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nology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作者|黎錚
編輯|李默天
來源|遠川研究所
零售行業最近的熱鬧,大抵可以歸類為兩個主題:一是致敬胖東來,二是搶救前置倉。
8月份,盒馬開始在上海試點前置倉模式。不同于盒馬的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前置倉不設門店,采用網格倉的形式,為周邊3公里居民提供30分鐘內送達服務。
生鮮電商半截身子入土這些年,前置倉模式一度被視為罪魁禍首。侯毅帶領盒馬試水超過十種業態,唯獨對前置倉敬而遠之,其針對性言論包括但不限于:不可能盈利,做給VC看的模式,是個偽命題。
但在侯毅光榮退休后沒多久,盒馬主動把回旋鏢扎在了腦門上。
下場搶救前置倉的不止盒馬一家。剛剛上演鯨吞永輝超市的名創優品,前段時間推出“24小時超級店”,主打一小時送達,其實就是前置倉;就連山姆都悄無聲息地開近500個前置倉[2]。
阿里、抖音等平臺加速開倉之余,順帶發揮傳統藝能造新詞——即時零售。
即時零售和外賣的區別在于送的是不是飯;和電商的區別在于能不能一小時內送達。
搶救前置倉的玩家里,美團是最激進的那一個。不僅“小象超市”活成上一輪前置倉大敗局僅剩的幸存者之一,新業務“閃購”還越戰越勇,憑借清晰的盈利模式并入核心本地商業板塊,歸入老將王莆中麾下。
截止今年一季度,美團閃購中的閃電倉業務已經開出超過7000個前置倉[2],比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巔峰時期加起來都多。
本已被資本市場棄如敝履的前置倉,為什么突然又有了統戰價值?
兩次良機
2015年,生鮮電商每日優鮮解鎖了一種賣菜新姿勢。
這個名為“前置倉”的新模式,是在社區3-5公里范圍內建設網格倉,根據銷售數據提前備貨,用戶下單后送貨到家。
相比順豐次日達,前置倉完美解決了當時生鮮電商面臨的兩個問題:一是生鮮品類居高不下的損耗率;二是燒火做飯的強即時性需求。
由于老百姓對瓜果蔬菜“新鮮”的執著,生鮮一度是電商久攻不下的壁壘。2015年,生鮮賽道融資上百起,VC拱火姿勢純熟,視前置倉為誕生下一個獨角獸的溫床。
但前置倉解決老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嶄新的問題。
為了兌現“30分鐘送達”的承諾,前置倉一邊高密度建倉,一邊按峰值配備運力,直接把履約費用率拉到20%-30%,要知道生鮮本身的毛利率也才20%-30%[3]。
同樣承諾“30分鐘必達”,隔壁的達美樂披薩就聰明得多,賣著毛利率遠高于生鮮的披薩,在北京和上海之外的市場,還牢牢抱緊了美團這條運力大腿。
盒馬創始人侯毅曾經如此概括前置倉的三大漏洞: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不保證[5]。
2019年,盒馬抱著試錯心態投建了80個前置倉“盒馬小站”,結果更加堅定了侯毅的想法——盈利是不可能盈利的,前置倉是做給VC看的模式[5]。
但前置倉玩家自有他們的信仰:只要擴張換規模,就能均攤成本,進而實現盈利。
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就此打響,每日優鮮7年燒光140億元,叮咚買菜3年燒光115億元[4],戰火蔓延至盒馬的老家上海,侯毅看了都直呼瘋狂[6]。
侯毅的預判很快應驗。2019年,超過20家生鮮電商倒閉,幸存者也都多少傳出欠薪、裁員、資金鏈斷裂的傳聞,逼得叮咚買菜主動曬底褲,稱公司賬上還有20億現金[7]。
疫情一度給了前置倉續命翻盤的機會。叮咚買菜在2020年開始瘋狂擴張,全年營收增長192%,成功拿下行業第一;兩年沒有融資進賬的每日優鮮咬牙跟進,負債很快累積成總資產的六倍。
2021年夏天,每日優鮮揚眉吐氣,以以四天的微弱優勢先于叮咚買菜上市,搶先拿下“生鮮電商第一股”名號。
