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假期,文娛休閑需求持續升溫,公眾消費熱情高漲。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數據,9月30日至10月6日,全市線上線下消費實現676億元,同比增長3.2%。36個重點商圈進店線下客流總量達到3449萬人次,同比增長9.8%,25個商圈客流實現增長,淮海中路、真如、北外灘等16個商圈客流同比增長超10%。
“樂品上海”助力餐飲火爆
本地市民紛紛外出,享受“覓食”樂趣;外地游客遠道而來,開啟“味蕾之旅”,上海街頭巷尾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氛圍與美食的香氣。數據顯示,國慶期間,上海線下餐飲消費80億元,同比兩位數增長。
走進各大商圈,無論是各大老字號還是新興的熱門餐廳,無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位于南京東路的新雅粵菜館,國慶假期迎來大客流。“與上年同期相比,今年國慶假期前三天的銷售額實現了約15%的增長。”新雅相關負責人透露,“尤其是寶寶宴、生日宴等大型聚餐活動增多,通常預訂五六桌,每桌消費達四五千元,為餐廳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同時,消費者的就餐頻次明顯提升,從早茶到晚餐,包括下午茶時段,餐廳幾乎全天候滿座,甚至食品窗口前也排起了長隊。”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的推出,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與餐廳的優惠活動疊加,形成了“折上折”的效應,“消費者在點餐時更大方了”。
不僅是知名老字號餐館,連鎖餐飲品牌也是門庭若市。
國慶假期前夕,湘菜品牌費大廚上海薈聚店與上海青浦奧萊店相繼開業。“為了確保長假期間顧客的就餐體驗,各門店人員充足,食材儲備也比平時增加30%以上。同時,全國140余家門店延長營業時間,從上午11時開餐持續到晚上22時,全天營業不間斷。”費大廚相關負責人說。
“國慶首日,午市客流量較平日增長40%。”海底撈火鍋上海人民廣場店經理胡小征表示,餐飲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非常明顯,約10%客人出示并使用了消費券,“國慶期間,上海第二輪消費券發放,我們期待更多的市民前來消費”。
“國慶期間,我們每天客流平均在2000人次左右,翻臺率連續多天都在8次以上,大大超出預期。”海底撈火鍋桐鄉吾悅店經理趙江表示。
除了熱門餐廳,上海的小巷弄堂里也不乏美食。走進一家隱藏于深巷中的本幫菜小館,店內同樣人聲鼎沸,老顧客與新朋友圍坐一桌,享受著美食。店主李阿姨一邊忙碌著,一邊告訴記者,“國慶假期,大家都想出來聚聚,我們的小店也迎來了客流高峰,雖然忙了點,但心里高興。”
記者從上海市商務委獲悉,“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首次發放后,部分餐飲企業接到電話咨詢消費券核銷的訂餐數量同比增加超三成。國慶期間,在餐飲消費券的加持下,朋友聚餐、家庭聚餐等餐飲消費顯著增加,滿800減200、滿1000減300的消費券核銷比例較高,賬單結算價格顯著提升。
另據悉,為配合“樂·上海”服務消費券的發放,各大商場、商圈紛紛推出相關活動。例如,徐家匯商圈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上海之夏”及服務消費券,商圈聯合美團、大眾點評從9月底推出“徐家匯美食節”系列活動,精準面向商圈范圍11家商場,并首次聯動天鑰橋路街區沿街特色餐飲商戶,發放超過6萬份七折消費券,涵蓋150余家餐飲門店。其中,大量品牌同時參與“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以激活餐飲業經營信心和街區活力為引領,進一步促進商圈整體消費能級的提升。
在堂食火爆的同時,24小時即時服務也成為剛需,“新三餐”外賣增長明顯。餓了么數據顯示,國慶長假以來,上午7—10點、下午1—4點、后半夜0—3點的外賣量周環比均增長約30%。其中,從便利店送往酒店的外賣量環比增長超過80%,同比去年增長100%。其中,方便速食、飲用水、茶飲料、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外賣銷量最高,果酒、一次性用品、彩妝、嬰兒用品、現磨飲品等均環比增長超過90%。
節慶活動掀起文旅熱潮
國慶假期,上海持續推出文商旅體展融合產品,不斷豐富優化市場供給,有效激發消費活力,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游客。
據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上海共接待游客1862.25萬人次,同比基本持平;上海地區含吃、住、行、游、購、娛等全要素旅游消費交易總金額為269.19億元,同比增長4.60%,上海主要旅游景區(點)七天累計接待游客773萬人次。
