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MBTI
我對MBTI這個話題共鳴也不很大。去年在北京,瑞瑞急三火四地讓我測,我測了一會,嫌麻煩,沒堅持到底。主要我老人家已經過了熱衷于通過各種測試了解自己和別人是什么樣的人的年齡了,星座也好,血型也好,MBTI也好。再不需要在職場上精進什么,人際關系上改善什么,也不需要聚會時候話題趕趟兒,寫稿時候文風不落伍,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消失得干干凈凈,I也好E也好,都毫無意義。人老了就是這么無敵。
簡單記錄一下這期嘉賓的一些金句。
竇文濤引用榮格的話說,“也許人類可以分成八種類型,但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例外。”
發現對魯豫對馬家輝有點不客氣,就像我們當年在深圳,對有點喜歡開黃腔的人牙尖嘴利地隨時回懟。馬家輝有點廣東大男子主義派頭,嘻嘻哈哈檢討說自己傷過女人心有悔過之意之類(具體前后語忘了),魯豫嘴很快地說,我們女人已經清醒了,浪子回頭也不能要,你愛改不改,與我無關。魯豫刀鋒性格可以窺見一斑。
竇文濤是那種特別實際的人,善良而有點懦弱,魯豫比較仙兒,竇文濤性格上則有過于腳踏實地的緊實感,他跟魯豫做朋友相當互補,加上倆人的悟性都人均看高一線,彼此都能吸收到有益信息。
竇文濤說,到了現在的年齡,我不允許任何不良情緒在我這儲存,絕不能糾結下去了,這是健康問題。魯豫說,人應該允許痛苦存在,只有如此才能感受到不難受時候的舒服。竇文濤說了叔本華那句話,人生都是痛苦,所謂舒服只是痛苦的暫時戒除。
這倆人說話,其實是一個人的AB面,是一個人在天人交戰。
第八集:悲喜
陳其鋼是第七集圓桌派中,所有嘉賓中,最讓我著迷的一個(對金宇澄第二著迷),雖然被羸弱身體所禁錮,他身上有一種什么都不可改變的貴氣和強大,包括疾病和死亡。
陳其鋼帶著像毒氣面罩一樣的裝備出現,說話緩慢,行走小心,生命力薄弱,但是氣場磅礴不可輕慢。虛弱和強悍這兩個反義詞,在他身上精準結合。我在最近的公號里,已經從不同角度寫到陳其鋼很多次,現在想到陳其鋼那期節目,仍然覺得滿腔情緒。看完圓桌派,我把鏘鏘行天下探訪陳其鋼那期,也翻出來看了,因為陳其鋼說,以自己現在這樣的身體條件(出來一趟,回去必定大病一場),為什么還要堅持做這期節目,因為竇文濤,因為行天下的那期做得太好了。有點俞伯牙重謝鐘子期懂得的誠摯。
陳其鋼說,作曲家藝術家在哪里生活不重要,重要的在哪里你找到自由獨立和可能性,那么這個地方就是你的靈魂家園,你的家,提到離開隱居的大山深處舟船勞頓來北京的另外的原因,他非常誠實地說,你固定待在一個地方,每天都一樣,會有一種呆傻癥的感覺,需要定期換下環境。
此刻我寫到這里,有察覺到自己精神上是有點癡呆狀的。我在紐村的生活看起來是得我所愿,徹底沒有了應酬和周旋,所有的時間都可以做自己支配,唯一的壞處,就是性情有點被孤僻咔哧咔哧地吞噬,這是一點不擰巴極端慣著自己的下場,副作用漸顯,顯然每天只有一種生活方式被固定下來,都有不同的風險。
在行天下中,不可避免地提到08年奧運會著名主題歌,讓陳其鋼在世俗意義上成為名人的那首“油和米”。陳其鋼說奧運會一役,脫了那一層皮,手腳起大泡,出血。對身體造成了永久傷害。這樣的經歷值得,但不能經歷第二回。可想而知像陳其鋼這樣奉行“藝術的標準就是我的標準,用你的標準做我的事,我沒有靈魂。通過你的行為把你的思想實現,才算有思想。不然只是個想法而已。而我的標準,不需要你承認”的人,進入到奧運會創作那種頭上有無數審核,無數標準中最大的標準就是領導任何那種盛會系統里的煎熬,手腳起大泡,就是情緒的物化。
