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3日夜,六時許,美軍第4步兵師的600名官兵,借著漸黑的天色和微茫的月色的掩護,向著達瓦爾鎮秘密前進了。
這一次的秘密行動,除了官兵中的極少數人知道內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夤夜秘密前往達瓦爾鎮,到底是執行什么樣的軍事行動。
上頭的口風太緊,大家唯一可以隱約知曉的就是,他們此行,是為了“釣一條大魚”,至于“這條魚”大到何種程度,更多人都說不出所以然了。
夜八時許,一行人到達位于提克里特郊外達瓦爾鎮的一處農舍。借著微茫的月色,大家注意到,這農舍處疏疏立著幾間普普通通的房屋。
從外觀上看,這幾間房屋毫無特別之處,而且,沒有一絲燈光的房屋,在微茫月光下靜靜佇立,竟給人以說不出的荒涼蕭條之感,沒有一絲溫暖的氣息。
一聲令下,官兵們開始分頭迅速潛入房屋之中,實施突擊搜查。雜杳的腳步聲,制服的窸窣聲,開門開窗的吱呀聲,頓時在寂靜的夜里,分外清晰地傳送了很遠很遠。
一無所獲,官兵們頗有些失望地退出農舍。
就在大家以為今夜的搜捕任務已經結束的時候,為首的軍官忽然注意到在農舍附近,有一棟四面都有圍墻的小樓,在月色下兀自矗立。直覺告訴他,這里面或許隱藏著大秘密。
他朝著小樓的方向一揮手,士兵們又翻越圍墻,進入小樓之中,開始了又一次搜捕。
令人失望的是,這棟小樓里同樣是空無一人,空曠的樓道里,除了官兵們來回穿梭踏在地板上留下的咚咚腳步聲之外,再也聽不到任何特別的聲音了。
就在官兵們準備撤出小樓的時候,意外的收獲來了。一名士兵在的雙足咚咚踏在地板上,忽然踩到了一塊很是特別的地板,這塊地板踩上去,和其它地板相比,更輕更空,質地更薄,尋常地板應該有的厚重結實感,完全沒有。
意識到事情重大,他立即報告了長官。很快,在眾人的屏氣凝神中,這塊地板被小心翼翼撬開了。
撬開之后,官兵們驚訝地發現,在偽裝的地板之下,是一個隱秘的防空洞的入口。扒開入口,一個渾身臟兮兮,蓬頭垢面的老人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老人看到這一群不速之客,滿臉震驚,他甚至都忘記了去掏就別在他腰間的一把手槍,就立刻被五花大綁起來。
此時,美軍士兵們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躲藏在廢棄的地下防空洞里,滿面污穢之色的老人,竟然就是他們夜以繼日要抓捕的頭號“魔鬼人物”薩達姆,他們更不敢相信,傳奇人物薩達姆,會被他們如此輕易就抓獲了,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炮。
和這一夜實施抓捕行動的美軍官兵一樣,支持薩達姆的民眾,同樣不相信,這一夜,美軍抓捕的是薩達姆本人。他們堅持認為,美軍抓捕的是薩達姆的替身,而真實的薩達姆還活著。
不過,真相或許要讓薩達姆的支持者們失望了,因為,有三個方面的證據,有力證明了,這一夜,美軍官兵輕易就抓獲的老人,真真切切就是如假包換的薩達姆。
以假亂真的替身
1937年出生于巴格達省特克里特縣一戶農民家庭的薩達姆,于1957年秘密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1966年出任復興黨地區領導副書記。
兩年后,復興黨發動政變,貝克爾出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逐漸成為復興黨內的掌權派人物。
1979年,薩達姆發動政變,貝克爾被迫宣布因病辭職,自此,薩達姆順利登上伊拉克總統的寶座。
