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每次巡河,我們要拉回足足一車垃圾,現在巡河,頂多能撿回一小袋,以前巡河我們總是愁眉苦臉,現在巡河我們更像是在河邊休閑漫步……”談到自己這7年多來巡河路上的心理變化,同安街道福圣社區黨委書記、馬家河福圣段村級河長潘紹山這樣說道。
那么,這個社區在河湖管理上有著怎樣的“殺手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挖一挖。
河道穿小區而過
小區“河段長”守護門前清流
“媽媽,媽媽,你看河里的水好清澈啊,里面會有魚嗎?”黃昏時分,在同安街道優詩美地小區內,三歲的郭米兒小朋友牽著媽媽的手在門前的河道邊玩耍,隨著孩子的奔跑聲和嬉戲聲慢慢散開,一幅和諧美好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對于優詩美地小區的居民來說,家門口這條河流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在每一個茶余飯后,和家人一起沿著這條河道悠閑地散步,在嘩嘩的水流旁、在陣陣微風中,享受愜意的家庭時光。“小區內的這條河可以說隨時都是清澈見底的,在我們小區河段長和志愿者的帶動下,居民們都形成了自覺,大家都不會往河里傾倒垃圾,看到有白色垃圾我們都會及時進行清理,這條河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大家都很愛護。”同安街道優詩美地小區物業經理王澤蘭開心地說道。
據潘紹山介紹,這條穿小區而過的河就是馬家河的一段,馬家河起于福圣社區5組、止于龍洪大道以西,全長3.6公里。作為同安街道福圣社區的主要河道,馬家河福圣社區段長2.3公里,流經多個小區院落,線路崎嶇,部分河岸人員無法通行,巡查檢查難度較大。福圣社區結合實際情況,由村級“河長”總負責,河道沿線的6個小區院落負責人擔任“河段長”,將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細化,以水環境整治、污染源排查為工作重點,將問題留在院落“河段長”進行處置,真正實現社區河長制工作網格化管理。“當然,巡查中也會有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我們會不定時地組織院落‘河段長’召開河長制工作研討會,討論解決近期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還是不能解決,就上報街道職能部門以及分管領導來共同解決。”潘紹山如是說。
從1車垃圾減少到1小袋
共建共治的生態畫卷在社區形成
隨著氣溫逐漸轉涼,出門遛彎的居民越來越多,這對于有著7年多村級河長經驗的潘紹山和同事來說,是最好的巡查和宣傳引導時機。
帶上鉗子、垃圾袋等工具,潘紹山便和同事們一起驅車來到桃淵銘小區旁,這里便是馬家河福圣社區上游段。像平時一樣,他們沿著河邊慢慢走著,仔細查看河道的水質情況,并將河旁的垃圾等一一清理。遇到附近的游客或者行人,他們便停下腳步,在與他們拉家常中,對周邊行人開展愛河護河的宣傳引導。
整段河巡完,垃圾不過二三兩,“這些年,我們通過開壩壩會、發宣傳單等方式對游客和周邊居民進行引導,大家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我們來巡河的時候,要開垃圾車出來,巡完河垃圾滿滿一車,差不多1噸左右,現在頂多就是一小袋。”潘紹山牽著垃圾袋笑著說,現在的山清水秀,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有更多的市民參與到了愛護護河的隊伍中,人人參與、人人共治的生態畫面正在社區漸漸形成。
據介紹,在福圣社區,除了形成院落“河段長”負責制外,還單獨成立了兩支約20人的志愿者隊伍,他們沿河清理垃圾、淤泥、檢查河道排口,用實際行動守護河道健康。同時,他們也抓住時機,向往來居民派發宣傳單,動員廣大市民積極踐行愛水護水理念,營造良好的社區生態環境,在福圣社區的河道旁,紅色馬甲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空中“監督員”動態上崗
“智慧+”模式助力水庫巡檢
一陣秋風吹醒了河畔的柳枝,也吹來了馬家河畔的新景象。位于同安街道忠誠路旁的馬家河龍洪大道段,不僅有潺潺的水流和競相開放的花兒草兒,還有旁邊健身步道上,休閑運動的人兒,在黃昏時分,人與景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這樣美妙的場景,可不是如此輕易得到的。據潘紹山介紹,在河湖的管理上,雖然社區有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但是畢竟河道范圍較長,人力也有限,光靠人工來管理,著實費勁,也可能存在巡查不到位的風險。為此社區利用無人機科技融合基層工作的方式,采取對重點河湖段每日一巡、重點時段早晚一巡的方式,確保易發生問題的河湖段不留死角,制止了河道撿種、秸稈焚燒、傾倒建筑垃圾和違規搭建建筑物等行為,通過全覆蓋無死角巡查巡檢,實現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節約了工作時間,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2023年期間,社區請示上級部門給予支持,投資30萬余元對優詩美地小區西面臨河圍墻、幸福小區南面臨河圍墻進行了隱患整治,這一民生工程,也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蓄一池清水、成一處風景、惠一方群眾。潘紹山坦言,從2017年擔任村級河長以來,回憶這7年的工作,有苦也有甜,從最開始自己帶領大家一起去解決河道中的每件事,到后來自己更像是一位監督員,無論是河段長、志愿者,還是社區居民,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河道的治理中,每當看到水清岸綠的河道成為市民們休閑娛樂的場所,他的內心就無比幸福,也許這就是一位基層河長堅守的初心。未來,他將和社區的同事們一道,結合“河長制”持續做好河道長效管護工作,用行動繪就“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