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既可能因相似性,又可能因互補性愛上一個人。
因相似性愛上一個人往往源于伴侶間的身份認同類似,就是老百姓所說的三觀和性格相似。
雙方在意識中都在對方身上發現了令自己滿意和認同的部分,從而有一種心有靈犀的熟悉感和愛你就等于愛自己的親近感。
這里似乎是一種對自戀的現實性確認和滿足。
因互補性愛上一個人往往源于伴侶代替我們表達了我們潛抑和失落的人格,仿佛對方代替我們活出我們失落的部分,從而使自己變得完整。
這里似乎是一種對自戀損傷的補償。
從經驗上來說,因相似性走到一起的伴侶可能共同的身份認同更穩固,未來的發展幾乎可以預見,親密關系的性格沖突相對小,風險是關系將變得扁平化,考驗著兩人創造新體驗的能力和人格的彈性,否則便因平淡而分離。
因互補性走到一起的伴侶起初可能具有強烈的迷醉體驗,風險是當初吸引雙方的差異造成激烈的矛盾和沖突,從而走向關系解體。
不論是因相似性或者互補性走到一起,都是在解決你自己的命題,是否幸福取決于你是否具有自給自足和哀悼喪失的能力。
如果你對現實自我充分確信和認同,那么,你的伴侶將是陪伴游覽人生風景的孿生兒。
如果你能為理想自我失落和不完滿充分哀悼,就沒有必要通過互補性來使自己變得完整,那么你的伴侶就是一個帶著你觀看異域風情的獨特靈魂。
最后不得不強調的是,幾乎每對伴侶都有相似性或者互補性,只是程度不同,我們經常沒有察覺和意識到而已。
例如,在相似性型伴侶中,對方令我們不滿意的部分往往是我們用相似性產生的愛意中和或忽略了差異引發的恨意而已。
在互補型伴侶關系中,伴侶當初吸引后來令我們排斥的部分,往往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真實存在的部分而已。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