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賺了一個月生活費”
聽筒Tech(tingtongtech)原創
文 | 艾利亞 小 聽
編| 饒 言
股市已經很久沒這么熱鬧了。
“這個十一,無心旅游,就在等開市”、“銀證轉賬7*24小時了,前所未有的情況,牛市真的要來了”、“氣氛烘托到位了,再不入場就晚了”……
不論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都開始瘋狂。
在社交平臺,越來越多的網友在討論股市;短視頻平臺上,與股市相關的直播間人氣爆漲,“人人都在談論股票,一片繁榮景象。”
網友們“跑步入場”,爭先恐后地擠入股市。繼節前上交所被“擠出故障”后,10月8日開盤,不少網友反映,多家證券交易軟件也被擠到“崩潰”。
10月8日開盤前,廣發證券一位員工在微信群中透露,“今天已經開不了戶了,(開戶)真要排隊了。”
熱鬧的不僅僅是股民,券商自然也跟著瘋狂。
一家券商公司員工張琳,本來訂好十一出游計劃卻被臨時通知加班。十一七天,她被領導下了死命令,“回訪電話必須一天成功180個以上,審核成功400個以上。”
“客戶都在排隊等開戶。一上午打100多個電話,成功90個。”張琳表示,“雖然實打實看到了市場的火爆,但自己真的忙瘋了,忙到想吐。”
“瘋狂”還在持續,10月8日,十一長假的第一個工作日,A股上演了多項歷史記錄,成交額史上首次突破3萬億,上漲股票超5000只。同時,A股還創下了成交量、高開幅度、板塊漲幅等多項歷史紀錄。
誘惑面前,有人重新更新了炒股軟件,打開了許久沒關注的炒股賬戶;有人倉促開戶,將本職工作放到一邊,試圖從這波大漲中撈金;還有人心態趨于平和,不再做昔日那個瘋狂的下注者。
熱鬧之下,真實幾何?《聽筒Tech(ID:Tingtongtech)》與幾位網友聊了聊,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沒心情送外賣,我要炒股去了”
王風從來沒想到,賺錢能夠來得這么快。
去年大學畢業的王風,現在在送外賣,一個月賺得并不多,不過他平時也比較節儉,多少能存點錢。
“賺錢太難了。在我們這個小縣城,送外賣一個月也就賺幾千塊錢,去年到現在,除去日常開銷,我也就存了不到3萬塊錢。”
王風從來沒想過炒股,“主要是不懂,以前我有同學買過基金,聽說虧了不少。”
但在國慶前,看到市場的異常火爆,王風沒有忍住,將自己的存款拿出來,買了股票。
剛開始,是王風的同事向他炫耀,說自己的股票漲了,賺了不少錢,“他給我看,說一天就賺了近2000塊。”
王風有點驚訝,畢竟同事在股市一天賺的錢,他需要送一個星期的外賣,“誰知道第二天,他說他又賺了,并勸我抓緊時間快點去開戶,不要錯過機會。”
在同事的勸說下,當天下午,王風就在同事的帶領下去開了戶,甚至連外賣都沒送。
第二天上午,王風跟著同事,買了他推薦的那只股票。
一開始,王風只買了1萬多一點,后來在同事的勸說下,又加了1萬多元,“他說讓我進,我就買了,我買的時候,那只股票還是跌的,我當時心里還有點害怕,畢竟賺點錢不容易。”
結果讓王風驚喜的是,當天,他買的那只股票不但漲了,還漲停了,“那天我甚至都不知道多少是漲停,我同事說,漲停了,讓我請他吃飯。”當天,一臉懵的王風就賺了1500多元。
整個國慶期間,王風過得提心吊膽,“送外賣都沒心情,天天看和股市相關的消息,就擔心開盤會跌。”
好不容易等到10月8日股市開盤,王風迫不及待地打開軟件一看,他買的股票又漲了,“開盤就漲停了,一下就賺了近2000塊錢。”
王風覺得非常刺激,“兩天就賺了將近4000塊錢,比我一個月生活費還要多。要是送外賣,我至少要送20天。”
接下來,王風有個計劃,他打算勸說父母支持點錢讓他炒股,“我知道炒股有風險,但牛市已經來了,我們同事都在炒股,他們都說,比送外賣強。”
“50萬的本金,不到一周賺了95%”
上海一家軟件公司的小老板楊林,最近的喜悅是一點也藏不住。
楊林是一位新股民,這兩年乘著人工智能的東風,靠著謹慎經營和精打細算,手里有了點小積蓄。
身處金融中心的大上海,楊林身邊的人,甚至在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們都會關心股市。只不過,前幾年行情不太好,很多人對股市抱著一種“佛系”心理,用楊林朋友的話說,“先茍著,活下來再說。”
不過,這次股市的狂熱,讓小有積蓄的楊林忍不住動了心思。雖然楊林是小白,但看到身邊朋友以及自己的員工都紛紛進場后,楊林沒能經受誘惑,決定也小試牛刀。
9月27日,楊林開了戶。他認真求助了自己的炒股朋友,并研究了網上一些垂類平臺,以50萬元的本金,入了“牛市三劍客”芯片、券商和醫藥。
十一假期前,楊林就賺了近一倍,這讓楊林一整個呆住。
