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能夠參加國宴,當然是一件令人倍感榮幸的事情,何況是參加今年七十五周年國慶的國宴,更是別具紀念價值。國宴這個說法,原來是一個概況的稱謂。準確來講,應該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而且還不止一個晚上,每個晚宴招待會的主辦單位和主要邀請對象不盡相同。例如,在九月二十八日晚的主要邀請對象是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主辦單位是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門、港澳部門、僑務部門等,所以又簡稱為“僑宴”。至于最高規格的,要算是九月三十日晚上舉辦的招待晚宴了,連請柬的下款,都是以國家主席的名義。
作為國慶招待會的國宴,政治意義非凡,自是不用多說。作為有幸參加的我來說,除了抱持感恩心和榮幸感之外,很自然就會生出一份好奇心:到底傳說中的國宴菜是吃什么的呢?雖然我沒有做過統計,但相信很多參加者都會有這份好奇心。都是中國人嘛(九月三十日有一定數量的外國嘉賓),自是“民以食為天”。每當我們引用這句老話時,往往暗指自己很關心有啥吃的,以及吃的品質。但國宴畢竟屬于國家儀典,理論上也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一種特別形式,可不能當成普通一頓晚宴。如果依照制度,官方的宴會尚可劃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家宴等,但無論什么宴,都要注意儀容吃相,不宜狼吞虎咽。這又想當然地衍生出另一種糾結心態:既然國宴是具有官方儀式的內涵,那會不會菜品只重排場觀感,而未必真的好吃呢?吃什么與好不好吃,成為躲藏在濃厚家國情懷與激動心情之下的一點小私心。
從文獻資料上了解到,國慶招待會歷史悠久,新中國建立之初已經舉辦,而且為了照顧來自全國各地嘉賓的口味,菜色主要以淮揚菜為主。眾所周知,近現代中國形成的菜系口味,是以“東甜、西辣、北咸、南淡”為代表。
東甜,以淮揚菜系為主的華東江南一帶,即使濃油赤醬,也是以甜為主,想想東坡肉、松鼠黃魚等,便口舌生津。
西辣比較容易理解,云貴川湘皆辣,區別只在“辣不怕”、“不怕辣”,還是“怕不辣”。
南淡,則主要指粵菜,雖然食材講究新鮮,但相較而言,口味偏淡。
北咸,則泛指北方諸省,油鹽醬佐一般都比南方下得更重手。
那么東南西北走一圈,最容易讓各省市同胞都能接受的味道“最大公約數”,自然是淮揚菜了,而且淮揚地處中國最為富庶的省份,烹飪刀工皆精細,冷熱葷素盡垂涎,能上大場面,自然最為適合國宴用菜。
有了這點兒飲食知識儲備,忽然覺得自己“藝高人膽大”,可以進人民大會堂,一嘗國宴菜的風味了。于是乎,稍正衣履,手持請柬,挺胸邁步,登堂入座。坐下之后,典禮尚未開始,桌面已經擺好各色冷盤。放眼一掃桌面,鹽水鴨、冷醉雞等,果然是華東風味。雖是正式宴會,但氣氛并不拘束,不少來賓已經輕夾前菜,佐以各種飲品,自是淺斟低嘗,好不輕松怡人,畢竟是國慶嘛,應該開開心心。我也略略舉筷,但仍按兵不動,不要太早消耗脾胃,等待“主戰場”,好鋼用在刀刃上。
宴會儀式之后,各色主菜,魚貫而上。二十八號僑宴的第一道菜,是“酸辣烏魚蛋湯”,心中暗想:這不是淮揚菜啊,別看到“酸辣”二字,就當成上海酸辣湯。此酸辣非彼酸辣,這是山東和河南都有的菜。《水滸傳》中的矮腳虎王英,就曾提到“三分醒酒酸辣湯”,也是在今天山東地界。這烏魚蛋也非蛋,此處不贅言,反正是豫菜和魯菜常見。食之酸辣開胃,烏魚爽口,不錯。恍如大軍未至,先鋒開路,頗有一股新銳感。
