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年沒有暢通的股市與央行之間的通道終于被打通。
在國慶長假后第三個工作日,在滬深股市經歷最近兩個交易日大幅震蕩下跌后,今早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表態,準備拿出5000億馳援股票市場。
央行公告中,這5000億也不是直接委托操盤手在股票市場上選擇個股買入,而是用一種見解方式。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這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用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央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
也就是說,證券、基金、保險公司可以在股市上買入滬深300成分股等股票資產,然后去央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再把國債、央行票據變成錢,又可以去買股票。
此前媒體已經報道,通過這種方式拿到的5000億也只能繼續買股票。
至于央行抵押出來的這5000億,可以按股票市值幾折去抵押,貸款的期限是多少,抵押利率是多少,抵押拿到的錢如果不買股票怎么辦,或者說什么時候必須買股票,央行并沒有明確說。
央行如何防患抵押機構把股票拉高幾倍后,最終把股票甩給央行接盤,不贖回股票的風險,央行目前也沒有明確。
就目前看,央行資金連通股票的通道被打通后,最有利的是滬深300成分股這類大市值股票。今早盤面上,不能去央行抵押換國債的創業板個股表現就很差。
央行現在要用國債去換股票,首先手上得有國債。
很多年來,央行手上是沒有什么國債。
因為央行如果手上持有國債,直接買入國債,就等于直接印鈔給政府發債籌集資金。相當于直接向全社會征收貨幣稅。
而且有不少國家為了維護金融穩定、防止通貨膨脹、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嚴控央行可以隨意購買國債,央行不能淪為政府財政融資的工具。
比如德國,其《德意志聯邦銀行法》就嚴格限制央行對政府債券的購買行為,確保央行在決策時不受政府財政壓力影響,能客觀公正地根據經濟形勢制定貨幣政策。
多年來,中國央行在控制購買國債,避免直接印鈔為政府債務融資這方面也做得比較好。
在央行負債表上,也沒什么買入的國債。
但轉變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
央行開始將國債買賣納入到貨幣政策工具箱。也就是央行開始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國債,拓寬了投放基礎貨幣的通道。
央行多了一條印鈔的渠道。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8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央行在8月和9月分別凈買入了1000億元和2000億元面值的國債。
這意味著在這輪股市行情下,央行手上至少有3000億國債可以用于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質押股票。
在國慶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負責人曾表示,“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我覺得都是可以的,是開放的?!?br/>如果按這個表態,央行應該還會繼續加大國債購買力度,增加印鈔的力度。
畢竟央行手上如果只有3000億國債,滿足不了證劵公司等機構抵押股票換取國債的需求。
如果央行通過大量購買國債,為政府債務籌集資金,然后在間接把國債借給證劵公司變現后去買股票。如果通個這種方式能夠創造出數萬億資金,甚至十萬億以上的資金,那么的確能夠把滬深300成分股這類股票拉上去。
這對深300成分股就是大利好。
因為有了央行用國債等資產托底,變相印鈔托底。
證劵機構買了后就可以去央行拿國債換錢,而且還沒有明確是不是可以重復抵押。
但央行通過買國債來換取股票,畢竟還是增加基礎貨幣發行,多印了鈔票。雖然可以托住股市,但如何防患因為多印鈔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就是央行將面臨的風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放水后必然會帶來稀釋。
央行印鈔進股市,必然會給一些股市投資者帶來財富增長。
但還有沒有進股市買股票的人。
如果多印鈔造成了通貨膨脹,是不是該這些人去為股市上漲買單。(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