薩達姆上臺后,為了排除異己,曾先后下令逮捕100多名軍官,并下令處決了21名高級軍官。
因為對政敵展開了血腥報復與屠殺,擔心自己會遭到他們暗殺、報復的薩達姆,在上臺之后,就開始命人為自己尋找替身。
薩達姆后來一共為自己找了六個替身,就連薩達姆的長子烏代都為自己找了替身,以防被人暗殺。
1996年12月,長子烏代被人暗殺,導致終生殘疾。這之后,薩達姆對自己替身的要求更為嚴格了。
他明確要求替身不但外形上要酷似自己,就連無意識的小動作都要和自己一模一樣。每個替身在正式上崗執行命令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確保不露破綻。
在薩達姆的眾多替身之中,教師出身的梅哈伊勒最為出名。他曾在兩伊戰爭期間,代替薩達姆去前線慰問,并當面訓斥了一位工作不上進的軍醫,還將其逐出了軍隊。
此時的梅哈伊勒甚至忘記了自己替身的身份,完全把自己當成了軍隊最高統帥薩達姆,竟開始發號施令起來。
事后,忐忑不安的梅哈伊勒以為薩達姆一定會責備自己,沒想到薩達姆對于他的出色表現非常滿意,不但沒有責罰,還給予了很多獎賞。自此之后,梅哈伊勒也成為了薩達姆眾多替身中最出色的一位。
正因為薩達姆的替身已經做到完全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以至于當美軍官兵在12月13日那一夜,從狹窄骯臟發出難聞氣味的洞口,拖出一位蓬頭垢面,牙齒被鮮血染紅的步履蹣跚的老人時,就連他們自己也不大敢確定,眼前這個衰老落魄至極的老人,就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
盡管老人一再聲稱自己就是薩達姆本人,美軍官兵也不敢相信,害怕這是薩達姆替身混淆視聽的慣用伎倆。
三大真相
不久后,當美軍方代表桑切斯中將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段薩達姆的影像資料,外界的質疑之聲更大了。
外界的質疑主要體現在三個細節方面,一是薩達姆本人是一口潔白的牙齒,而美軍方公布的薩達姆則是滿嘴參差不齊的大黃牙;二是薩達姆的左手上有兩個黑點紋身,美軍方公布的影像里沒有出現;三是薩達姆的眾多親屬均宣稱此人不是薩達姆。
一時之間,薩達姆仍然未被抓獲的言論甚囂塵上,有人甚至聲稱薩達姆已經秘密到了某個中東國家,還指揮了當地的戰斗,還有人猜測薩達姆可能已經到達約旦或者敘利亞,也可能仍然身處伊拉克南方。
不過,這種種猜測,最終都隨著美軍方陸續揭開的三大真相,被證明只是一廂情愿的揣測之詞。事實是,那一夜,美軍官兵抓到的蓬頭垢面的老人,就是薩達姆本人。
第一個真相是,薩達姆被抓獲之后,美軍方很快就安排醫生,通過壓舌板提取了他的DNA樣本,經過檢測比對,證明眼前這位蓬頭垢面的老人,就是薩達姆本人無疑。
第二個真相是,薩達姆被抓獲之后,美軍方隨后就找來了來自于伊拉克政府的部分官員到達現場,辨明真偽。
這些伊拉克高官中,有曾任伊拉克副總理的塔里克,有曾任外交部長的帕沙西等人。這些高官們來到美軍基地之后,都被要求前去辨認眼前的這位老人是否是薩達姆本人。
這些高官,都對薩達姆的容貌異常熟悉,有的還曾在薩達姆身邊工作多年。
經過多人辨認,他們異口同聲認為,眼前的老人就是薩達姆本人。
帕沙西甚至用確信無疑的語氣說道:“我們無比確信,那個人就是他!”
第三個真相是,薩達姆在被判處死刑,即將走向刑場之時,牢房的衛士們,通過細致觀察老人的種種不同尋常的表現和細節,確定眼前這位悍不畏死的老人,就是薩達姆。
尤其是薩達姆在被執行死刑的前一晚,他拒絕了最后的晚餐,只要了一本《古蘭經》,這樣的行事風格,和薩達姆本人如出一轍。
中東暴君?