二十八號晚的第二道菜“金汁海鮮”,與三十號晚的第一道菜“濃湯海鮮”,則是異曲同工,似同實異。相同之處,當然是海鮮用料。香港雖然盛行食用海鮮,但不能說吃海鮮是香港獨有。閩菜、江浙菜、膠東魯菜等,一直到關東,都有對蝦、海參等矜貴食材和獨特做法。拿起湯匙,連湯帶料,大口啖下 ,兩款海鮮菜,湯汁濃淡適宜,湯料鮮爽可嚼,有一種輕量版的閩菜佛跳墻感覺。之所以輕量版,佛跳墻是極為昂貴的大菜,如用在這數以百席的官方宴會上,未免過于鋪張,不合節度。輕量版就恰到好處,中國人講究無過無不及。三十號晚招待的賓客不止國人,還有數量眾多的外國友人,用“濃湯”烹煮海鮮,可以讓外人嘗嘗中國海菜風味。二十八號晚則在海鮮湯底的基礎上,勾上南瓜金黃湯芡,賣相頓顯高貴,更合海內外華人同胞講究好兆頭的心理。
二十八號的“豆瓣牛肉”,是用川菜佐料,但未至太辣;“檸香鱸魚”,則有粵菜蒸魚的鮮味。兩款都是家常菜,顧名思義“僑宴”,回家了,自然要嘗嘗家鄉口味,找找回家的感覺。近鄉何須情怯?舉箸盡是家常!
三十號則是另一種風情:“罐燜牛肉”、“檸香三文魚”、“珍珠金瓜酪”。“罐燜牛肉”,菜單上的英文版是Braised Beef,這是典型的東歐俄羅斯風味啊!難怪一上菜,揭罐蓋,則濃香撲鼻,我同桌的友人都情不自禁地站起來,用湯勺盛起一碗,大口大口吃起來。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形容這道異國風味,相當于用牛尾湯、羅宋湯來燜煮牛肉。據說正宗的牛尾湯和羅宋湯,都不是現煮現吃,而是要放一晚上冰箱之后,第二天再來煮滾,更為入味。但罐燜牛肉則不必非要如此,因為用小罐子燜煮,已經讓牛肉燜得又軟又爛又濃香,難怪幾乎吃得罐底晶亮。“檸香三文魚”是煎煮的,煎得并不過度,三文魚特有的濃味被煎香了。“珍珠金瓜酪”,用香港的術語,就是南瓜西米露,所以菜單英譯為Pumpkin Cream with Sago,這當然深受歡迎!
三十號的兩款甜品小點心我特別喜歡,中式的是“酥皮燒餅”,西式的是“紅絲絨蛋糕”,全都做得小巧玲瓏,惹人喜歡。可別小看了“酥皮燒餅”,所謂北方多燒餅,南方多酥皮,不是說反過來沒有,而是南北方各自相對食用較多、品種較多。其實兩者都是舶來品,古時燒餅先從西北陸上絲路傳入,近代酥皮再從東南海上絲路傳入。今天兩者都已中國化,無論南北國民,還是海外朋友,都會喜歡這種簡單輕松小點心。至于“紅絲絨蛋糕”Red Velvet cake,則是一款源自美國的蛋糕,頗有名氣。如同紅色天鵝絨般的蓬松外表,特別浪漫誘人。美國人吃的很甜,而且蛋糕塊頭一般很大,但三十號招待會上的則是改良得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少點甜,更小巧,看上去可愛極了,吃起來軟軟的,滿心滿足。
兩個晚上的國慶招待會的菜單設計和菜色烹調,無不匠心獨運,精心主理。昔日以淮揚為主打,今天早就海納百川。無論是南北菜系,還是舶來佳肴,既發揚傳統,也重視創新,既講究多元,也彼此融和,最終成為適合各方口味的中華美食。不管是國人還是外人,都盡量照顧其食客心理,務求吃到好味,吃得開心。中國人的吃,從來不僅僅是吃,而是在吃的內容和習俗儀式中,賦予了濃郁的人情味,寄予了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在此國慶華誕之日,衷心祝愿國家富強穩定,人民幸福安康!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