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東孚,指今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2015年由東孚鎮改制而來,系海滄區內唯一具有正宗“同安縣”血統的鄉鎮級行政單位。
△九十年代東孚中學,圖@柯家安
然而,在“同安縣”管轄期間,作為地名的“東孚”卻還未完全出現,彼時其轄區尚未形成一個整體,而是在不同時期分屬于不同的鄉里都保,如宋元明清時歸屬于同安縣明盛鄉下轄的安仁里和積善里,清代至民國時陸續分屬于灌口和角尾等大區。
一直到民國中后期以后,同安縣西垂頻繁變化的區劃,才使得由“某東”和“某孚”各取一字組成的“東孚”,逐漸浮出水面,并延續至今。
一、諸侯混戰
按民國《同安縣志》卷六“清及民國都里沿革表”載,清末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東孚全境分別隸屬于安仁里十五都和積善里十七都、十八都,時有“?!币患壭姓挝皇藗€,分別為烏石浦、鳳尾山、田央、山邊、谷山、霞美、北洋、留塘、蓮升堂、中孚、林埭、水頭、湖浦、孚中、山坪洪、龍門田頭 、黃林、圓湖樟埭等。
此時,“某孚”在東孚片區共有兩個,分別為中孚和孚中,中孚即東埔的舊稱,孚中指孚中央,此外,同屬安仁里十五都還有李宅孚保,此孚指的是深青附近的“魚孚”,與東孚無關。而“某東”還未從“社”晉級為“?!?,尚存屬于山邊保內。
二、鼎山時代
民國廿四年(1935年),改里→都→保→社為區→聯?!!?。民國廿七年(1938年),區以下增設辦事處,時同安縣設3區22個辦事處40聯保406保,東孚分屬于第三區(駐地灌口)第十八辦事處(駐地李林)的宜義聯保,及第二十辦事處(駐地角尾)的角尾、鼎山聯保。此時,東孚片區出現了與灌口、角尾平行的行政單位“鼎山”。
民國廿九年(1940年),保甲制度被取消,改為區→鄉鎮→?!?,全縣設3區26鄉鎮194保。角尾和鼎山二聯保因之改為鄉,原屬宜義聯保的貞岱保則改劃入鼎山鄉,至此東孚片區除中孚保屬角尾鄉外,其他地方均屬鼎山鄉,分別為東坂、蓮花、水頭、鼎尾、祥露和貞岱等六保。
鼎山鄉成為最接近東孚片區全域的鄉鎮一級地名,然而,鼎山的先發優勢在后來并未能持續保持。同時,東坂社取代山邊社成為二者所在保的地名,為下一步“東孚”的誕生奠定基礎。
三、東孚初現
民國卅二年(1943年),撤區并鄉,同安縣縮編為16鄉2鎮212保。鼎山鄉被解散,其下的東坂、蓮花二保并入中孚保所在的角尾鄉,水頭、鼎美、后祥(祥露與后柯各取一字)、貞岱等四保則并入灌口鎮。翌年(1944年),再度縮并鄉鎮和保,除貞岱外,水頭、鼎美、后祥由灌口鎮劃入角尾鄉,角尾鄉擴大轄域的同時,也將原有的保進行合并,其中便有中孚保和東坂保合并為東孚保。至此,“東孚”二字作為地名,正式面世,只是,此時的東孚也僅僅只是東孚片區六個保中的一個。
1949年,同安縣改設7區150保,1950年廢除保甲改設鄉,至1951年,全縣共設7區2鎮139鄉9街道。時角尾鄉與灌口鎮合并為第一區,駐地改設在東孚境內的后祥鄉,時東孚鄉數與1944年的保數相同,為貞岱、東孚、蓮花、水頭、鼎美和后祥等六鄉。
1952年,同安縣擴增為10區138鄉2鎮。第一區分成第一區(駐地東孚)和第二區(駐地灌口),此時東孚全境均在第一區,算是第一次展現了今日“東孚”的全貌。時東孚片區有東孚、水頭、鼎美、貞岱、蓮花等五鄉,后祥被取消。
△1957年的東孚片區,@柯家安
四、獨霸廈西
1955年,精簡機構,10區合并為7區,東孚區被保留了下來。1956年,再次精簡,全縣7區1鎮141鄉縮減為4區2鎮49鄉10個街道,東孚區變更為灌口區,原東孚片區的五鄉則縮編為東孚、鼎美二鄉。1957年,隨著金山鄉、錦宅鄉由同安縣劃入漳州龍溪縣,東孚、鼎美二鄉也從同安縣劃入廈門市郊區。從此,東孚與角尾、灌口徹底分離,開始以獨立的區域呈現。
△東孚街道衛星地圖,圖@百度百科
1958年,海滄鄉、新垵鄉由漳州海澄縣劃入廈門市郊區,郊區旋即取消鄉村建置,設立人民公社。東孚、鼎美二鄉因之合并為東孚公社,海滄、新垵鄉合并為海滄公社,至此“東孚”元年正式開啟。之后,不管區級單位在郊區、集美區、杏林區、海滄區之間如何演變,東孚在由公社→鄉→鎮→街道漸變過程,仍然保留著東孚地名不變。經過68年的潛移默化,“東孚”二字已深入人心,成為廈門西共同的鄉愁。
△九十年代初集美區東孚學區,圖@柯家安
論曰:東孚之名,可謂曇花一現、后來居上。組成“東孚”二字的東坂保和中孚保,在東孚出現后不久,便奇跡般地消失了。中孚,漸漸被東埔的俗稱取代,東坂則退居幕后,繼續作為山邊村(保,或大隊)的一員隱于市井中。以至于,后來人竟誤以為東孚是由東埔與孚中央組合而成。東孚由保升級為鄉鎮一級的代稱,并打敗了曾經被稱為同安沿海第一商埠的鼎美,或許是因為地理位置適中的緣故??傊?,東孚地名初現于1944年,為角尾鄉治下的“?!?,1956年首次晉級鄉鎮級,1958年正式成為東孚片區的代稱。
參考資料:
?福建省同安文史資料精選本編委會編.同安文史資料精選本(上).廈門:廈門同安彩印廠,1996年.
?同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同安縣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一版.
?廈門市集美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廈門市集美區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吳錫璜修纂,廈門市同安區地方志辦公室校勘.同安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圭海四記
Amoynotes
中國·廈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