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子已經唱完》
《老調子已經唱完》是魯迅的一篇演講,本篇最初發表于1927年3月廣州《國民新聞》副刊《新時代》,后收錄在魯迅的《集外集拾遺》中。1927年2月中旬,魯迅應邀在香港作了兩次講演:18日的講題為《無聲的中國》,19日的講題為《老調子已經唱完》。
這是一篇討伐封建專制文化和舊意識形態的戰斗檄文,是向舊傳統觀念發出的勇猛的挑戰。
魯迅在這篇文章中將幾千年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剝削階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概括為一個極其形象的說法“老調子”。演講一開始,魯迅就說:
“凡老的,舊的,都已經完了!這也應該如此。雖然這一句話實在對不起一般老前輩,可是我也沒有別的法子。”
他認為,歷史是發展的,社會是前進的,“老調子”應該唱完了。但實際上呢?并沒有,在魯迅看來,我們的“調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舊的”,它的流毒也最深遠,而且到現在“還沒有唱完”。
魯迅針對當時帝國主義和國內軍閥里應外合,華洋合流,同唱封建文化的“老調子”的現象,再聯系宋、元、明、清的種種史實,以古喻今,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明爭暗斗作了十分精辟的剖析,深刻地揭露了歷代剝削階級總是死抱著“老調子”不放,代代相傳,其根本目的就是妄圖利用封建專制思想來毒害人民的思想,借以維持其封建專制統治,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
封建專制的老調子真的唱完了嗎?
所以說,老調子唱完了嗎?根本沒有。我們的老調子有什么?用魯迅的話簡單來說就是:
“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贊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份。”
說白了就是侍奉主子,主奴結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的資源、財富和土地都是君主的,除了君主之外,其他人都是臣子。
這就是老調子的根本。因為這個幾千年來的規則、制度在,所以我們永遠也走不出專制的命運,每次王朝更迭,雖然換了皇帝,換了姓氏,但是我們還是走的老路,唱的老調子,用的老方法。
專制,權力的高度壟斷,壟斷于君主,魯迅時代就是軍閥,我們從來就沒有想過如何去限制權力,和對君主的權力進行制約。總想著去如何壟斷和集中,恨不得將一切都據為己有,一切權力都壟斷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安心、放心和安全。
然后通過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來完成權力的確定、行使和統治,這就等于官吏的權力來源于上級和君主,而不是人民。人民從來就沒有任何監督權,只有服從權、聽命權,官吏說怎么做就怎么做,上級說怎么做就怎么做,沒有任何質疑和知情。總之,沒有權利,只有繁重的各種奴役、徭役之類的。
官吏要獲得任命,獲得權力只能巴結、討好上級,而民眾要想好過一點,也只能順從服從,溫順一點。一旦強硬,稍微有點反抗,就會招來國家機器和暴力工具的無情碾壓,粉身碎骨。
如此,整個社會自然充滿了歌頌和侍奉。這就是為什么魯迅說我們是侍奉文化,根本原因在于此,在于專制。專制產生奴役,奴役就有奴隸,奴隸最大的特點就是奴性,奴性是我們最大的國民性。
擺脫不了奴性,改變不了專制,權力只要壟斷,只要還是奉行,普天之下、率土之濱之類的,我們就唱不完這老調子。
本文參考文獻:
魯迅.《魯迅文集·集外集拾遺》
張世俊.擊退“軟刀子”的進攻——讀魯迅的《老調子已經唱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