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于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注引用于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劉長忠攝
由范文同總理率領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代表團1961年6月11日乘專機到達武漢。
楊禮門攝
武漢市長虹布鞋廠直接與商店掛鉤后,做到了按市場需要進行生產。1961年6月份來,這個廠根據消費者的意見和商店提出的建議,生產了46個新品種,并且提高了質量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1961年 楊禮門攝
武漢市華中玻璃廠,根據社會需要,從1961年4月開始生產煤油燈、茶杯、有把洗口杯、糖缸碗、花瓶等人民生活用品,這些產品的花色樣式現在已擴大到60多種。
1961年 楊禮門攝
生產名牌棕廠的武漢市黃云記棕床廠職工,為適應武漢夏天炎熱的特點,還試制成功了棕繩、藤筏雙面的冬夏兩用床繃。
1961年 顧松年攝
武漢肉類聯合加工廠是解放后建成的一座新型的工廠,屠宰工人的體力勞動絕大部分已為機器代替,廠里有提升和傳送裝置、電麻醉、拔毛機、煉油鍋以及各種肉類衛生檢驗設備。
1961年 于澄建攝
同上
武漢教學儀器廠到7月底止,已生產了41000多件生物標本和模型,還有10萬多片生物切片標本,供應全國各地學校教學需要。
1961年 顧松年攝
武漢重型機床廠自1957年開始部分投入生產以來,已制造了各種重型機床1000多臺支援全國各地的建設。1961年該廠還根據中國工業生產的需要,完成了多種新機床的設計任務。
1961年 于澄建攝
武鋼機械動力站汽車司機牟槐檉(左),駕駛的是一輛車型較舊的運貨卡車,10年來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他所領導的小組,在3年完成了5年的工作量,成為武鋼和武漢市的先進生產小組。
1961年 張其軍攝
武漢市國營東西湖辛安渡農場十三大隊團支部書記夏家彪,1958年初中畢業后,參加農業生產。幾年來,在生產上作出了成績,被農場評為一等園林先進工作者。
1961年 光羊攝
武漢市曇華林小學65歲的老教師李英志,從20歲起開始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已整整教了45年,在1954年當她58歲時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61年 于澄建攝
武漢電影制片廠正在拍攝一部紀錄楚劇、漢劇著名老藝人表演藝術的戲曲教學影片。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許多著名老藝人表演的楚、漢名劇片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