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節假日都過去了,錯峰出游的心再次躍躍欲試了,不過,要撇開人多的熱鬧和網紅地的審美疲勞,似乎剩下來的目的地也就屈指可數。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把目光投向更高的緯度、更早日出的地方,這里有濕地與大河,有金秋盛景與藝術風情,有豐饒的物產和多元的文化,說它是“東方小巴黎”,它卻比巴黎大了五百多倍……這樣的城市,總能在季節的變遷里,不斷更換最新穎的打開方式。
這里,就是哈爾濱。沒有冬季南方小土豆齊聚冰城玩雪的狂熱,也沒有爭相跑步前進避暑游玩的續篇,秋季的爾濱,優哉游哉,堪稱是chill的巔峰。
哈爾濱,地處松嫩平原東部,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給這里賦予了格外分明的四季,撇開早晚,秋季的大部分時間都尤為明媚和清爽,松弛的氛圍和新鮮的文化底蘊,在松花江上的日落、江灘邊上散步跳舞的人們、被歐式建筑包圍的城市外觀之中一一呈現。
PART ONE
在哈爾濱地標賣呆兒
“如果讓我給哈爾濱這張名片打上幾個關鍵詞的話,我會寫:冰雪、教堂、步行街、啤酒、列巴紅腸。”作家遲子建在散文《水墨丹青哈爾濱》中這樣寫道。
除了冰雪,其余均可在中央大街及其周邊集齊。用東北話來說,這里極其適合放空腦子,賣呆兒。
{中央大街}
120年,1450米,簡單的數字,足以勾勒中央大街在時間與空間中的輪廓。巴洛克是這里的要素,細細探究還有折中主義、新藝術運動時期等等不同的建筑風格,西方建筑加上中式生活,幾個折返之間,有不一樣的煙火味道。
走在面包磚鋪就的路上,是絕不能快的,否則每棟建筑的設計之美就總有遺漏。哪怕天氣已經不熱,滿大街男女老少手里舉著的馬迭爾或完達山,也成就了屬于哈爾濱“以冷抗冷”的象征。
酸奶、雪糕、格瓦斯……就是這條街上共同的味道。
秋天的哈爾濱,適宜長袖打底+厚外套,沒有冬季打卡完就趕快找避寒處的匆忙,反而在秋季暖陽之中,有了一些不疾不徐的輕快。直接走到離這條街不遠的索菲亞大教堂,也很順路。
{圣索菲亞大教堂}
作為曾經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同時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很多人都是為了索菲亞大教堂慕名而來。
圣索菲亞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最初是沙俄軍隊的隨軍教堂,是以擁有了強烈的東正教風格。整座建筑從東向西,形成了一個拉丁十字,清水紅磚所筑,冠以巨大的標志性洋蔥頭穹頂,晚上燈光亮起更是美得風格鮮明。
進入教堂,主從式結構更為直觀,瑰麗的枝形吊燈加上內部的壁畫穹頂,仔細欣賞一番頸椎病都治好了。不定期舉辦的音樂會曲聲悠揚,讓旅途自帶古典BGM。
哈爾濱,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的音樂之都,整個亞洲也唯有哈爾濱獲此殊榮,也因此,無論是中央大街還是索菲亞教堂,一路上時刻都有機會欣賞到隨機“空降”的陽臺音樂會、街頭藝人演出。
提琴、薩克斯、手風琴……既有名作的古典高雅,也有街頭的自由隨性,是隨機拾取的超絕亮點。
{松花江畔}
如果時間還早,繞一圈還有機會到松花江畔轉轉,冬天旅游的人們記住的是千里冰封的松花江,它靜謐、肅穆甚至冷酷。但是秋天的松花江滿目柔波,有一些別的季節看不到的熱烈和親切。
松花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之一,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天池,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全長約1927公里,流域面積達到55.68萬平方公里,也是哈爾濱的母親河。
河上有中東鐵路橋,立在橋頭寫生的美術生、相對駐足的情侶、散步至此的居民……上演了一場流動的戶外生活體驗。或許,多瑙河上的塞切尼大橋,也不會比此番圖景更加生動。
日光下,東北人的松弛感在河邊具象化了,微風浮動金波,很快就是必須看的日落!如果人不多,就去松花江索道乘車點,慢慢地欣賞一場羅曼蒂克的消亡吧!
