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哲學深奧,那是真的能讓人望而生畏。
不論古今中外,要怎么更好把哲學更容易表達出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以前我們更多會寓言化,故事化,讓讀者更好領會哲學思想。到了今天,更具象化的時代,或者說讀圖時代,可以讓哲學漫畫化,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更輕松上手。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本哲學漫畫書。
迷宮:一場存在主義冒險
說到存在主義,熟悉文學的小伙伴估計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加繆和卡夫卡兩位大師,當然還有讓·保羅·薩特這位哲學家和作家于一身的存在主義文學開創者。存在主義文學主張哲理探索和文學創作相結合,以表現存在主義的哲學觀點為己任。這些作品大多數處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題材,重思想,輕形式,強調邏輯思維和哲學思辨。這多少有點讓人想起莊周,荀子的作品,都是多以故事的形式存在,雖然他們的哲學思想不一樣。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迷宮——一場存在主義冒險》就是希望讀者可以在漫畫中歷險輕松讀懂薩特和存在主義。
書的封面非常有意思,主角是一個小老鼠,通過鏤空設計的封面更是有了迷宮和小老鼠最愛的奶酪的雙層含義。
一只小老鼠被拋到迷宮中,它每日醒來,要做的就是追逐奶酪。追逐奶酪就是它的目的與意義所在。有一天,它醒過來開始思考,為什么必須追逐奶酪?除了追逐奶酪,它還有什么別的選擇?它開始追問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追問他人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其實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實映射,深處蕓蕓眾生中,何去何從。
小老鼠的故事就從薩特開始,或者說從他的《存在與虛無》開始的。
其實作為一個打工人,多少有點不忍細看,這種對奶酪的孜孜以求,不就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嗎?每天起來就是上班,下班睡覺;第二天再上班,重復。
當我們得到奶酪之后會怎樣呢,我們會想著要咖啡,奶茶,蛋糕和漢堡,還有車子房子,這一切仿佛都是沒有盡頭的——我們主動或被動地被“卷”進這個世界。
除了“卷”,我們往往在自我和別人眼中的我所迷失和捆綁,這就是蕓蕓眾生,可以說就是一種“存在”的無奈。
逃離迷宮只有一種方式——自己開一扇門,不要以為迷宮會給你一扇門,這就是現實。正如存在主義強調的“不存在正確的路或錯誤的路。只有你選擇的路。”
對了,譯者黃金狗老師的另外一本哲學小說《鸚鵡暫停刷牙》也非常值得一讀,書中“男主”依靠一個“哲學口罩”來提升吵架的能力,可阿狗還是丟掉了口罩。他發現哲學家雖然擁有足夠的邏輯和理性能懟贏任何人,但那些人卻恰恰是深愛他的人,和懟贏他們相比,阿狗更愿意繼續當個嘴笨但是被身邊人愛的俗人。“哲學家的高明不在于能解釋世界,而在于能說服自己。”
非平面
要說到“逃離“,那么必須要推薦這本經典的《非平面》。
這竟然是一個論文,哥倫比亞大學首部以漫畫形式呈現的學術論文,一部關于漫畫的漫畫,一部探討圖像與文字關系的圖像小說,一部研究視覺思維的視覺作品。作品的形式、內容與研究方法之間高度協調統一,作品本身就是對自身理論的踐行,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讀者觀賞、理解、接受知識。
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是除了哲思,還同時涵蓋天文、數學、光學、哲學、生態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的研究成果。
書的目錄都是漫畫的形式,雖然從目錄是真的看不懂。
開篇其實和《迷宮》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固化、僵化、常規的開局都是一樣的。
而且我們都是“難以自拔”的,甚至難以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在“平面”里,整如小老鼠在迷宮里一樣。
我們總是好奇,我們的科技其實一直都在發展,其實是可以無上限的突破,可是為什么會被稱為“平面的難以自拔”呢?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亙古長存”,一直激勵著先賢們去追尋,雖然只有部分“小老師”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放下自己的那塊奶酪。
當然,我們不可能因為看完這本《非平面》就能解決所有的哲學問題,只是給大家一個更好的理解哲學的思路而已。
平面國
正如前面說的,哲學其實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我們是怎么發現我們被“平面”限制的呢,就要說道這本經典的《平面國》。
這是一本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了,所以目前的版本很多,大家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版本就行。
雖然大象把《平面國》放到哲學書里,其實它不只是僅僅有關哲學,更是包含了物理學上的“維度”突破。
作者在平面宇宙設定基礎上,以主人公——一位體面的正方形先生的視角出發,描繪了詳實的“平面國”生活畫卷。平面國的各類居民,如同我們一般,操心自己的國家社會,同樣有政治、經濟、社會階層劃分等考量。他們住在平面房子里,通過霧氣和光線識別他人,靠彼此觸摸識別“角度”區分地位。
《平面國》通篇看似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實際上卻是用濃濃英式幽默,針砭時弊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種種陋習娓娓道來,迷人、有趣而又深刻。
其實這本書不算是一本漫畫,但是因為這個版本有很多有趣的插圖,加上和前面兩本書屬于一個方向的,必須要放一起聊。
無法跳出“平面”的思維框架,其實到了今天還是一樣,特別是在逐漸民粹化,激進化和轟炸式大量內容灌輸下,越來越難以意識到自己處在一個“平面”中。
正如書中說的那樣,其實不論什么時候都有人來向“平面國“人解釋立體國的奧秘,但是失敗卻是一種必然,哪怕是在這本書出版一百年后。
或者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立體國”砸到“平面國”上才能真正喚醒里面的人。
打破固有觀念,其實哲學不論是研究還是閱讀都是非常有趣的哦。
如果大家對哲學史感興趣,那么必須要介紹這兩本理查德·大衛·普萊希特的哲學史新書。通過一個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哲學是怎么一步步演變的,哲學思想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背后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是什么?普萊希特的書不是哲學理論的堆砌,而是講述立體、充實而鮮活的哲學史,他也像哆啦A夢那樣,口袋里總有著千奇百怪的有趣玩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哲學浸淫。
漫畫版的哲學史也有哦。
用四百余幅手繪漫畫,以微諷調侃的方式描繪哲學觀點,讓讀者在“觀看”中感受哲學的活潑幽默,獲取快樂智慧。
最后還是那句話,跟大象一起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