那么,極其隱秘躲藏在地下防空洞里的薩達姆,是如何被美軍發現的呢?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薩達姆的最后被抓獲,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
為了能夠抓捕薩達姆,美軍曾經開出了高達2500萬美元的懸賞金,并從國內調來幾百名專家,日夜研究分析薩達姆可能的落腳點和隱藏地。
為了讓美軍士兵們一眼就能認出薩達姆,美方甚至還為此特意制作了一副撲克牌,在這副撲克牌上,薩達姆的頭像被赫然放在了黑桃A的位置。
可是,即便如此布下天羅地網,半個月下來,美軍依然一無所獲。
薩達姆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蹤跡全無,甚至還有傳言說,薩達姆在美軍進入巴格達的時候,就已經開槍自殺了。當然,這樣的傳言,美軍方是不會相信的。
薩達姆的家鄉在提克里特,登上大位的薩達姆,在這里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
自從薩達姆失蹤后,美軍自然第一時間派人趕到提克里特,對這座行宮日夜監視。可是,薩達姆卻一次也沒有回來過。
不過,不少美軍專家仍然堅信,薩達姆就藏匿在提克里特附近,只是這個具體位置,難以被找到。
在多番搜尋無果之后,美軍方下令逮捕了300多名和薩達姆有關的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審訊。
在這群被審訊的人之中,有一對兄弟,深受薩達姆信任。這兩兄弟,一個叫魯德曼,一個叫穆罕默德。
魯德曼在被抓獲之后,為了嚴守秘密,很快就服毒自殺了,貪生怕死的穆罕默德,為了活命,供出了薩達姆的藏匿之所,他甚至還為美軍貼心的畫了一幅地圖。
得到了這一重要情報之后,美軍不敢怠慢,指揮官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上報美軍高層。這之后,一份名叫“紅色黎明”的突擊行動開始登場。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抓住他了。那個暴君已經成為了俘虜。”
2003年12月14日,在巴格達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美軍文職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大聲宣布道。
頓時,臺下響起一片歡呼之聲。
在美方眼里,薩達姆就是一位中東暴君。自從2003年3月20日,美軍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對于伊拉克發起攻擊那一刻起,在美國人眼里,薩達姆政權就必須滅亡。
在美軍強大的火力攻擊之下,僅僅二十天不到的時間,美軍便長驅直入攻入巴格達,正式宣布薩達姆政權就此解體。
7月,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塞被美軍擊斃,長孫穆斯塔法也在與美軍的槍戰中被擊斃。5個月后,到處東躲西藏,蓬頭垢面的薩達姆被抓獲。
有人猜測,短短數月之間,接連遭受喪子失孫之痛的薩達姆,在那一刻,早已失去了與美軍戰斗到底的堅強意志和堅定信念,他的精神意志在那一刻,已經徹底坍塌了,這也就是為什么當美軍在廢棄的防空洞里發現薩達姆,會如此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眼神落寞。
戰斗到最后,美軍也沒有發現伊拉克有什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于是,美軍便只有將薩達姆塑造成一個中東暴君的形象,才能對自己的軍事行動提供一個合理的借口。
薩達姆有著強烈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他反對超級大國干涉別國內政,支持不結盟政策,支持亞非拉國家反帝反殖民斗爭,這樣的薩達姆,完全不符合美國人的要求,所以,他非死不可。
不過,在薩達姆當權時期的伊拉克,民眾對于薩達姆,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在伊拉克民眾看來,薩達姆成功地將伊拉克民眾的生活來了一個整容式的大改變。
在薩達姆時代,伊拉克民眾享有全民從小學至大學的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取消低收入群體個人所得稅,這些利民舉措,都讓伊拉克民眾感激在心。
或許正因為此,伊拉克民眾才不希望薩達姆死,以致編出死的只是薩達姆替身的傳言。
不過,這一切,都隨著三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絞死而塵埃落定。
結語
“盡管薩達姆是個獨裁者,沒有多少人喜歡他,仇恨他的人也許更多,但他在阿拉伯世界是個有名的政治人物,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是為數不多的敢于跟美國說‘不’、敢于和美國挑戰的國家領導人。”我國中東問題專家顧正龍評價道。
平心而論,在薩達姆執政時期,確實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一定的福祉,但,發起海灣戰爭和兩伊戰爭,又讓人民深陷無邊戰火的無盡痛苦中。
總體而言,他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前伊拉克領導人,留給后人評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