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載濤在好友李濟深的推薦下,獲準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
與會期間,周恩來看著這位“七皇叔”,難掩歉疚之情,握著他的手說:
“載濤先生,是我的疏忽,忘記邀請您這位幾十萬滿族人民代表參加第一次會議。”
縱使經歷過大風大浪,見慣生離死別的載濤,也因這句話紅了眼眶。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能邀請他參加第二次會議,已經是無上殊榮,更何況還向他深表歉意。
載濤的嘴巴張了又張,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周恩來輕輕地拍了下他的肩膀,笑著說:
“希望你能發揮所長,為政府提出寶貴的建議,協助改進相關工作?!?/strong>
那么,載濤能否如周恩來所言,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1心存感激,擔當重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賦閑在家、不問政事的載濤在院內含飴弄孫之際,突然有人上門拜訪。
他看了眼身穿警服,一臉笑意的人,不明所以。
不等他問話,此人便主動表明來意:
“我是街道派出所所長,這次來,是誠心邀請您參加街道工作?!?/strong>
載濤很想答應,但欲言又止。
派出所所長看出了他的顧慮,笑著說:
“雖然您曾是皇族,但您寧死不屈,與日寇抗爭的事跡,大家都有耳聞。街道群眾一致認為您定能勝任這份工作?!?/strong>
話已至此,再沒有推辭之理,載濤欣然答應。
此后,他經常穿梭于街頭巷尾,解決鄰里紛爭、協助警察辦案等。
因為辦事周到,街坊鄉親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載”,盡管因為他過去的身份與常人有異,但如今不存在王侯貴胄,也沒有貴賤之分。
街道群眾與他相處融洽,載濤也很喜歡大家對自己的“稱呼”。
一年后,好友兼民革主席李濟深向周恩來推薦了他,并建議邀請他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周恩來對載濤的情況略知一二,群眾也時常夸贊此人真誠熱心,看得出來,他的群眾基礎很好。
請示毛主席后,周恩來邀請載濤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第二次會議。
會議期間,周恩來特意走到他面前,略帶歉意地說:
“載濤先生,很抱歉,第一次會議沒有邀請你,是我的疏忽,忘記了您這位幾十萬滿族人民代表?!?/p>
載濤受寵若驚,握著周恩來的手,心情久久無法平靜,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周恩來拍著他的肩膀繼續說:
“希望你能向政府提出寶貴的建議,協助改進相關工作,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為國家做貢獻?!?/p>
肩負重任,載濤身上的擔子突然就加重了。
脫離政事30多年的他,如何才能提出一個利益國家、利于百姓的提案?為了此事,他每天憂心不已,茶飯不思。
看著他日漸消瘦,好友蔣光鼐、李濟深忍不住提醒道:
“你深諳馬道,何不在軍馬方面提出改進建議?”
一語驚醒夢中人。
載濤當即寫了一份“改良馬種以利軍用”的提案,并受到軍委的高度重視。
毛主席看后也很是贊賞,認為此舉能加強部隊的作戰能力。
他親自簽署委任書,任命載濤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還命令炮兵司令員陳錫聯將軍以及軍馬專家協助他展開工作。
收到委任書的載濤,激動不已,甚至淚流滿面,
“知我者,主席也!”
為報答主席的知遇之恩,年老體弱的載濤經常頂風冒雨,到各個軍隊的馬場視察,并悉心傳授改良馬種的技術。
馬場工作人員欽佩于他的專業技術與管理經驗,對他提出的建議也十分重視,部隊的軍馬建設,在他的指導下日漸成熟。
抗美援朝爆發后,志愿軍在朝鮮戰場奮勇殺敵,盡管數次逼退“聯合國軍”,打出中國軍魂與尊嚴。
但因為戰線拉得太長,我軍后勤補給無法及時趕上大部隊的步伐,導致志愿軍經常挨餓受凍。
而且由于我軍擅長游擊戰與運動戰,機械化汽車無法通過朝鮮山區。
即使僥幸通過,“聯合國軍”為擊潰志愿軍,也會不擇手段地采用偵察機,時刻盯緊我方后勤運輸車輛。
一旦發現,立即駕駛轟炸機摧毀運輸車輛。
鑒于此,中央決定用戰馬來運輸物資。
而心系戰況的載濤,在接到任務后馬不停蹄地趕往東北、內蒙古等地區,精心挑選25000匹強壯有力的軍馬,送往抗美援朝戰場。
果然,軍馬一到,順利解決了志愿軍的后勤補給問題。
載濤身為前清王爺,平日里養尊處優,為何如此深諳馬道?
