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2日,開國上將許世友在南京病逝。
許世友離世后,關于將軍的遺體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入殮,無疑成了一個敏感且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許世友
之所以要糾結這個問題,是有時代因素的。這年“五一”期間,解放軍全軍統一換發了新式軍服,這是對軍隊形象的更新,也是對歷史的告別。只是,當時軍委有規定:所有已經退役的,或已在地方任職的干部,是不發新軍服的。這下,讓許多已經離開軍隊的功勛卓著的高級將領都不是滋味,尤其是許世友。
長期以來,許世友在人們心中幾乎是一個固定的軍人形象:他總是穿著整齊的軍裝,總是保持著軍人特有的端正姿態。無論春夏秋冬,許世友的軍裝都是一不敞領、二不卷袖。
許世友的軍旅生涯長達數十年,他的軍人作風、行為習慣已經深深烙印在他的生活中。因此,對于他來說,換掉軍裝無疑是一種情感上的挑戰。
當時,恰逢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路過南京,大家知道許世友和鄧小平的關系不錯,便紛紛找他幫忙,希望許世友可以向鄧小平反映一下老同志們想穿新軍裝的訴求。
鄧小平、許世友
然而,部隊的規定是嚴肅的。鄧小平后來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了規矩的重要性。他提到,雖然從感情上來說發給老同志新軍裝無所謂,但遵守規矩更為重要。“所有的老同志當然都會懂得,立下一條好規矩,重要得多。”鄧小平說道。
治喪辦公室的領導王永明在面對這一難題時,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他參考了江蘇省軍區一位老首長逝世時的處理方式,即讓逝者穿舊式軍裝火葬。家屬雖有所不舍,但最終接受了這一安排。于是,有了這一先例,為許世友定制一套全毛舊式軍裝成為了最終的決定。
這一決定不僅解決了將軍遺體入殮的問題,更體現了人們對規矩和情感的雙重追求。許世友的軍人形象和他對軍隊的忠誠是人們敬仰的,讓他穿著舊式軍裝入殮,既是對他軍人生涯的尊重,也是對他忠誠的肯定。
許世友的入殮儀式結束后,一隊被指定參加護送靈柩的官兵接到了命令,從此進入嚴格的待命狀態。11月8日零時整,這支特殊的護送車隊在夜色中悄然啟程,目的地——河南新縣。
許世友
這支車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每一輛車的選擇都經過精心策劃。一輛北京吉普指揮車引領前行,一輛面包車裝載著親屬和代表,兩輛軍用卡車則載著許世友將軍的靈柩和其他必需品。與常見的送靈隊伍不同,這支車隊沒有掛遺像,沒有花圈,沒有黑紗,更沒有播放哀樂。一切都顯得異常簡樸而莊重。
車隊出發的時間如同經過精心策劃的戰役一般,大家在子夜時分從南京出發,在夜深人靜中前行。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灑滿合肥市時,這支車隊已經穿過了安靜的市區,趕到了南京軍區直屬某部加油、休憩。等天黑以后,車隊再繼續西進,向著新縣進發。
11月9日凌晨,車隊按照預定的方案和路線,順利抵達了目的地——河南新縣許家洼。參加此次行動的官兵們沿著新鋪的簡易公路來到了許世友的墓穴前,每個人都感慨萬千。
許世友之墓
將軍終于回來了,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他終于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好好盡孝了。一座嶄新的墳塋就這樣靜靜地落成在青山綠樹叢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