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近幾天,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各房企的“優秀戰績”刷屏了。國慶黃金周期間,樓市熱起來了!
此外,昨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再次提到“止跌回穩”,給樓市再添一劑“強心針”。
再提“止跌回穩”
10月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會上談到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他表示,將采取系統性綜合措施,對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運用專項債券等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鄭柵潔還指出,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政策已經出臺,有些城市全面取消限購,有些城市進一步縮小限購區域、放寬限購條件,其他政策也在積極謀劃、積極推進。
“銀十”驚艷開場
國慶假期前,利好政策頻出。
9月24日,國新辦發布會提出存量房貸降息、降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再貸款中央資金支持比例、續期“金融16條”等。
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定調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隨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紛紛出臺新政,緊跟放松限購。因此,不少人對原本就是傳統營銷旺季的十一黃金周非常看好。
承接萬眾期待,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43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備案面積,共計855138平米,相比五一假期上漲38%;17個重點城市的新房認購面積227.8萬平米,環比上漲11%;10個重點城市的二手房共成交1092135.67萬平米,同比上漲161%。
一線城市方面,也傳來各種好消息。
廣州
貝殼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號14時,國慶假期廣州貝殼新房節累計認購突破3000套,比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
另外,多個房企位于廣州的多個項目十一期間到訪超1000組,多個樓盤提前完成國慶假期的銷售任務。
深圳
根據深圳住建局公布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認購銷售1841套,合計19.18萬平方米,認購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64.14%;二手房方面,全市頭部中介機構帶看量、成交量分別約為2.4萬人次、1314套,日均值較2023年國慶假期分別增長22%、339%。
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長假北京樓市成交量創近年來同期最高點,其中新建住宅同比上漲超過200%,二手房上漲超過150%。
另外,據中指院數據,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為近幾年國慶假期的高點,熱點區域項目轉化率在10%以上。
上海方面,在國慶期間樓市熱度也有明顯有所提升。部分傳統剛需項目來訪量、認購量多數優于527后新政首周。
據上海安居客統計,國慶假期前5天,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為1125套,較去年同期的235套暴漲379%,這一數字也遠超2021年同期的502套(10.4—10.7)和2022年的452套。
樓市未來可期!
為何“金九”略顯平淡,但“銀十”開場就如此給力?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常務副主席、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理事姚育賓認為,2024年國慶黃金周,中國樓市上演逆勢大反攻,成為市場信心復蘇的展示舞臺。特別是廣州樓市,在多重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廣州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一改往日跌跌不休,強勢崛起,成交節節攀升。
這份亮麗的樓市成績單,與國慶前夕,中央果斷頒布一系列強有力度的救市政策密切相關,包括降準、降存量房貸、降首付比例、增保障貸、設貨幣工具等數項重磅舉措,極大降低購房門檻,刺激資本市場。尤其是9月26日中央高層會議首次正式提出房地產要止跌回穩,相當于給市場吃了定心丸,預示著樓市已經開始筑底反彈。
而廣州作為率先取消限購的一線城市,從局部試水到全面解禁,限購政策完全退場,瞬間激活了沉睡的購買力,給改善置業者、新市民買家提供絕佳購房良機。
那未來樓市又是何走向?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總監李益峰分析,從政策來看,北上深未來限制性政策仍有優化空間,二線及三四線城市也有望加大購房補貼力度,進一步推動市場量價企穩。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促銷售”政策外,完善國企收儲等去庫存政策也是未來政策重要發力點。
市場層面,目前“銀十”開局表現“超預期”,核心城市市場“回穩”態勢明顯,居民置業信心開始恢復,預計短期內新政將繼續顯效,同時假期認購數據的大幅回升也將逐步在網簽數據中得以體現,10月市場銷售數據或將出現明顯增長。接下來,推動經濟基本面改善仍是穩地產、穩預期的關鍵,四季度若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加快復蘇,核心城市樓市或將筑底企穩,全國市場企穩亦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