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汝清攝
我國和聯邦德國合作的項目——中國成都電子模具中心一期工程1990年3月1日在成都建成投產。這是我國模具工業第一個具備完整計算機控制、達到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技術項目。
1990年 張平攝
上海重型機床廠和德國瓦特列希·科堡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的大型數控導軌磨床投入生產。標志著我國機床、汽車工業所必需的關鍵工作母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從此宣告結束。
馬平攝
天津光電通信公司從德國引進的我國第一條光電端機生產線,于1990年7月底生產出首批用于光纖通信的光電端機。
湯孟宗攝
1990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設,總投資為42億元人民幣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簽約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991年 熊汝清攝
西南地區當時規模最大的特種漆包線生產線在四川國營成都國光電子管廠建成投產,所生產的供微特電機使用的特種漆包線可大量替代進口。
董榮貴攝
太原重型機器廠與德國德馬克公司合作生產的我國最大斗容量液壓挖掘機,1992年4月28日在山西太原試車成功。
覺果攝
1992年7月29日,由德國政府無償援助的拉薩皮革廠正式投入生產。這是我國唯一用牦牛皮生產皮鞋及皮件的企業。
姚宗儀攝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同德國美因茲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合作,在我國建立的第一座完全由引進設備裝配而成的文物修復保護實驗室,1992年10月7日在西安落成。
1992年 張劉仁攝
上海市能源研究所與德國費郎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合作,建成中國第一幢太陽房。
丁仁貴攝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引進德國皮爾堡公司的2E3化油器大型生產線,1993年7月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輕、轎車化油器的歷史。
1993年 張武福攝
我國第一臺大型高壓氣化裝置——PKM加壓氣化爐在太原重型機器廠制造成功。該裝置是與德國合作生產的,將用作哈爾濱市煤氣化工業和生活用氣氣源工程。
1993年 張魯成攝
山東青島與德國利勃海爾公司合資的琴島海爾集團公司,年產能力達60萬臺,是國內第一家成功達到減少50%氟里昂用量的企業,是我國唯一6次國際中標的家電產品。
1994年 楊慎和攝
中國引進德國奔馳汽車公司技術組建的重型載重汽車生產線在包頭投入批量生產,成為國內生產重型汽車的三大基地之一。
張劉仁攝
1995年2月18日,世界最大的錦綸纖維生產廠商——德國巴斯夫公司與中國華源實業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約,雙方將投資2億多美元,合作生產和銷售錦綸地毯絲和聚合切片。
1995年 張平攝
我國第一臺世界最先進的汽車碰撞試驗機在上海交通裝卸機械廠開始啟用,這臺碰撞試驗機是從德國引進的。
1997年 徐澎攝
我國石化行業當時最大的合資項目“揚巴苯乙烯系列工程”進入掃尾階段。這一由德國巴斯夫公司與揚子石化公司合資20億元興建的。(巴斯夫當時在國內投資多個國內最大化工項目)
1998年 熊汝清攝
1997年,攀鋼(集團)公司買下歐洲最大的釩工廠——德國電冶金公司,將生產線全套拆遷回國。這是德國冶煉專家和釩廠技術人員一起查看冶煉出爐的高釩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