長假期間,南京路步行街上人潮涌動,各大商場和店鋪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來購物消費。來自江蘇蘇州的李阿姨和老伴來到一家老字號糕點店前排隊購買鮮肉月餅。他們表示,每年國慶節都會來上海逛逛,感受節日的氣氛,“今年的南京路步行街比往年更加熱鬧,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
為確保游客度過一個安全祥和的假期,在外灘、南京路步行街等重點區域,民警和輔警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有的拉起人墻疏導人流車流,有的開展巡邏防控,還有的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此外,警方還在人流密集的區域設置了隔離欄、安排了警力值守等措施,以防發生擁擠踩踏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慶長假恰逢第35屆上海旅游節,上海突出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文商旅體展多業態聯動,策劃推出了“都市風情”“暢游水岸”“愛購時節”等八大板塊百余項假日文旅產品和活動,并集中發布142條文旅精品線路,滿足市民游客假日文旅需求。
同時,上海各區聚焦“一區一主題、一區一特色”,依托各自特色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讓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巨大的“都市主題公園”。在徐匯區,游客來到新開業的西岸夢中心濱水街區,日間在特色市集、江畔咖啡館等享受輕松悠閑的假日生活,夜間在由船塢改造的平臺欣賞絢麗光影秀;在虹口區,由上海魯迅紀念館與春秋旅游聯合推出的全新城市漫步線路,吸引親子游客跟著課本了解魯迅的生活……
同時,包括上海靜安大悅城在內的多家商場還舉辦了IP快閃活動,實實在在地吸引了一波客流。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靜安大悅城的客流量超33萬人次,其中10月2日客流量為11.5萬人次,同比提升超40%,創商場開業以來單日客流量的最高紀錄。
“我們將培育更多文商旅體展聯動融合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上海都市旅游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上海市民和中外游客紛至沓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縣域游方興未艾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今年國慶長假,小鎮游、縣域游異常火熱。
同程旅行《2024“十一”假期旅行消費報告》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國內旅行消費市場持續增長,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居民出游消費增長迅速。同程旅行平臺上,三線及以下城市用車預訂熱度增長超過50%;縣城文旅成假期消費亮點,全國近百個縣城酒店預訂熱度同比上漲超過50%。
攜程數據也顯示,縣域旅游訂單同比增長約20%,來自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年輕人最熱衷“奔縣”游,其中45%的旅游者為“90后”“00后”。
攜程相關人士直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奔縣”,折射出縣域消費的火熱。“小而美”的縣域文化提供了更個性化、多元化的選擇,讓游客在傳統意義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跡之外,找到另外一種更有落差感、更具性價比的體驗。同時,高鐵、高速等交通條件的大幅提升,以及住宿、餐飲、購物等配套服務的完善,也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安徽省太湖縣,花亭湖旅游碼頭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流連。
一位來自上海的游客深有感觸地表示,太湖縣是他的家鄉,近年來發展迅速,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適的旅游體驗。與一些熱門旅游城市相比,太湖縣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和美食美景。這次長假,特地帶朋友們回到家鄉賞秋。
專家指出,今年國慶假期的文旅活動呈現出多元化、互動化的特點,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文化活動,一批批質量上乘的旅游線路,極大豐富了假日市場的產品供給,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假期盛宴,為文旅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本文照片均由記者潘潔拍攝)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