我也是那種很典型的特別容易軀體化的人,就是情緒問題在身體上物化的體現,低落變成病情,焦慮轉神經痛,動輒無縫銜接。早在20年前就被北大醫院神內主任下了診斷了的,曾經一度很排斥這樣被定義,現在覺得不就是敏感嗎,先天下之冷暖而冷暖,可以有。
第九集:訓誡
這一期談教育,嘉賓中有周軼君,因為這一期節目,我跑去看了她做的記錄片《他鄉的童年新西蘭篇》,也不重復了。
第十集 :崔健
這是難得集中聽到崔健嘴巴里烏里烏涂講了那么多話的機會,感覺他的嘴巴趕不上大腦的運轉,千軍萬馬的思緒,都記擠在嘴巴小小的門口要出來。
彈幕中很多人表示聽不懂,發彈幕肯定是年輕觀眾居多,他們不是很習慣崔健這種抽象的思索和表達。
崔健說,我有三個自己,物質的自己,講利益和規則。能量的自己,是自由流動不可控的。信息的自己,追求準確廣度和速度。自己的身體里,就是一個小社會,你不高興的時候,一定是發生了屬性的紊亂。我的第一動力,一定是我自己的興趣。藝術家是被老百姓養著的,為什么愿意養著你,就是要代替他們建立一種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讓人覺得生活是有尊嚴的。所以藝術家一定要有社會結構化的思考,而非僅僅為職業化的當擔。
當信息壟斷物質或者物質壟斷信息的時候,一定是在扼殺能量。物質的人不夠自信,需要大眾的任何和品牌的加持。作為一個社會結構性思考者,通過音樂的形式表現時代的變化,我以此為榮,你不聽我的音樂是我們共同的遺憾。
所以崔健的歌詞,是要當成文學和能量咀嚼和和吸收的,我們的社會中,所幸還有他們,在獨立思索,在持續表達,在不吝輸出。
我們誰可以說,以自己為榮呢,崔健響當當地可以,即便你覺得他的表達晦澀難懂。
第十一集 父母
這集說的是全職子女這個話題,就是小孩畢業找不到像樣工作,回家當全職子女,照顧父母還可能包括再上一代人的生活,一兩代被照顧的家長們聯合給他們發工資。首先我個人倒是覺得這個組合挺好的,如果彼此都覺得舒服的話,即解決了父母養老問題,也為就業提供一個思路,既然現階段年輕人面臨著那么殘酷的就業基本盤。
就像竇文濤說的,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尊重,每個家庭都有他們的適配的安排,沒有一個人是全靠自己走到今天的,但不管怎么樣,我們終將孤獨。
竹幼婷辭職前也是鳳凰佳麗之一,是鏘鏘三人行的常客,是那種小身體,大能量的臺灣女子。竹幼婷后來結婚生子辭職去了芬蘭,她的觀點,比較多的來自在芬蘭的生活體驗。
竹幼婷說,在育兒過程中為了不希望在沒準備好的時候,就被考驗到,專門去學了心理學。我感覺,除了科班出身,成年后又去學心理學的,多數是自己心理出了問題,或者感覺即將出問題,出于自幫自救的考慮。當然,有的人承認這點,像竹幼婷,有的人不承認或者并沒意識到。
在教育觀獨立為本芬蘭,被子女18歲以后多數放單飛的文化的耳濡墨染被熏陶著,竹幼婷的孩子雖然還小,她肯定是不會希望兩個兒子將來只承歡膝下,不展翅高飛的。所以她要去學習分離和再次獨立人格的建立。她說我要把自己獨立好,讓孩子飛得很舒服,飛得安心。她說我不會對小孩有任何要求,不然他們飛不高飛不遠。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的提供幫助沒問題,但是一定放他們遠走高飛,建立沒有后顧之憂的自己的生活,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所在。獨立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
許子東引用了阿城在《棋王》中的一段話,為棋不為生,為棋是養性,生會壞性,所以生不可以太盛。所以物質生活太高的話,很難堅持精神獨立。
那么精神獨立更重要,還是物質獨立更重要呢?
