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江蘇徐州下轄縣。
睢寧常住人口并不多,大約為108萬左右。
但是,睢寧卻有一個大姓氏,占到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這就是仝姓。
根據(jù)國家語言文字委的統(tǒng)計:中國姓氏常見于民間的大約有5662個,仝姓在全國排名第478位,屬于人口比較少的姓氏,約百萬。
也就是說睢寧一地的仝姓人口,占到全國總“仝”姓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關(guān)于仝姓的源流,歷來說法很多,我們梳理了一下,大體有源于商朝子姓說、司馬遷改姓說、宋代皇帝賜姓、遼東女真避禍改姓等幾種。
本文以《金史》為依據(jù),管中窺豹: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在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共傳十帝,享國120年。
女真族由?多個部落組?成,夾谷部落就是其中之一。根據(jù)清代陳廷煒所撰寫的《姓氏考略》可以了解到,這里的人們以部落為姓,即夾谷氏。
夾谷部落人口眾多,勢力強大,在金朝廷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史》的記載中,有名有姓的夾谷氏人物有104名。
遼、北宋滅亡后,金國占領(lǐng)了大片領(lǐng)土,但是,并沒有出臺很好的政策。他們面臨北方蒙古和南方南宋王朝兩面夾擊,漢人、契丹人、女真人的知識分子并沒有真心依附,加上內(nèi)部朝政混亂,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在這個過程中,強大的夾谷部也舉步維艱。
隨著他們與中原各民族不斷碰撞融合,無論是躲避戰(zhàn)亂還是生活所需,改漢姓都成為了必然。
《金史·金國解語》清楚地記載了“夾谷曰仝”。也就是說,女真族夾谷部落的人,改漢姓為“仝”。
由夾谷改為仝姓,是伴隨著金王朝的衰落,與女真族南遷逐漸形成的。
關(guān)于這個歷史變遷,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
女真夾谷氏一直驕傲,他們在不斷的戰(zhàn)敗過程中,感覺無顏為“金”,就把“金”字代表眼睛和嘴巴的一橫兩點去掉,于是有了“仝”。
同時還留下亂親不亂祖、亂輩,仝姓之間不結(jié)婚、不聯(lián)姻的祖訓。
走進睢寧,我們發(fā)現(xiàn),仝姓文化正在被挖掘整理。
這里的睢城街道戈圩社,有“仝牌坊村;逢年過節(jié),有仝氏家族慰問活動;仝姓新家譜,也一直在續(xù)寫。
村民告訴我們,睢寧這近十萬仝姓人,共有一個始祖仝文瑞,村子里保存有比較完整的家譜。
仝文瑞,遼東人,為元至正時候的進士,后來官至兵部尚書。
元末時候,他棄官遷徙至睢寧。
明初,朱元璋曾經(jīng)派人專門征詔,但仝文瑞并沒有出來為官。
為躲避災(zāi)難,他令長子留睢寧,二子去原籍遼東,三子去陜西,四子去河南,五子往湖廣,六子往北京。
而在睢寧,我們還了解到仝姓的另外一個故事:仝、童、佟本一家。
為躲避追殺,延續(xù)香火,一子北上,后成為滿人“佟”姓;
一子南下江浙,為“童”姓;
一子留在睢寧為“仝”姓。
如今的仝姓人口,主要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和山西等地,也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以上的說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