斯大林公園、防洪紀念塔等著名爾濱景點,也都在松花江旁,而如果選擇去太陽島游覽,也有機會欣賞到松花江的美景。
PART TWO
哈爾濱的過去與現在
如果說第一條線路打卡了哈爾濱最著名的地標,那么第二天,就可以沿著歷史發展的足跡,一起去發掘爾濱更深處的魅力。
{哈爾濱博物館}
哈爾濱市博物館,位于道里區柳樹街13號,如果住在防洪塔附近,需穿過兆麟公園才能到達,一個個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也將伴隨著哈爾濱這座城市生長的腳步拉開序幕。
在博物館正對大門的1號樓,是中蘇友好協會舊址紀念館,記錄著反抗日軍侵華、中蘇友好協作、解放哈爾濱、解放全東北的一系列史實,也記錄著東北抗聯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的生平。
除此之外,這里的2號樓是黑龍江文學館,6號樓是城市歷史館,7號樓則收藏著歐洲銅版畫、俄羅斯油畫及雕塑、梅森瓷器、鐘表、煤油燈等等。
去參觀時正好還有俄羅斯功勛藝術家展覽,藝術含量拉滿,隨便拍都好看。
探尋過哈爾濱這座城市作為“共和國長子”的近現代發展歷程,不妨再來看看它年輕的一面,作為哈爾濱支柱型企業,哈藥六廠也曾經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這里的老廠房也開放免費參觀了。
{哈藥六廠}
說起來西安也不乏各種廠區改造成的觀光休閑地,但是在哈藥六廠,一切體驗都不一樣——這里被稱為東方盧浮宮,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愛攝影,愛建筑,愛藝術,一定會沉浸在這里的金碧輝煌之中。作為2024年1月才對外開放老廠房,這里的新鮮程度絕對可以拉滿。
這座哈藥六廠的辦公樓建于2004年,羅馬柱、人物浮雕、花窗等等共同形成濃郁的歐式風格,巴洛克式建筑的集大成體現,隨意框入鏡頭都是一種震撼。
至于室內,更是金光閃閃,閃到人眼花繚亂,據說這里花費了9300多萬才打造而成,看過就知道絕對名不虛傳——當然作為從小喝過藍瓶鈣的我,也算為這里做了貢獻了(不是)。
4至6層是版畫博物館,收藏有豐富的藝術作品,在室內和走廊穿行,真是不斷被它精美和豐富的細節一次次震撼~
PART THREE
多面哈爾濱
如果時間上充足,建議一定挑一天去東北虎林園看看正宗的東北虎。
{東北虎林園}
作為在全國范圍內頗具代表性的東北虎保護繁育基地,來這里不光能看到“二埋汰”“可愛多”等明星,還能近距離欣賞美麗大貓“虎行山林間,風雷隱其蹤”的魅力。
親眼看見東北虎金黃色的皮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一道斑紋都像是大自然最精致的雕刻,你將不禁感嘆于造物主的神奇與偉大。
{哈爾濱大劇院}
需要提示的是,如果不看演出,那么這次觀光之旅將是一個純打卡項目。
哈爾濱大劇院,位于松花江北岸松北區的文化中心島內,擁有兩座巨大的銀色建筑,外部結構復雜而精致,采用了特殊的雙曲面,每一個角度都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松花江畔,哈爾濱大劇院仿佛懸停在整片濕地的水面之上,它宛如一艘巨大的飛船,高聳的主體建筑呈弧形,堪稱是我個人今年見過最具科幻感的建筑了。
劇院一隅的哈爾濱音樂博物館,中西古今樂器集于一堂,詞曲作者與歌者群星閃耀,述說著這座城市聞名于世的歷史。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哈爾濱大劇院融合人文、藝術與自然,這座大地景觀已然成為城市靈魂的構件之一。
