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看守所舊址
重慶,這座鑲嵌在長江、嘉陵江交匯之處的山水之城,自古以來就是英雄輩出的土地。
站在歷史里回望,毛澤東同志在這里進行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周恩來同志領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這里同反動勢力作了堅決斗爭,鄧小平同志在這里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歌樂山烈士陵園祭拜先烈
(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從辛亥革命的炮火中覺醒,到抗日戰爭的烽火連天,再到解放戰爭的決戰時刻,重慶涌現出一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如堅定信仰、無畏犧牲的趙世炎等人,英勇善戰、屢建功績的王良等人,堅貞不屈、永不叛黨的江竹筠、王樸、陳然等人,嚴守紀律、勇于犧牲的戰斗英雄邱少云,等等。重慶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書寫了一部部波瀾壯闊永不叛黨的革命史詩。
在這片熱土上,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紅巖精神,它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不僅照亮了歷史的天空,更深深烙印在重慶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精神燈塔。
波瀾壯闊的史詩燃燒出璀璨的黎明
白公館,位于歌樂山山腰。不遠處的渣滓洞,原是一個小煤窯。后來,這兩個地方都被改為看守所,關押、審訊、拷打革命志士,成為兩口“活棺材”。
1949年,國民黨反動派潰敗前夕下令屠殺于白公館、渣滓洞等監獄的所有革命志士。
江竹筠,因叛徒出賣被抓,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妄圖從這位年輕的女子打開突破口,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竹筠說:“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陳然,在印完23期《挺進報》后不幸被捕,在獄中數次受審,經受各種折磨,依然堅持為獄中的難友們寫下“獄中挺進報”,秘密傳遞外界消息,鼓舞受難的同志們。
(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王樸,富家子弟,同母親金永華一起變賣家產,折合黃金近兩千兩,毀家紓難,資助革命。
朱世君,如金子一般不畏火燒的巾幗英雄,在學生中高唱進步歌曲,傳播革命思想。
小蘿卜頭宋振中,獄中長大的小少年,一輩子沒嘗過糖的味道卻主動擔起照顧難友、傳遞情報的責任……
有名的、無名的,一個個鮮活、熱烈的志士,一場慘無人道的屠殺先后葬送300多名革命烈士,血色染紅了山城的黎明。
這些英勇無畏的先烈們,面對酷刑和死亡,始終堅守信仰,不屈不撓,隨著黎明之前的一場熊熊烈火,永遠地活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成的壯闊史詩,進一步鍛造和凝結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
紅巖紅:重慶文旅市場演藝新文化IP
從大屠殺中幸存的羅廣斌,離開白公館后,重新拿起筆,與楊益言一起,用樸實的語言,悲壯的筆調,將其親身經歷寫成長篇小說《紅巖》,作品一經面世便引起轟動,成為中國當代經典的紅色小說,節選自其中的《小蘿卜頭》更是成為無數人的童年記憶。
自《紅巖》問世以來,無數以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文藝作品紛紛面世,歌劇《江姐》唱響大江南北,歌曲《紅梅贊》傳遍大街小巷,電影《在烈火中永生》成為影史經典......其他如版畫、京劇、電視劇等各類藝術形式也層出不窮。新中國成立至今75年,時代的發展造就了一批批紅巖主題文藝作品的繁榮景象。
沉浸式史詩劇《紅巖紅》劇照
(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2023年4月中旬,在渣滓洞景區旁,由重慶旅游集團紅巖文旅公司傾力打造的集“沉浸式、行進式、互動性”于一體的重慶首個沉浸式黑匣子劇場——紅巖紅沉浸式劇場(以下簡稱紅巖紅)系列劇目正式演出。以紅巖文化為主脈,推出了兩大劇情飽滿的劇目:沉浸式史詩劇《紅巖紅》、情景式體驗劇《黎明之前》,以真人演藝為核心,結合3DMapping技術、全息投影、融合虛擬現實等多種藝術形式,區別于傳統紅色景區的“靜態展呈”,通過“行進式觀劇”“互動性觀演”“代入式體驗”等形式,讓觀眾全身心地投入劇情,穿越那段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歲月。
演出自亮相就受到一眾好評,先后獲得2023年重慶企業“消費場景創新十大示范案例”、“百萬職工游巴蜀”紅色優秀舞臺劇目、第三批重慶市演藝新空間、2024全國旅游產品采購會“旅采之星”“熱門文藝演出”獎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優秀舞臺劇目。2024年暑假,人民網、中國網、學習強國、中國旅游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單位爭相報道。大膽、新穎的創新演繹背后,更是傳承紅巖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紅巖紅成為重慶文旅市場演藝新文化IP。
巍巍歌樂、不朽紅巖。一段磅礴的歷史不需要過度的渲染,紅巖紅沉浸式演出將豐富、創新的表演形式呈現在游客面前,只為讓游客走進這些個性鮮明的個體、大氣凜然的英雄群像之中,穿越時空成為歷史的一份子。
眼含熱淚的老人,對著飄揚的紅旗高呼“新中國萬歲”的年輕人,坐在父親的肩頭看劇的孩子,掌聲雷動的每一位觀眾……都是這場演出的意義,文化的力量在此刻有了具象化。以更新穎、更沉浸的體驗,和觀眾一起討論信仰、生命、黨性、抉擇的話題,在這樣的演出互動中,講好紅巖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情景式體驗劇《黎明之前》劇照
(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在重慶,代代相傳的紅色信仰
在重慶,傳承紅巖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早已融入人們的骨子里、血脈中。
青山埋忠骨,翠柏祭英烈。在歌樂山下的烈士陵園,每天前來祭奠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代表浩氣長存的英雄群雕,俯覽山河,見證著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白公館、渣滓洞,游人如織,曾經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但這座城市的精神信仰卻永放光芒。
山城重慶,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底蘊,孕育著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重慶人民。
當我們越了解那段歷史,就越能感受那些革命志士短暫又熱烈的生命,就越能深刻意識到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選擇,最終,他們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黎明之前有人前赴后繼,黎明之后有更多人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人肩負著歷史使命,耕耘這片熱土,講述紅巖故事,創新演藝這段英雄史詩,而紅巖紅沉浸式演藝劇目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應運而生,成為文化辨識度高、藝術感染力強,游客到渣滓洞——白公館必看的精品文旅演出。
在新時代的改革浪潮中,紅巖精神依然熠熠生輝。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強調,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為紅巖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強大的制度保障和動力支撐。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將繼續以紅巖紅沉浸式劇場為載體,傳承紅色基因,助力國企改革,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創新高地貢獻文化力量。在未來的改革進程中,紅巖精神將繼續激勵無數人勇于擔當、砥礪奮進,推動重慶不斷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黨員們在紅巖紅沉浸式劇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重慶紅巖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來到重慶,沿著紅色足跡,追尋信仰之光,看一場沉浸式的紅巖紅演出,真正感受這座英雄之城的文化魅力、精神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