“終于體驗了一把什么是股市造福。小時候看過港片《股瘋》,前段時間看《繁花》,總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抓住機會一夜暴富。”現在,楊林感覺自己也成為了某個電影里頭戴光環的主人公。
整個國慶假期,楊林每天都在看股市相關的新聞,尤其看到港股每天都在大漲,心情就非常激動。和很多人一樣,他甚至無心旅游,“就期待A股快點開市。”
當然,節后的第一天,股市沒有讓楊林失望,他手里的股票又漲了不少,這讓他多少有點激動,“我決定看看行情,可能還會追加一些本金。”
不過,楊林的家人都在勸他慎重,讓他見好就收,但在楊林看來,這些還不夠。
“這些天,我看了很多市場分析文章和財經博主的解讀,感覺怎么著還能再漲漲,應該不會那么快就會栽了跟頭。”
“2015年的老股民,終于解套了”
40歲的林暢是一家財經報社的主編,平時的工作就是跟資本信息打交道,在股市里他可謂“久經沙場”,擁有超十幾年的股齡。
但正應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的這句老話,林暢也加入了套牢的大軍。
2014年5月,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新經濟興起,互聯網金融擴張和融資融券增加的綜合因素下,A股市場迎來了第五次牛市。
這次牛市維持了一年,上證綜指啟動點位是1849,結束點位跑到5178,漲幅達180%。
林暢自認為是那波牛市的收割者,“每天來報社,第一件事就是盯盤。那時本金投來一百多萬(元),在杠桿的加持下,半年賺了深圳一套房;即便身邊有的同事本金只投入兩三萬,一天賺個生活費也不是問題。”
但從2015年6月中旬起,林暢就再也笑不出來了,“短短幾天時間,我便回到了解放前,想跑都沒有機會跑。最后賬戶里雖然還有近百萬資產,但基本被套牢。”
后來,林暢還對股市抱有幻想,想著行情好的時候解套,但他沒遲遲沒等到市場的回暖。
2016年底,在股市看不到希望的林暢,決定去投資房產。他用之前股市賺到的錢在深圳買了一套價值600萬元的房,高峰期這套房的價格一度飆至千萬。這兩年,該房的房價雖然又掉了下來了,但整體來說是個穩賺不虧的買賣。
但股市套著的錢,林暢卻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完全解套,“手里的股票起起落落,但一直虧著,有幾支中間走得可以,就陸續賣出了,但總體還是深套。”
直到這次,林暢總算是等來了機會,“美國降息的時候,我猜測有機會能漲一波,但確實沒想到會漲這么多。”
幾天時間,林暢手中的幾只股票迅速解套,并實現了盈利。這讓林暢有些激動,終于等到了大盤起飛的這一天。
不過,這一次林暢不再像十年前一樣,押上全部身家去做股市里的賭徒,“那會我才30出頭,總夢想著一夜暴富。但經過十年,我發現這種認知是多么可笑。這些年經歷結婚、生子,還有父母先后住院,徹底明白了‘人生需要留點底牌’、‘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
這次完全解套后,林暢也不打算再進入股市了,“計劃去做一些更為穩健的投資,股市的投資還是要謹慎。”
-04-
“別人都賺錢了,我還虧100萬”
“這些天,天天都能聽到誰誰一夜實現財富自由的消息。反倒是我,無數次打開炒股軟件,收益都是大寫的綠。”金融從業者李強看了一眼手機,無奈地自嘲。
90后的李強,是一位典型的激進投資者。從2019年開始,他便持續加倉基金,共計投入了300多萬元。
剛開始的時候,李強的主要精力在其他領域,他并不炒股,也不買基金,但因自己從事金融行業,平時接觸的消息比較多,在基金火熱的那兩年,身邊不少人找他出主意,他也給過不少人建議,“給別人的建議,大家都賺了,我也就心動開始入手基金了。”
再加了原來專注的領域風險加大,李強便決定退出,開始買入基金,“我主要依靠消息面來操作,重點押注了新能源。”
讓李強沒想到的是,教別人是賺的,自己入手后,便開始虧,“剛開始一天虧幾百,心里覺得很不平衡,便開始陸續加倉,試圖通過平倉來減少損失。”
但市場給了李強狠狠的教訓,“越加越多,越虧越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虧十幾萬(元)。”
“到最后,人都麻了,虧得多了,就看都不看了。”最近一年,李強甚少打開手機里的軟件看盈虧,用他的話說,“無所謂了,反正也不可能解套。”
最近這波行情,李強也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喜悅,“很多老股民都已經回本了,但我還遙遙無期。”
李強的賬戶,目前還虧著100多萬(元),他算了一下,“這個行情,我還需要8個漲停,才能回本。”
“有點心累,”李強說,“我已下定決心,如果這次解套了,就再也不入股市。”
(頭圖及部分內文配圖由AI生成。)
(文中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