但雙方很快宿敵變難友,股價雙雙上市即破發,雖然叮咚買菜雖然IPO次日股價暴漲95%,但真相是美國投資者吃了不懂中文的虧:
事實證明,虧損成性的前置倉確實忽悠不了身經百戰的華爾街大鱷。短短一年后,兩者的市值分別只剩下不到15%和1%,每日優鮮更是以退市慘烈收場。
至此,前置倉懸著的心終于死了。
一場逆襲
2020年春節,一生信奉菜場更新鮮的中國人民一夜養成了上網搶菜的習慣。
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平臺的銷售數據同比翻了三、四倍;盒馬日均蔬菜供應量是平時的六倍,連HR和財務都忙著揀貨送菜[8]。
每日優鮮CFO王珺曾樂觀表示,疫情的出現將生鮮電商進度加快到兩年以后[9]。但這一輪風口的主角并非回光返照的前置倉,而是異軍突起的社區團購。
大門緊閉的小區門口,集結了中國互聯網的全明星的陣容:
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接連上線,滴滴讓網約車司機兼職做橙心優選地推,劉強東親自帶隊京喜拼拼,阿里內部有四個社區團購項目同時推進,光盒馬就經手過盒馬集市、盒馬鄰里兩個業態。
社區團購的誕生時間略晚于前置倉,同樣經歷過一輪生死大洗牌,能讓大廠群賢畢至的原因很簡單:盈利有望。
這一年,興盛優選的業務模型已在湖南老家實現初步盈利,美團、拼多多都曾赴當地考察。
不同于前置倉的大包大攬、體驗優先,社區團購主打分工至上、能省則省。
一方面,社區團購盡可能地將倉儲、存貨、履約等環節外包出去,另一方面直接放棄前置倉立下的“30分鐘送達”行規,還從送貨上門改為用戶自提。
“預售+自提+次日達”的做法,將社區團購的單均履約成本降至前置倉的1/20左右[10]。加上精簡SKU帶來的規模效應,打掉中間商換來的利潤空間,社區團購由此被公認為生鮮電商的版本答案。
互聯網巨頭競速抄作業,跑得最快的美團優選,到2020年底已覆蓋全國90%市縣[2],代價則是在Q4承包了新業務的一半虧損。
但燒錢圈地的打法并沒有實現預期中的盈利,反而讓社區團購成為有關部門重點盯防對象。
2022年,橙心優選巨虧收場,興盛優選悄然收縮,拿了阿里7.5億美元融資的十薈團宣布關停,穩居行業前二的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也開始大搞降本增效[11]。
社區團購一路降溫,反倒是被拋棄的前置倉起死回生——2022年四季度,叮咚買菜實現凈利潤4988萬元,代表全體生鮮電商實現行業首次全面盈利。
截至最新一份財報,叮咚買菜已經連續七個季度實現Non-GAAP盈利。創始人梁昌霖在業績會上揚眉吐氣:
“相信我們取得的成績能夠成為更多同行參與前置倉賽道的理由[2]?!?/p>
早年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在上海激戰正酣,侯毅曾表示“我覺得蠻好”:讓你燒錢又有何妨,你總有燒不動的時候,消費者還會回來的[6]。
好消息是消費者確實回來了,壞消息是沒回盒馬。
學會甩鍋
知乎上有個瀏覽過百萬的問題:為什么人死后尸體會變硬,超市里的肉卻嫩嫩的?
漢尼拔做人可以現殺現煮,大部分人吃到嘴的肉,卻來自一條復雜的供應鏈,不僅屠宰時要經歷提前禁食、宰后放血、電擊保鮮、低溫排酸等工序,還得全程冷鏈運輸,盡快擺上貨架。
加工肉類尚且如此,活鮮和蔬果就更是復雜。但與供應鏈管理難度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生鮮品類極低的毛利率。
每日優鮮形容生鮮零售是撅著屁股撿鋼镚,投資人對前置倉的描述更扎心:開復興號拉煤。
不過,投資人的重點并非復興號太貴,而是煤太便宜。侯毅總結的前置倉三原罪——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不保證,其實都和生鮮有關。
社區團購意識到問題所在,比照著前置倉做了兩處優化:
一是改即時配送為次日集中配送,相當于從達美樂披薩變成了順豐次日達,規模效應出現。
