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國中情局爆出一則驚聞。
工作人員于整理朝鮮戰爭資料之際,竟發掘出一則被列為“國家絕密”的軍事情報。隨后,他們將這份引以為傲的文件公之于眾,并宣稱:
“這一關于中國的‘國家絕密’的情報,連中國都不可能知道。”
但當這一消息傳到中國后,不但遭到國人的嘲笑,一位中國志愿軍老兵更是忍俊不禁地說道:
“這中情局不是堪稱美國最重要、最先進的情報機構嗎,怎么過了40多年都不知道,那是一個假消息?”
“美國和韓國的特工都被我們給騙了!”
隨著這封“絕密情報”的泄露,隱匿四十余載的騙局,終究撥云見日。曾經被深深掩藏的真相,此刻得以清晰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封情報中究竟記錄了什么?這名志愿軍老兵是誰?他為何這樣說?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摩拳擦掌登仁川,一紙情報退萬山
1952年,美國中情局突然破獲一條有關中國志愿軍的最高機密情報:
“中國志愿軍至今仍有83.6萬人,其中超過30萬都駐扎在東西海岸。
此外還有29.4萬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他們充足的糧食儲備,至少能夠堅持8個月以上!”
這一情報讓諸多美軍軍官,乃至麥克阿瑟全都大驚失色,使得他們對自己的戰略部署產生巨大懷疑。
此前,由于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加入,使得本身傾向美韓的局勢很快倒向我方。
伴隨著五次戰役帶來的戰略對峙,美軍逐漸調整策略,寄希望于發起新一輪進攻,扭轉自身敗局:
這次,他們一舉錨準的登陸地就在東西海岸,也就是仁川地區。
顯然,美方妄圖重演所謂“仁川登陸戰”的行徑昭然若揭。
美國中情局局長杜勒斯顫顫巍巍地握著手中的情報,他不知這份情報究竟是真是假。
如若是真,斷然不能讓準備上岸的軍隊白白送死。畢竟,敵人已經伏擊在側,等待他們自投羅網。
如若是假,那源源不盡的中國志愿軍從何而來?這讓杜勒斯百思不得其解。
1950年,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朝鮮軍就以勢如破竹之勢,打得韓國軍隊節節敗退。
如果一味按照此等戰況發展下去,屆時韓方落敗,其背后“大哥”美國的利益也會遭受損失。
基于這樣的背景下,美軍從敵后偷襲,悄悄在仁川登陸,配合韓軍打出包圍之勢,剎那間扭轉戰局。
由此,仁川登陸成為朝鮮戰場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直至志愿軍入朝作戰后,雙方戰局才趨于穩定。
但起初,面對中國志愿軍的加入,美方幾乎是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去看待。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大放厥詞:
“中國軍隊是亞洲的‘烏合之眾’,我要讓只靠著步槍作戰的中國人‘尸橫遍野’。”
在當時,中國志愿軍所攜帶的槍械,有個形象的稱呼,叫做“萬國牌”制造。
其正是由于我軍的武器裝備,大多是從敵軍那里繳獲而來,皆為美國制造、英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等。
更不必說飛機、坦克、艦艇等先進軍事武器。由此可見,我軍武器與美國的差距有多么顯著了。
經過戰后統計,中國前后入朝作戰的兵力達240萬人,美軍則僅有30萬人。
按理說,兵力優勢應當是對方所顧忌的地方,但盛氣凌人的美國佬根本不把我軍放在眼里。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戰局陷入邊打邊談的尷尬局面。
在這個節骨眼上,美軍四星上將克拉克提出下一步作戰計劃:
在北朝鮮實現“兩棲登陸”,重現“仁川登陸”的輝煌。
多數美軍軍官云集響應,紛紛表示贊同該戰略的實行。
可就當美軍前線指揮部摩拳擦掌,打算一雪前恥時,華盛頓方面傳遞出的消息讓他們大為失色。
在杜勒斯寫給艾森豪威爾的信件中,提到兩條關于美國中情局破獲的,中方傳遞到志愿軍前線指揮部的情報:
“截止至1953年3月,大約有幾十萬人被布置在美方可能會登陸的地區,一旦有敵情出現,可以立即投入海岸地區作戰……。”
“毛澤東指示鄧華:‘決不準許敵人搶灘登陸,一旦發現敵人,就要堅決將他們消滅,絕對不準敵人在我側后建立一條戰線’。”
無奈之下,麥克阿瑟只能放棄“二次登陸仁川”的計劃,被迫走上談判桌,簽署停戰協議。
但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所破獲的這則消息,其實是我軍專門設置的圈套,是我方有意傳出的假消息。
丁公拆破美帝計,順水推舟退敵力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陷入相持階段,美軍為打破僵持局面,開始暗地里派遣大量特務,偷渡到中國邊境竊取情報。
時任志愿軍第九兵團保衛部部長的丁公量果斷下令:
“不管用什么手段,務必找到張瘋子!張瘋子就是破局的關鍵。”
這個張瘋子究竟是誰?為何又是“破局”的關鍵?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從這時講起。
7月26日,美軍偵察機再次出現在萬年德山上空,并向下投遞了一件包裹。
這個包裹中裝的,不是后勤物資,也不是軍事裝備,竟然是一個名為樸北時的美國特務。
但令美方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們還沒有開始投遞這一包裹時,其偵察機就已經被我方鎖定。
于是,樸北時“落地成盒”,剛返回地面就被第九兵團保衛部門的戰士拿槍頂住后腦勺,隨后被逮捕回軍營。
