只是憑著感覺去指揮、去打球~那樣早晚會出問題的,因為你下的功夫不到家,應對不到位,偏差太多,這樣說不定哪天就會翻車了~早晚的事。
為什么張本美和打我們的主力就這么拿手?我們主力卻打她卻那么費勁?
說穿了,就是人家在我們身上下的功夫比你多得多,早就已經把我們這幾個主力都研究透了,把你的缺點和不足了如指掌,已經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應對方案。
而我們呢,卻還是懵里懵懂的,并沒下真功夫去做,準備根本不夠~這樣,此消彼長,她打你還不是手到擒來?你打她還不越來越費勁?
請問:
張本美和的實力真得比孫穎莎、王藝迪、陳幸同她們高很多嗎?
說實話,那也不一定。
如果論硬實力,真擺開打起來,她都不一定能打過“覃予萱、石洵瑤、蒯曼”她們~在前面她不也是0:3慘敗給何卓佳嗎?不也是剛完敗給才18歲的小將考夫曼嗎?
這些說明什么?
說明:張本美和的實力并不比我們強多少,只是人家研究得比我們透徹、準備得比我們好、對付我們主力有方法了,所以才能打得更好。
除了我們這幾個主力,換換別人她都不一定能贏~因為她對別人沒下那么多功夫~功夫不到位她也不會打。
這樣你就明白了吧?
贏球靠準備,“賽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只靠“匹夫之勇”、只憑什么“勇氣和信心”沒啥用,那樣只會被人家打得頭破血流!
那么,“準備”又要怎么“準備”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誰都懂:
1、知己:揚長避短。
即:
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揚長避短,制定出有效的方案,用自己的“長處”去打對方的“短處”,要讓對手跟著你的節奏走,而不要陷入對方的節奏中、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這一點,如果你想做的話,應該能做到吧?
畢竟,你經驗比她豐富很多,對付一個小將,只要你真下功夫了,想做是能做到的。
可關鍵是:這一點,你有沒有去做?
2、知彼: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即:
要知道對方的優勢在哪里?對方的不足在哪里?
然后,避其鋒芒、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道理就這么簡單,但其中的工作卻很艱苦很瑣碎,即使懂了也不一定會去做~不做當然就沒有。
那么,張本美和的優勢和不足在哪里呢?
分別為:
一、優勢。
總結起來大概有3點。
1、正手好,殺傷力強,屬典型的“進攻型”球員;
2、速度快,變化多~善于快變;
3、雞血型打法,進入狀態快,善打順風球,越打越來勁。
二、不足。
其實,反推一下,她“優勢的反面”就是她的不足,歸納起來也有3點:
1、怕“強相持”。
既然她是進攻型球員,那最怕的只有兩種類型:
一個是怕“進攻比她更猛的”~欺軟怕硬打不過。
另一個是怕“防守非常堅固的”~一旦進攻打不穿,她的威脅就立馬減少一半。
2、怕“變化”。
她再強畢竟還年輕,經驗還不太足,所以還是怕更多變化的,如果你能利用經驗、變化在前,在“節奏、發球、落點、線路、旋轉”等方面變來變去,讓她始終對不上點,那她就打不出來,會被你牽著鼻子走。
3、容易“急躁”。
這是日本球員的特點,也是年輕球員的一個不足之處~如果你能把她“打急了”,她就會急躁上頭,主動送分給你。
三、你看,這樣一分析,你就能知道怎么打了吧?
1、封死進攻。
充分研究她的進攻線路,把她的進攻路線都給封死,讓她的進攻失效;
這就要求你下功夫一遍一遍地研究她的比賽錄像~如果研究不到位那就完了。
2、變化在先。
要主動變化在前,在“節奏、發球、落點、線路、戰術”等方面主動尋求變化,靈活多變,弄暈她。
如果你太僵化、不會變化,被她變化在前你就完了。
3、逼她著急。
自己心態歸零,放低姿態拼耐心,把自己當成小將去拼她,穩住心態,不慌不忙,用耐心與她周旋到底,抱著“能贏一分是一分”的心態,這樣把她打急了,就會失誤增多,這樣你的機會就來了。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擺得太高,等對方來拼你,那也完了。
所以說:
贏球靠準備,準備好了就一點也不難,準備不好呢,那就是千難萬難!
對此,不要說什么類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紙上談兵”之類的話:
1)干什么事不難?你想成為人上人,就要付出超越常人的精力和汗水~否則就繼續做普通人好了!
2)什么事不都是先從“策劃構想”和“紙上談兵”開始的?沒有“紙上的詳盡規劃”,哪有“實地的有效應對”?
這一點:
連“邊緣球員”何卓佳都能做到,都知道好好準備和研究,那我們的教練組和主力更應該知道才是。
總之,輸了球并不是世界末日,如果能以此為鑒那就輸得值!
加油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