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3553字0圖,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國慶節快結束了,之前一直想聊的這次股市節前大漲,以及節后會怎么樣的話題終于可以簡單聊一聊。
正好節前幾天,一個大學同學從外地來成都,我們幾個本地的大學同學又在一起聚了一下。
下了班,擼著串,一群職場主力軍自然也就聊到這幾天股市的火熱,當場看到一個同學掏出了美股的操盤APP,發現前幾天抄底的中概股,直接賺了1萬多美元,約合7萬多人民幣。
我們勸他趕緊落袋為安,他也聽從了建議,沒想到剛落袋,漲幅就回縮了一半,把他高興得大手一揮說這頓飯今天他請了。
我們幾個自然是“感謝老板”樂得接受,一點也沒有羨慕嫉妒恨,因為“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這句話在這幾年的股市、基金生涯中,確實也領悟了“就算一時賺到,遲早也要虧出去”的道理。
我本人也算是一個極優的例子。
我算是19年才開始關注股市,后續圖方便主要以基金入坑。
可以說,只要是經歷過19年初莫名其妙暴漲的人,都會產生“股市就是未來”的感覺,我也是一樣的,那個時候還寫過好幾篇文章“勸大家開始投資股市”。
當然啦,現在來看,里面的觀點也并不算錯,只不過過于宏觀,而在微觀的實際層面上,往往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來打破你的認知。
美國加息,便是一種。
我對美國加息其實還是有預見性的,畢竟一直在關注國際時政,知道疫情后的美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問題、美元潮汐周期性問題,都預示了美國即將加息。
但唯一的過錯就是過于自大。
那個時候中美兩國明面上、背地里的對抗已經非常激烈,我自信的認為,就算美國開始加息,我們的股市不見得就一定會跌,反而可能會漲。
當時我的邏輯也算自圓其說(才怪),美元加息的作用是吸引全世界的美元回到美國,但當下的中國同樣有足夠的投資吸引力,憑什么一定要去美國呢?
所以當時的我并沒有提前把浮盈落袋為安,甚至在后續股市處于螺旋下跌的過程中,還分批次加了點。
然后,就發現美國搞了個花活——俄烏戰爭,更是加速了美國加息進程以及美元回流的進程。
最后我就躺平了,放在基金里面的錢,我也不去看浮虧了多少,只要不看,那就沒虧,只要不贖回,那就都是虛假的數字。
然后就這么度過了2年。
這兩年中,我倒是沒有為浮虧而時時感到焦慮,但卻一直在反思自己同客觀經濟學規律進行抗爭的行為有多么無知。
正因為無知,所以我把原來“認知之外的錢”,又虧掉了,還搭上了不少。
所以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我自己,如果我能更多點知識呢?如果我能更多點認知,是不是結果就不一樣了?
后來我就發現,以前股市基金最火的那段日子中,有人總結的經驗確實有其真實的道理。
比如:
“當路邊的買菜大媽都在討論股市基金的時候,那就說明當前股市已經過熱了,就要趕緊拋售”
“當股市成為一個所有人都不談論的東西時,大概率股市就跌到底部了”
“每個人只有經歷過一次牛市和熊市,才算是對股市的邏輯有了初步了解”
“大A 2800點以下遍地是黃金,3500點以上趕緊跑”
其實現在轉過頭來看看這些前人總結的話,只要你經歷過一樣的心路歷程,還是能感覺到冥冥之中還是有點智慧的。
比如為什么必須要經歷一次牛市和熊市才算成熟,因為只經歷牛市的人,會想當然的覺得錢原來這么好賺,于是在熊市來臨的時候,全部虧出去。
而我和我的同學朋友們基本上都是如此。
幸好是大家的生活和賺錢能力都還不錯,并沒有想過把股票基金當作暴富的途徑,所以并沒有加杠桿炒股,而是用閑錢當作理財方式,所以浮虧才并未影響我們的生活。
如果換個激進點的人,是不是就要悔恨終生,“空中飛人”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經過2年的沉淀,我也還是給自己總結了幾條認知。
第一:永遠不要破釜沉舟,比如把自己所有資產投入進去,特別是不要加杠桿。
用閑錢放基金,甚至炒股,本質上是一種理財行為,否則就叫賭博。
但何為閑錢?就是這筆錢就算虧光了,也不影響你的生活,你也不會天天想著睡不著覺的,才叫做閑錢。
第二:永遠不要用宏觀知識,去對抗微觀現實邏輯。
比如,現實邏輯就是美元加息,就會造成其他國家和美國相比產生存款利差,要么你這個國家也跟著加息去對抗利差,但有可能導致經濟困難進一步加深,要么就要忍受國內資本外流的確定事實。
因為資本是逐利的,越是自由的資本,越是不受國家競爭、民族大義等宏大敘事,它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對它來說這并不羞恥。
第三:永遠保持對政治的嗅覺,提前做好預期和防御手段。
美國加息如此、俄烏戰爭也如此,遇到了不要硬抗,該趕緊落袋的落袋,該提前止損的止損,不要想著一時的浮虧,未來會漲回來。
當然確實能漲回來,但在真正見底可以投資的時候,容易沒有子彈,白白浪費機會。
第四:永遠相信并支持自己的國家,如果國家輸了,那你的錢不管在哪都會蒸發掉。
2800點以下遍地是黃金,我是深信這一個觀點的,一個國家,如果連股市都保不住,憑什么能保得住自己的金融體系?又憑什么和美國對抗?