竹幼婷說,精神一獨立,價值觀就多元了。孩子可以追求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父母的價值觀,社會的價值觀。我生為人母的目標就是要感受一次無條件付出的愛。
當然,竹幼婷說這個話,背后是有芬蘭強大的社會福利和社會養老機制,人們出了任何問題,失業了,生病了,需要支持都是找政府要,可以不把孩子叫回來圍著轉,北歐是一個很接近理想社會的地方。
在中國雖然養兒越來越防不了老,但是做父母的擲地有聲發出這樣的獨立宣言,還是底氣不足。
我看這段,有個雙重身份的感慨,首先,我對我父母是沒盡什么責任的,從小到現在他們給了我最大的自由空間。這些我都是近些年才感受到的, 會同時有感恩和愧疚,感謝父母的放手,讓我自由生長自由移動,也愧疚沒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多陪伴和支持。
然后我自己又是媽媽,我應該也是秉承了家族不過多干涉小孩成長,讓他們自由生長的原則帶大鴨子的。我用不著像竹幼婷那樣修個心理學解決這個情緒上的供求矛盾,我看了這期節目,心里更加篤定了一些,啥也別說了,全力以赴,做好準備,做個獨立老年,既然人終將孤獨,就準備擁抱孤獨吧。
第十二集:團圓
這期陳曉卿來了,吃當然成了主要話題。陳曉卿雖然長得像個大黑鐵塔,但感覺心有千千結,人很細膩敏感,在食物這個話題上,也相當文武雙全。他說中國人說“菜肴”,在《周易》里肴是變化。菜是出發點,肴是目的地,廚師是這條河的擺渡人。
中國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百轉千回的味覺要求,可以說是進化,也可以說是定義。
嘉賓講了兩個彼邦人的味覺例子。
陳曉卿說了在中國的法國廚師羅朗(羅朗上過圓桌派和行天下),有次請他專吃一種餅干,青稞做的,表面繪有壇城,非常美麗,但吃在嘴里,青稞的質地很粗礪,肯定沒有藍罐曲奇的細密酥脆口感。羅朗說了句,為什么粗礪不是美。
陸幼婷講的還是兒子,她說芬蘭人特別以自己的草莓為自豪,一到草莓季,人們見面都要互相問候,吃草莓了嗎?其實芬蘭的草莓不是甜的,很酸,但她兒子一次可以吃五百克。以甜草莓為上品的中國媽媽疑疑惑惑地問兒子草莓好吃嗎?兒子會像芬蘭人那樣自豪地說,好吃!
陸幼婷得出結論,味覺是被定義的。也就是說甜是美的,酸也是美的,酥脆是美的,苦是美的,辣是美的,粗礪也是美的。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被定義的美味。同時我還覺得味覺是被馴化的。我們的舌頭已經被馴化得非常挑剔,洋人應該還離人類祖先的口味不遠,簡單一烤,原汁原味就可以嘎嘎嚼了,不用大肆煎炒焙炸腌蒸煲煮。
比如海外華人有共識,因為不閹割,洋人超市的豬肉極騷,我幾乎不能聞,聞了就要惡心反胃。西柚代表的西人從來沒意識到豬肉有任何問題,他們從小吃的都是這個味道,他們口中的豬肉味道是被定義為這樣的,正常而美味。
這也是為什么,華人收服洋人的胃很容易,洋人收服華人的胃很難,由簡到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當然,收服一下可以,也很難談征服,比如我做中餐可以讓西柚常常驚喜,但是歸根結底,他還是要吃他從小吃慣的東西,只有我做對了西餐,才能讓他吃得搖頭擺尾,一副死復何求的滿足樣子,大概是和記憶里的味道對上了暗號。
后面的私貨:
看個節目,做這么詳細的筆記和發揮,病不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