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德國的“金牛座”巡航導彈,烏克蘭早就垂涎三尺,可柏林方面不給也就算了,還鼓動其他北約國家不要為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更不能解除對烏軍使用西方武器的相關限制。事實上,德國這樣做不是摳門,而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已經把他們折騰得夠嗆。
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表示,為了防止俄烏局勢進一步升級,德國未來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以襲擊俄羅斯腹地,尤其是不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金牛座”巡航導彈是由德國和瑞典薩伯聯合研制,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中程巡航導彈之一,可超低空飛行,具有隱形功能,有強大突防能力。“金牛座”導彈已成歐洲多國空軍的遠程殺手锏。
現代戰爭能否獲得最后的勝利,主要因素不是贏得多少場勝利,而是取決于誰能扛到最后。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雖說贏得每一場戰役的勝利,但最終卻輸掉了戰爭,原因就是美國沒能扛到最后。現在的俄烏沖突,就目前形勢來看,扛到最后的可能就是俄羅斯。也就是說,烏克蘭雖說有數十個國家在支持它,但美歐同樣也非常擔心最終取勝的可能是普京。
據財聯社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與法國總統舉行會晤。法德兩國領導人談了些什么呢?根據德國政府發言人的透露,兩位領導人除了討論雙邊合作外,主要討論焦點還是俄烏沖突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無論是朔爾茨還是馬克龍,都沒有與以往那樣做出相關承諾,他們只是含糊其辭地宣稱:“只要有必要,兩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
兩國領導人給“繼續支持烏克蘭”設置的前提條件,就是“只要有必要”。當然,這個“有必要”不是取決于烏克蘭的需求,而是取決于兩國對俄烏沖突問題的態度。所以,德國拒絕向烏軍提供遠程巡航導彈,不是因為烏克蘭沒有需求,而是不樂意再繼續支持烏克蘭了。原因也不難解釋,對法德等西歐國家而言,這場沖突是時候該有個了斷了。
烏克蘭沖突長期化,俄羅斯在西方及其附庸的“群毆”下,非但沒有被搞垮,甚至還有可能會成為最后贏家之一。這場沖突的最主要輸家不只是烏克蘭本身,歐洲國家也跟著一起倒霉。所以,馬克龍對此的態度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朔爾茨卻似乎不想干了。據觀察者網報道,朔爾茨日前表示,他“希望同俄總統普京通話”。值得一提的是,透露這一消息的德國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媒體,朔爾茨“一直致力于通過外交努力結束烏克蘭沖突”。
在此之前,朔爾茨可不是這樣的“和平使者”,要知道,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對烏援助金額最多的國家,還是最先向烏軍提供西方主戰坦克的國家之一。顯然,之前朔爾茨就是“不讓普京取勝”的堅定支持者。他與很多西方政客一樣,認為俄烏沖突就是西方與“非民主國家”之間的一場“價值觀”戰爭,只有幫助烏克蘭打敗俄羅斯,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觀”才能繼續在世界舞臺上招搖過市。
然而,俄烏沖突的結果,有可能無法像西方政客所期待那樣發展。相反,俄羅斯軍隊目前不但在庫爾斯克地區打擊入侵的烏克蘭軍隊,同時在頓巴斯地區控制的地盤日益擴大。最新消息顯示,俄軍已經控制了頓涅茨克地區重鎮武赫萊達爾。按照路透社的說法就是:控制該地有助于俄軍切斷烏軍補給線,并開辟向西通道。
顯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中,西方最不愿意看到的“普京取勝”局面可能會出現。與此同時,受沖突長期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按照媒體的說法就是:德國企業紛紛減少或者推遲,甚至停止在本土的投資,用盡各種方式減少在本土的生產,轉而加大出海的馬力。顯然,再這樣搞下去,德國產業空心化就不再是警告了。
所以說,朔爾茨在這敏感時刻想起給普京打電話,就是承受不了德國經濟和產業衰落的嚴重后果,希望通過外交磋商的方式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當然,朔爾茨有打電話的需求,但普京會不會接他的電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