二是大幅度壓縮生鮮占比。社區團購早早頓悟問題根源——既然生鮮不賺錢,那就用來引流。結果,一分錢的白菜、九毛錢的雞蛋淪為“惦記老百姓菜籃子”的罪證。
前置倉的生鮮占比一度高達50%,社區團購則壓縮到1/3以下,用剛需生鮮引流,靠低損耗、高毛利的日用品賺錢。
叮咚買菜的絕地反轉,也是因為放下賣菜夢想,從生鮮電商轉型預制菜電商。
根據公司財報,叮咚買菜的兩萬個SKU中只有37.5%為生鮮[12],與之相對,以預制菜為主的自有品牌GMV比例提升至兩成。
超市類企業生鮮毛利率區間在13%~19%之間,預制菜企業毛利率區間卻能達到22%~27%左右。
賣菜越少,活得越好,一旦突破了生鮮的束縛,前置倉反而渾身上下都是優點。認清命運的前置倉玩家隨之分化出兩個派系:
一派曲線救國,提高客單價以覆蓋前置倉的履約成本。
山姆就是其中之一,叮咚買菜用時五年才將客單價從50元提升至70元[13],按照媒體披露,山姆前置倉的客單價是叮咚買菜的3倍[1]。
但這份作業的參考價值實在有限,畢竟不是人人都有一群每年老實交會費的中產用戶,以及大包裝、大克重的商品組合。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是,山姆的免費配送門檻是99元,叮咚買菜、小象超市均為39元,盒馬曾試圖上漲到99元,結果被罵回39元。
另一派大道至簡,決定少賣菜,甚至不賣菜。
絕地反擊的叮咚買菜活成預制菜公司,至于福建掃地僧樸樸超市,自創業之初就靠大倉模式活成線上商超。
但誰也沒有美團來得激進,后者的多個業務都能見到前置倉的身影。
2023年底,美團買菜更名為小象超市,思路是從生鮮電商轉型全品類超市,大幅壓縮生鮮占比,目前小象超市生鮮品類僅占30%左右[12]。
美團財報重點提及的閃電倉業務,則將“不賣菜”思路徹底發揚光大,以前置倉的方式開線上便利店,采用加盟模式擴張,除了生鮮什么都賣。
由于只有倉庫沒有門店,閃電倉的SKU兩倍于傳統線下便利店[14],用低價快消品引流,靠百貨耐用品盈利,券前毛利普遍在50%以上[15]。
說來也巧,2023年美團閃電倉排名第一的惠宜選,曾是前置倉的開創者、每日優鮮投資孵化的遺腹子。
與閃電倉同屬美團閃購的酒水專送平臺“歪馬送酒”,本質上也是個不賣菜的前置倉。
2020年,侯毅與時任每日優鮮CFO的王珺曾經上演過一場隔空辯論,前者堅信前置倉沒有未來,后者一心要把模式跑通暢。
辯論的兩位主角誰也沒贏,侯毅光榮退休轉行搞餐飲,每日優鮮先一步原地解散。反倒是站在生鮮電商肩膀上的即時零售,把前置倉變成了一個南橘北枳的故事。
前置倉從來不是問題,用前置倉賣菜才是問題;與其解決問題,不如直接解決制造問題的人。
窮極先進打法的互聯網公司,最終還是用上了老祖宗的土方法。
參考資料
[1] 山姆會員店:被忽視的前置倉頭部玩家,第三只眼看零售
[2] 美團財報、叮咚買菜財報及業績會
[3] 叮咚買菜背叛生鮮電商,遠川研究所
[4] 不是每日優鮮不努力,遠川研究所
[5] 侯毅2019年于《中國企業家》雜志年會演講
[6] 盒馬mini的進擊,侯毅:“每家店的生意都遠超過我們想象”,天下網商
[7] 最前線丨創始人否認叮咚買菜融資受阻:賬上現金還很多,36氪
[8] 為了送菜,盒馬們連財務HR都出動了,華爾街見聞
[9] 專訪每日優鮮王珺:強化供給側能力,是疫情給生鮮電商的最大啟示,36氪
[10] 生鮮電商戰事升級,路向何方:叮咚買菜v.s.每日優鮮v.s.社區團購,東吳證券
[11] 美團系列報告之二:社團業務回歸理性,注重降本增效,廣發證券
[12] 叮咚買菜:精耕細作迎高質量增長,浙商證券
[13] 叮咚買菜-DDL.US-深度報告:掘金優質中概系列,垂類龍頭,聚焦戰略和格局改善共促利潤,民生證券
[14] 美團閃電倉:即時零售新業態,美團大零售版圖羽翼漸豐,天風證券
[15] 美團深度系列一:即時零售成為到家第二增長曲線,民生證券
01
●奧樂齊全場都有9.9元系列
02
● 山姆為什么不打擊代購?
03
● 盒馬加碼9.9元精釀啤酒
04
● Costco在等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