審訊過程中,樸北時狡辯道:
“我早就厭惡他們的做法了,這次正是前來投奔你們,如果你們放了我,我必定會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報全部告訴你。”
這種話術被丁公量一眼識破,他命人對其搜身,從中發現一只信鴿。
樸北時見謊言被無形中戳破,便開始閉口不言,抗拒回答任何問題。
丁公量見狀,面露狠色地嚇唬道:
“如果你再不交代,那你的處境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舒坦了。”
樸北時擔心我黨會對其施以酷刑,頓時嚇破了膽,瘋狂掙扎地說道:
“我說!我說!你們想知道什么?我全都告訴你們。”
顯然,這名美方特務掌握的情報還是太少,他不知道,我軍不會對逮捕的任何敵人施以酷刑。
隨后,他將自己被派往該地的目的、經過等一五一十地交代出來。
從樸北時提供的信息中,丁公量準確把握到一條關鍵:
這名特務此次來到萬年德山,目的是和一名代號為“張瘋子”的人取得聯系。
但至于二人接頭后,下一步的計劃是什么,樸北時并不清楚,或者說,其并未被告知。
丁公量這才意識到,眼前的這名美方特務,只不過是敵軍為了查探虛實,派出的前來探路的替死鬼。
一旦他們得知“張瘋子”還活著的消息,就會立即派出真正的特務,實施進一步計劃。
他當機立斷,命人暗中查找“張瘋子”的下落,出乎意料的是,此人早就死在了過去的戰役之中。
這一情報再次印證了丁公量的猜想:
美軍中情局和“張瘋子”失去聯系,這才派出樸北時前來尋人。
“既如此,我們就將計就計,讓他們知難而退。”
他讓樸北時向美方傳遞消息,告知其“已和張瘋子取得聯系”。
很快,美軍方面向樸北時傳來指示,告知他將有7名美軍特務前來,要求予以接應。
而這些,盡數都在丁公量的掌控之中。他命人布下嚴密防控,一旦7名特務落地,就將他們一網打盡。
但在實施抓捕的過程中,其中4名特務堅決反抗,被我軍當場擊斃。
剩下3人見形勢不妙,只得悻悻投降。
在對這批特務進行審訊的過程中,丁公量套出了一些真實有效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美軍計劃實施“第二次仁川登陸”的戰略。
他深知這份情報的重要性,立即將其傳遞到志愿軍前線指揮部和國內。
眾人經過縝密商討,如何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甚至不動聲色地讓敵軍放棄這一計劃呢?
丁公量提出:
“既然那美帝這么想要情報,那我們便給他情報。”
隨即,我軍迅速擬好這則“假情報”,并讓樸北時傳遞回美國。
當時,已經整裝待發的美軍高層突然收到這一情報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多次權衡之下,只能放棄登陸計劃。
由于丁公量杰出的情報工作,這才讓兩國百姓和將士們免除戰火的侵蝕。
那年今日英雄事,反諜小組創奇跡
談到丁公量,或許人們大多感到陌生。
但實際上,他自1936年參加革命以來,便投身于地下情報工作之中,是中國無數“無名英雄”之一。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決勝階段,日軍損失慘重,已是驚弓之鳥。
在這關鍵節點上,丁公量在寧波組織成立了一個反間諜工作小組,代號400。
“中國情報小組,打進國民黨,打進日本人,探聽消息的有;
但打入敵人內部的隊伍,還能把材料完整拿出來,還能把這么多敵軍策反的。
在抗日戰爭歷史上,在新四軍抗戰歷史上,也就這么一支。”丁公量老先生說。
該組織的秘密成立,對于浙東的敵工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400反間諜工作小組,更是成為中國抗戰史上唯一一個打入敵人內部,全身而退帶回關鍵情報的小組。
作為浙東敵工工作的最高長官之一,時任區黨委城工委副書記的丁公量,帶領400反間諜小組,穿插混跡于敵人的心臟之中,給予致命打擊。
丁公量表示,小組有自己的十六字方針:
“迷惑敵人,站穩腳跟,廣交朋友,積蓄力量。”
這些戰士們披著日軍的“狐貍皮”,表面上經常出入于各大酒店、會所等地,看似花天酒地,實則打探情報。
但他們有自己的規矩,只睡干鋪,不發生性關系。
與此同時,他們打著日軍的旗號,有意“壓榨”奸商,并將得來的錢用作小組的工作經費。
期間,其先后策反60多名日本密探,掌握大量絕密情報。
小組中的每個人會把消息傳遞到一位名叫樂群的富家千金這兒,再由她上報組織,實施下一步計劃。
憑借自己的顯著功績,丁公量的職務迅速飛升,而在他們情報工作內部,大多人都知道了有這么一位風云人物。
而這時,他才23歲。
1953年,中美朝三國協定在板門店簽署,丁公量陪同李克農前來談判,為抗美援朝的最后走向畫上句號。
建國后,丁公量被任命為中科院華東分院有機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
從戰場到化學實驗室,從軍人到科學工作者,其間跨度之大,非常人所能掌握。
但丁公量絲毫沒有懷疑組織的調動,隨即向各方虛心請教,并兢兢業業地投身到祖國的科學事業中。
2017年3月7日,丁老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享年95歲。
生前,他希望可以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為醫學貢獻綿薄之力;他要求去世后不辦追悼會,不搞告別……
結語
直到多年以后,美方依舊對自己當年所做的“放棄第二次登陸仁川”的決定洋洋得意。
他們認為,正是由于自身及時發現了我軍的這一謀略,才極大減少了自身的損失。
但這“春秋大夢”,也在丁公量老人道出真相后一舉破滅。
看似趾高氣揚的背后,實則是對自身失敗的極力掩飾……
而我們如今的安寧美好,正是無數志愿軍戰士用鮮血和氣概筑起的萬里長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