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拋棄掉政治層面,所謂的“政經不分家”就是如此,如果什么都只談冷冰冰的數字,至少在中國行不通。
所以我今年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在股市跌到2800以下后,就開始了每周定投;但做得最錯誤的事就是,每次定投的錢太少了。
但當然了,因為我2年前用宏觀知識對抗了微觀邏輯,沒有做好預期和防御手段,所以我現在沒有足夠的籌碼,這是我在這一個牛熊周期需要交出的學費,我得認。
我有大學同學就比較幸運,之前也是在股市高點被套住了,但跟我一樣在2800點左右開始入場。
他就屬于賺錢能力強的,這幾年又賺了好多,直接把自己所有閑錢都扔了進去,于是節前這幾天就直接把這幾年的浮虧轉盈,過了個開心的國慶。
聊到這里,我們終于可以來聊聊當下的A股大漲問題。
很多人說,本次的大漲,其實是中美金融戰獲勝的標志,或者說至少是沒有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合理的。
美元潮汐的含義就是美國周期性的進行降息加息,通過降息向全世界釋放流動性,來推高各國的產業資本估值、制造虛假股市繁榮;
然后在加息的過程中急速撤回流動性,讓各國的優質資產因失去現金流從而岌岌可危,最后美國提前準備好的跨國公司再以低價購買他們的優質資產,最終做實美國的股市繁榮。
這一套打法曾經在世界上屢試不爽,比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便是如此。
而這一次美元潮汐卻遇到了問題——韭菜不好割了,甚至誰是韭菜也都并不清晰。
你有聽說最近幾年有哪個國家在美元加息過程中,國家破產,金融系統癱瘓嗎?沒有吧。
唯一的就是今年日元的大幅貶值,搞得日本人都在求美國爸爸,“請不要再做空日元”,但別人日元后面經過國家干預后還是挺住了。
老美最想收割的就是你中國,但中國又真的是那個最難收割的對象。
最后搞得老美這個“收割周期”也是無比艱難,各種經濟數據居然還要通過造價來撐住,美其名曰之前算錯了。
但老美就算再過得困難,也得硬抗,因為老中經濟也十分糟糕啊。
本想著趁著之前經濟還行,想要一口氣解決地產、教育、醫療,這三個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結果沒想到疊加疫情、美國加息、俄烏戰爭等問題,搞得我們經濟越來越冷。
房地產帶動的大消費并未十足轉化成其他消費,甚至差點硬著陸,教育和醫療的打擊著實又在就業市場上撒了一把鹽。
所以你看最近的政策,房地產要穩,要回暖,教培行業還打擊嗎?也不怎么說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穩經濟。
而經濟要想重新活躍,就需要有一把從外部添加的火來冷啟動,國家的政策支持就是那顆火苗。
但問題就是,我們不能這么做,美國如果不降息,我們反而還繼續降息,那就會拉大和美國的利差。
殊不知,因為中美的利差,已經導致外匯收益更愿意停留在美元資產中,從而導致了人民幣比美元的兌換逐步貶值。
要不是我們是世界工廠,我們有如此大的貿易順差,7.3的匯率早就穩不住了。
所以中國和美國其實都在等,等我們兩邊到底誰先扛不住。
美國先扛不住就得先降息,提前結束本次美元回流,但因為未收割足夠的優質資產,所以美國經濟的窟窿繼續往后延遲,還將越來越大;
中國先扛不住就得降息來保經濟活力,但本質上算是飲鴆止渴,甚至美國可以這個時候繼續加息再給我們添一把火。
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還是我們賭贏了,美國先扛不住了,所以美國一開始降息,我們立馬降息降準減房貸利率就都出來了。
這個點燃經濟的火苗,快速而精準地下達市場,于是我們迎來了連續幾天的“小牛市”。
這場牛市,并不是經濟層面的牛市,它是一場政治面牛市。
它的作用如同一個發令槍,告訴我們所有人,對后續的經濟要有信心,因為信心才是經濟活動最重要的推手。
只要有了信心,大家才能放心去消費,消費才能刺激生產和投資,有了生產和投資才能繼續提高就業提高收入,才能走向經濟發展的正向循環。
如果你還是沒有信心,那國家就讓股市漲得讓你不得不有信心,所以節后的股市是繼續漲還是跌,相信大家應該可以有個初步判斷。
至于為什么節前這幾天漲這么猛?不好意思,憑什么讓中國有信心的時候,要讓外資能進入抄底?要抄也得抄個半山腰,沒有共患難,怎么會有共富貴呢?
你說對吧,為國護盤的套牢者,這是對你們的獎勵。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