02貴胄之尊,深諳馬道
載濤是光緒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叔父。
雖然他生于帝王之家,坐擁萬貫家財,但因為從小寄人籬下,所以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
為遠離權力中心,保全自己,載濤時常與馬作伴,馳騁于馬場。
飛身上馬、駕馭烈馬、馬上表演,無所不能。
而且,為掌握更全面的馴馬知識,載濤特意前往法國索米騎兵學校,悉心研究騎兵技術,學習改良馬種等相關知識。
不止如此,回國后的載濤還專門請了“馬把式”,負責家中的馬匹飼養與訓練。
空閑時間,他經常向“馬把式”請教馭馬技能與養馬事宜。
盡管他是貴胄之尊,但毫無王爺架子,“馬把式”與他相談甚歡,傾心傳授。
很快,載濤就成為馴馬專家、相馬伯樂。
他懂馬,也愛馬。
一次,載濤聽說袁世凱為升官晉爵,私下送給手握生殺大權的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四匹品相極佳、強壯有力的高頭大洋馬。
他心向往之,立即登門拜訪,定要一睹洋馬之風采。
一見傾心。
載濤為得到此馬,軟硬兼施。
而載振則因貪贓枉法的把柄被他握在手中,不得已,只好割愛,轉讓給了他兩匹。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
隆裕太后命載濤前往武昌鎮壓起義,但他實在無能為力,只好不住地磕頭,涕淚橫流:
“奴才不懂打仗,還請太后另派他人?!?/p>
隆裕太后看著他這副慫樣,的確不適合帶兵打仗,只好命袁世凱擔任此要職。
但執掌大權后的袁世凱并不滿足,又逼迫載濤交出禁衛軍的指揮權。
載濤雖膽小如鼠,但并不軟弱。
為重振清朝,他聯合載澤、鐵良、良弼等人,秘密組建宗社黨,試圖暗殺袁世凱。
但宗社黨成立不到兩個禮拜,良弼不幸炸死。
血淋淋的事實,令本就膽小的載濤嚇破了膽,從此再也不敢拋頭露面了。
不久,清朝滅亡,原本錦衣玉食的他一下就失去了經濟來源。
為補貼家用,載濤不僅變賣了珍藏已久的字畫與古玩,還賣了不少自己珍愛的寶馬良駒。
七七事變爆發后,日寇堂而皇之地在北京城騎著大洋馬招搖過市,而中國人卻被禁止在大街上騎馬游街。
尤其,他還親眼看到日寇耀武揚威,呵斥騎馬的中國人。
回家后的載濤,只要想到這一幕,就覺得無比恥辱,大罵:
“囂張又可惡的日寇,竟然騎到中國人的頭上了?!?/strong>
越想越氣,他干脆將所有駿馬變賣,并且再沒騎過馬。
膽小如鼠的載濤,在面對日本侵略者時,為何會一反常態,痛罵日寇?
03寧死不屈,痛罵日寇
1933年,天災人禍橫行,載濤一家缺衣少食,挨餓受凍。
但就在他為吃飯的問題發愁時,有人不請自來,并帶來了大量的糧食與禮品。
那日,載濤在院內細心整理撿來的酒瓶與紙箱子等物品,突然一群人浩浩蕩蕩地闖入家中。
他抬頭一看,一個肥頭大耳,面目猙獰的日本軍官站在眾人中央,倨傲地盯著自己。
無事不登三寶殿。
載濤臉色一沉,并沒有搭理這群不速之客。
領頭的小胡子狗仗人勢,率先發問: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七皇叔?”
已經很久沒有人這樣稱呼他了,剛聽到時,載濤有一瞬間的恍惚。
但回過神后,他言語冰冷,
“這里沒有七皇叔,只有平民載濤。”
日本軍官看著這位頭都不抬只顧忙碌的男人,很是不滿,立即自報家門:
“我是土肥原賢二?!?/p>
臭名遠揚的鬼子頭目登門拜訪,載濤只覺玷污了門楣。
而土肥原賢二來之前,早已打聽好了載濤的情況,知道他懦弱膽小又捉襟見肘。
只要給他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再施以威逼利誘之法,相信他一定會繳械投降,乖乖為大日本帝國做事。
載濤見來者不善,只好讓家人帶孩子先行離開,自己留下應付他們。
土肥原賢二皮笑肉不笑地說:
“我現在誠心邀請你出任滿蒙騎兵總司令,為大日本帝國做事,閣下準備什么時候就任?”
載濤終于知道了此人的來意,擺了擺手,拒絕道:
“我如今年事已高,身體欠佳,恐怕難以勝任?!?/p>
土肥原賢二以為他是故作推辭,又假惺惺地說盡了好話,夸贊載濤寶刀不老,必能重振雄風。
載濤只是安安靜靜地聽著,一句話都不說。
得不到任何回應的土肥原賢二,終于意識到自己在唱獨角戲,本來還笑嘻嘻的他,立即變換了嘴臉,兇神惡煞地說:
“敬酒不吃吃罰酒!”
他當即拔出槍,拉開保險,抵在了載濤的頭上,試圖逼他就范。
但出乎在場所有人的意料,向來怕死的人,竟然出其不意地頂住了槍口,從容不迫地說:
“你要殺就殺吧,寧死不當賣國賊!”
硬氣十足。
土肥原賢二看著眼前這位彎腰駝背,但視死如歸的瘦弱男人,很難將他把賣國求榮的溥儀聯系在一起。
這和他搜集到的消息截然相反。
或許載濤膽小怕事,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守得住底線,豁得出性命,是位好漢。
不知是敬佩還是慚愧,土肥原賢二最終沒有扣動扳機,而是轉身離開,留下這位勇士獨自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而他也因誓死不當賣國賊,成為新中國的好幫手,死后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結語
載濤的一生,可謂一波三折。
風光有之,落魄有之,輝煌有之。
身為王爺時,他遠離權力中心,將全部的時間與精力,放在養馬與馴馬上,成為不可多得的“伯樂”。
而這也成為他此后擔任馬政局顧問,為新中國做貢獻的一大契機。
更難能可貴的是,盡管載濤膽小如鼠,委曲求全,但面對日寇時,卻能夠臨危不亂,大義凜然。
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的民族立場,為他贏得了日后的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