需要提示的是,想登上頂部觀景臺觀光可以走樓梯上去,體感跟爬了一小段山差不多,頂部風特別大。附近有公園,風景很好。
{音樂長廊}
如果把“音樂殿堂”具象化,那么從哈爾濱大劇院到哈爾濱音樂廳,從莊重典雅的老會堂音樂廳到眾人皆可欣賞的意大利領事館陽臺音樂會,似乎都可以撥動人的心弦,但是當音樂和建筑結合起來時,音樂長廊就成了不得不打卡的去處。
音樂長廊所在哈爾濱市音樂主題公園是國內唯一一個以西方音樂為主題的公園,音樂長廊全長165米、高41米,你可以在這里欣賞人群的來往,形成光與影交織的樂章。
公園里有永恒之聲、五音園、琴園、梨園等東方園景觀,以及五重奏、光之舞、月光舞臺、琴耀廣場等西方園景觀,它們各有不同,卻分外和諧。
{中華巴洛克}
如果有那個地方可以表達哈爾濱融合、多元的魅力,那么一定是中華巴洛克街區了。
從20世紀初的小漁村,到1898年中東鐵路建設后的樞紐城市,再到現如今的國際性商埠,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在建筑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老道外,游人的目光總會被臨街建筑的巴洛克式裝飾所吸引,仿若置身歐洲小鎮。再往里走,帶有門洞、天橋、天井的典型中式四合院迎面而來。
這種前店后宅、院院勾連、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融匯東西元素,集氣派、簡潔、典雅于一體。
如今,這里又是本地人也很愛逛的煙火地,飲食上,有本土的馬迭爾、紅腸、砂鍋、殺豬菜,也有各種時興的吃食,玩和逛的地方就更多了,一個接一個的院子鉆下去,總有驚喜等著。
PART FOUR
美味哈爾濱
在“爾濱”,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從地道的哈埠菜到精致的西餐,從大師匠心獨運的佳肴到街頭巷尾的燒烤,從鄉村田園的農家樂到早夜市的煙火氣,每一處都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
你可以到波特曼西餐廳、馬迭爾西餐廳、華梅西餐廳,去品嘗地道俄式西餐,也可到老廚家、東方餃子王、哈爾濱記憶,去品嘗特色哈埠菜,抑或到紅專街早市、草市街夜市,感受“爾濱”獨有的市井生活,讓旅行的每一天都充滿驚喜與滿足。
如果找得到,這里也不缺朝鮮族朋友們開的館子,能吃到正宗鮮族美味。
離著索菲亞大教堂不遠的道里菜市場,一方面還是老哈爾濱人沒事兒逛逛,買兩根紅腸回家的“八雜市”,也是游客們最愛造訪的本土味道集合地,除了紅腸與面包、老糖果,秋天下來的各色秋果也是必嘗,菇蔦、海棠果、雞心果、帶條紋的小番茄……這是黑土地養育的甜味。
而至于隨處可見的秋林,更是讓西安人有種別樣的親切,時至今日,紅腸、格瓦斯仍是秋林公司的金字招牌,也是哈爾濱人餐桌上的必備美食。
哈爾濱是一個很矛盾的城市,城市里新舊涌動的氣息,讓它在藝術與浪漫之間橫行。但當你真正踏上這片土地,你又能感受到屬于東北人的爽利、直接。
哈爾濱不是固定的,它隨著歷史的進程也在一遍遍梳理著自己的心性。不論是冬天玩雪還是夏天避暑,人們懷著不一樣的目的走出又歸來時,爾濱,早已擁有了自己的城市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