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江軒)人與人之間是有緣分的,人與城市之間亦然。四年前,無錫姑娘惠晨璐來到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就讀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年6月,她在校招中牽手中國石化江陰分公司,入職新能源管理崗,實現了畢業和就業的“無縫對接”。
如果說,緣分的起始基于現實的考量,那緣分的續寫一定是因為夢想的奔赴。正是“專業對口、交通便利、前景廣闊”的現實優勢,讓惠晨璐毫不猶豫地做出了留澄追夢的決定。像她一樣,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首屆316名本科畢業生中,有近三分之一選擇留澄讀研或工作。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江陰聚焦高質量發展需要,全力推進“科創江陰”建設,迭代升級“暨陽英才計劃”,實施“千企萬才”三年行動、“澄才歸巢引鳳”等系列計劃、工程,形成全視角引才、全鏈條育才、全方位用才的人才發展體系。
其中,圍繞強化高校支撐力、出臺相關政策意見、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全方位做好配合、服務、保障工作,推動高校資源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基于此,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江南大學江陰霞客灣校區相繼落戶投用。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設7個本科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專業緊緊契合江陰優勢產業發展,與江蘇中煤礦山設備有限公司、法爾勝泓昇集團等企業都建立合作關系,助力本土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剛啟用的江南大學江陰霞客灣校區則聚焦“科創江陰”建設和“345”現代產業集群,首批入駐集成電路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數字科技與創意設計學院、纖維工程與裝備技術學院4個新學院,入駐學生總數達1800人,將基于江陰產業基礎逐步開展技術攻關。
家門口,強強聯手;家門外,夢幻聯動。在江陰與眾多國內重點高校的戰略合作中,僅江陰—清華創新引領行動計劃實施兩年多來,就已簽訂校企合作技術合同2批共38個,并陸續形成研究成果,進入試生產或生產階段。
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人才,江陰市政府提供精準的支持措施,從創新項目啟動資金、科研平臺搭建,到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給予全方位扶持。此外,各園區鎮街的人才扶持政策也是“澄”意十足。
“市級政策全力護航,園區政策迭代升級,給各路人才最大的發展信心?!苯幨形瞬呸k相關負責人透露,江陰人才總量56.3萬人,數量列無錫各板塊第一。未來,將繼續深化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不斷續寫“夢想照進現實”的動人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