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關系其實都缺乏深度交流和深層次的情感連接。無論朋友、家人還是戀人,都是如此。
很多時候,人與人的交往只是浮于表面,在一起可能就是聊天、吃飯或約會等。要么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尋求對方的陪伴,要么就是在生活的瑣碎中彼此消磨。
即使在一起聊天,也不過是一些生活瑣事或各種吐槽,唯獨缺少了那些比日常生活更深入的話題。
然而,缺乏深度的關系帶來的就是內在的空虛和孤獨。
盡管很多時候,人與人在一起看似熱鬧。其實,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沒人能走出自我構建的內心堡壘,也從未踏入過別人的精神領地。
不難發現,一個內心空虛的人無時無刻都在尋找與外界的聯系,試圖借助某些人或某些事讓自己的情緒流動起來,以此來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
那么,選擇和其他人建立情緒連接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但是,每次交流之后,自己總是能感受到很多的情緒連接都是無效的。我們往往無法感受到對方真實的感覺,即使向對方傳遞了自己的感受,對方也未必能理解。
在結束交流之后,自己原有的情感需求仍然存在,內心的空虛感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甚至,有時候自己的內心空空如也,卻又極其渴望通過他人活躍的情緒來調動自己內心的一絲波瀾。
人總是渴求通過一段關系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缺。然而,卻又缺乏與他人建立深度聯系的能力。
就這樣,要么在一段不契合的關系中彼此消耗,要么去尋求更多的關系來刺激已經麻木的感官。
其實,一個無法與他人建立深度關系的人,本質上都是無法表達真實的自我。
與他人深度交流的前提,就是需要自己放下那些在各種環境下刻意塑造出來的人設和面具,勇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但是,這樣的能力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善良與惡毒,光明與陰暗,是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并存的。
一個人之所以無法表達真實的自我,是因為自己都未曾接納過真實的自我,尤其是人性的陰暗面。甚至自己都從未看見。
在進入一段關系之后,自己也會疑慮對方能否接納真實的自己,擔心被對方否定,從而讓自己受到傷害。畢竟,向一個人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需要極大的勇氣。
然而,這樣的恐懼感只會在兩個人之間形成更加難以跨越的屏障。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的矛盾。內心明明充滿了渴望和期待,卻又因為內心的恐懼而壓抑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當一個人在一段關系里無法做真實的自我,卻又對關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么失望就是必然的結局。
如此,頻繁地失望,卻又不斷地渴求更多的關系來頻繁地驗證。既期望別人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而自己卻又不能展現出真實的自我。
這樣,只會把一段關系中的情感和愛意消磨殆盡,直到對方攢夠了失望,剩下的只有疲憊和冷漠,最終轉身離開。
當再次驗證了沒有人能夠真正地愛自己,自己的內心又開始強烈譴責甚至厭惡自己。
這種內在的矛盾,只會進一步鞏固自己內在的防御機制。在關系中試圖通過“感情很好“或”沒有矛盾“來顯現出自己其實很好相處,從而來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但是,如果在一段關系中,自己從未向對方表現出內心最真實的一面,彼此之間也沒有經歷過沖突。
那么,這樣的關系僅僅是停留于表面,彼此從未建立過深度的連接。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真實情感的流露,畢竟這比簡單的交換信息要復雜得多。
然而,現實中的人往往容易被焦慮裹挾,很難做到保持耐心去感受他人的真實。
尤其是當別人表達的內容并非是自己所想聽的,急于給對方下結論,這樣的交流并非是出于真誠。
或許,學會放下預判和排斥的態度,盡可能地去讀懂他人的情緒和需要,讓彼此的情感流動起來,以此來建立深層次的連接,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