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主動尾翼結構、碳纖維底盤、推桿懸掛、V8混動)
邁凱倫P1(參數丨圖片)、保時捷918和法拉利LaFerrari曾被譽為汽車界的“三神”,這些混合動力跑車在十年前紅極一時,十年過去,如今邁凱倫率先推出了P1的繼任者,被命名為W1,這款全新混動跑車擁有純電模式,采用碳纖維單體殼底盤,加上主動空氣動力學系統,集合了邁凱倫的賽車技術,W1還能達到先輩P1的車壇地位嗎?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底盤懸掛
邁凱倫的核心設計就是碳纖維單體殼底盤,相比常見的鋼鋁混合底盤,碳纖維單體殼在保證剛度的同時可以減輕重量,W1的碳纖維單體殼為全新設計,命名為Aerocell單體殼,采用預浸碳纖維制成,常見于賽車運動,小碳纖維預先浸漬了一種樹脂系統,可簡化固化過程,然后在模具中施加壓力處理,增加底盤的結構強度。
Aerocell單體殼還考慮了空氣動力學,底盤各部分均采用精加工,將單體式車底太高了65mm,可以讓更多的氣流通過車身,縮短了整個底盤的長度,為了增加車內的空間,座椅被固定在底盤上,無法調節,在同樣的空間下,將軸距縮短了70mm,減輕了底盤重量,不同身高的車主可以通過調節方向盤和踏板箱來調整坐姿。
W1的單體殼底盤前部位置高于其他邁凱倫車型,前懸掛支架集成到中央結構中。這種較高的位置優化了車底的高能氣流,同時不需要額外安裝副車架,其中前懸掛為賽車常見的推桿結構,這是邁凱倫首款采用推桿結構的公路車;推桿與內側減震器相連,與叉臂、扭力桿和減震器一起使用,下部的叉臂高度抬升,可以讓氣流快速通過,后部則采用傳統的雙叉臂懸掛,外側安裝了彈簧和減震器。
前懸架裝置延續了F1賽車的風格,扭力桿和主動起伏元件可以控制車身的高度,而后懸架則配有Z形桿和主動下拉桿,可以控制車身的起伏。為了追求輕量化,懸架系統采用鈦合金的前立柱,叉臂采用3D 打印技術。
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底盤高度可以變化,通過調整RACE或者RACE+模式,可以適應不同的路面,比如在平整的賽道上,可以使用RACE+模式,降低車身高度。
邁凱倫W1的實用性
第一駕駛
W1配備邁凱倫高性能動力系統,包括全新V8發動機、E模塊電機單元和變速箱,全新4.0T V8發動機采用等離子噴涂氣缸孔,轉速可以達到9200rpm,結合變速箱外側的電機,總輸出功率達到1275馬力,綜合扭矩為1340Nm,電機可以彌補發動機在低轉速時的扭矩。這意味著從靜止加速到200km/h僅需5.8秒,而這個時間是一些電動車的0-100km/h加速成績,W1從靜止加速到300km/h 需要12.7 秒,車速被電子限制在350km/h。
W1注重空氣動力學,為了增加后部擴散器的尺寸,中置的動力系統傾斜3度,為了在激烈駕駛時保持穩定,冷卻系統更加復雜,W1帶有三個以不同溫度運行的獨立冷卻回路,內部為水乙二醇冷卻液。
第二乘坐
W1沒有延續P1的蝴蝶門結構,而是采用全新的鷗翼門設計,車頂有更大的開口,可以輕松進出車內,車門內側還設有雕刻凹面,增加乘員的橫向空間,胳膊可以放置在車門上。W1采用了窄A柱設計,下部小窗設計靈感來自邁凱倫MF1,為了減重,車內并沒有包覆大量真皮,更多是外露的碳纖維面板,甚至遮陽板的設計也考慮到了輕量化,由碳纖維制成的遮陽板厚度僅為3毫米。
座椅以獨特的方式集成到碳纖維單體殼中,直接將乘員與底盤連接起來。兩個座椅均采用軟墊設計,坐姿更接近賽車,腿部較高,坐姿半躺。
第三剎車
W1采用鍛造單體剎車卡鉗,前部為6活塞,后部為4活塞,搭配碳陶瓷賽車 (MCCR+) 級的剎車盤,剎車盤的直徑為390 mm,相較于邁凱倫其他車型的碳陶瓷剎車盤,增加了一層陶瓷層,耐用性增加,可以安裝高摩擦力的剎車皮。
為了減少熱衰減,剎車系統帶有主動通風結構,主動式尾翼可以向后展開,一方面增加擴散器的效果,帶來更多的空氣下壓力,同時還可以在剎車時增加攻角,充當空氣減速板,增加空氣阻力,縮短剎車距離。W1從100km/h剎停的距離僅為29米。
選車偵探觀點:邁凱倫W1采用混動系統,其核心理念依舊是輕量化,無處不在的減重設計讓整車重量保持在1399kg,對于混動車型來說,這個數據并不常見,操控靈活,加速迅猛,缺點則是電池集成在底盤空腔中,容量只有1.384度,純電模式續航僅有2公里,同時千匹馬力的后驅車對駕駛技術要求高,雨天駕駛容錯率低。大家覺得邁凱倫W1怎么樣?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