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哈斯婭提攝
在1960年3月擬定的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兩個新文字方案,在烏魯木齊、伊犂、喀什等地重點試行后,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
1960年 閔福全攝
烏蘇縣東風人民公社頭臺大隊的青年技術小組人員正在檢修農具,準備春耕。
1960年 宋士敬攝
英吉沙縣芒申公社工業積極為春耕生產修配和制造工具,除擔負農具修配任務外,還制造了大車、播種機、七英寸步犁等多種農具。
1960年 武純展攝
英吉沙縣烏恰公社雅瓦克生產大隊隊長玉素因艾山(右二)是全自治區的標兵生產隊長,經常和社員在一起勞動并虛心聽取群眾對生產工作的意見。
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右一)來到大渠工地檢查工程質量 1960年 韓文慧攝
莎車縣建設的葉爾羌河西岸大渠正式放水。這條干砌卵石渠長32公里,上寬30米,底寬19米,輸水量達130秒立方米,是我國當時最大的干砌卵石渠道。
1960年 艾海提攝
吐魯番縣大力發展果品生產,本著擴大老基地、建立新基地和提高現有果樹產量質量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擴大了葡萄和哈密瓜種植面積,并加強了對葡萄和果樹的經營管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代表團 塔吉古勒攝
1960年6月1日至11日,全國文教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1960年 丁彬萱攝
鄯善縣衛星公社小麥長得穗大粒飽,已開始收割。
1960年 李義芳攝
幾年來,新疆森林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天山林區已經建立了50個林場,廣泛展開林區的管理和采伐工作。
1960年 丁彬萱攝
1959年以來,新疆克拉瑪依機械廠各級黨委書記掛帥,采取分級辦校的方法,組織起十個車間和廠辦的紅專學校。靈活利用班前班后,早晨晚上時間進行學習,上課出勤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1960年 哈斯婭提攝
烏魯木齊市搪瓷廠職工,大搞技術革新,推廣先進經驗,近兩個月中革新工具16項,使全廠機械化程度由原來的25%提高到60%,還利用下腳料及時生產了一些小五金商品供應市場。
1960年 李義芳攝
新疆七一棉紡織廠精紡車間先進女工李弄琴(右)主動要求離開連續六年保持先進集體稱號的小組,調到別的班去幫助大家學習先進操作方法。在她的幫助和帶動下,全車間技術操作水平普遍提高,全廠涌現了900名先進個人和79個先進集體。
1960年 武純展攝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模范郵遞員艾再孜汗從擔任郵遞員以來,六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帕米爾高原上,想盡辦法把郵件送到人們手里,還經常抽空給群眾讀報和代群眾寫信。
1960年 艾海提攝
吐魯番縣五星人民公社維吾爾族社員阿衣姆漢和努爾登扎衣提,是解放初期吐魯番縣第一區政府第一份結婚證書的領得者。
1960年 丁彬萱攝
同上
新疆師范學院是解放后成立的一所新型的高等學校,設有漢語文系、維吾爾語文系、外語系、生化系、數理系和史地系,有十多個民族的兩千多名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