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戰地狙擊手
在我國的軍隊體系中,“兩杠四星”代表著大校軍銜,那是軍人榮譽與責任的一種象征;而勛表,猶如軍人的勛章履歷,每一排都鐫刻著他們的英勇事跡。祁發寶,這位肩扛兩杠四星、擁有六排勛表的軍人,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滿熱血、忠誠與犧牲的壯麗史詩。
當我們提及“一等功”這三個字時,心中往往會涌起深深的敬意。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一等功似乎總是與“烈士專屬”的概念緊密相連。我們的腦海中可能會立刻浮現出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在戰斗或危險任務中英勇犧牲的英雄形象。然而,事實并非完全如此。一等功,是對軍人在戰斗、軍事行動或者其他特殊任務中做出卓越貢獻的一種極高肯定,它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僅局限于犧牲這一悲壯的結果。
2022年7月15日的《新聞聯播》上,有一位軍人吸引了全國觀眾的目光。他就是祁發寶,大校軍銜在肩,那兩杠四星閃耀著他多年的軍旅榮光。一頭干練的寸發,彰顯出軍人的利落與果敢。副師級的身份,也足以證明他在軍隊中的重要地位。但這些都不是他備受矚目的關鍵所在。他之所以成為人們心中真正的明星,是因為他背后那段足以被寫進教科書的傳奇經歷。他,是“活著的一等功臣”,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中國軍人,每一位都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而邊防戰士們,更是值得我們深深銘記于心。他們所面臨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祁發寶所帶領的邊防官兵們,就堅守在我國的阿里高原。
阿里,這片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土地,環境之惡劣超乎想象。常年呼嘯而過的七八級大風,如同無情的巨獸,肆意地在這片土地上肆虐。空氣中含氧量極低,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場艱難的戰斗。在這樣的環境下,祁發寶帶領的隊伍承擔著長達十幾公里的艱苦巡邏任務。他們的巡邏路線,蜿蜒在高原的崇山峻嶺之間,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腳下是崎嶇不平的山路,身邊是呼嘯的狂風,而他們心中,卻懷著對祖國邊疆的無限忠誠。
中國和印度一直以來有著明確而準確的邊境協議,多年來,雙方在邊境地區維持著相對的平靜。然而,這種平靜在2020年被打破。從當年4月份開始,印方的舉動開始變得異常。他們越過邊境線,進行道路橋梁等設施的修建,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兩國的邊境協議。而且,印方還有改變我國邊境管控等不良企圖,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得兩國邊境的形勢逐漸升溫,緊張的氣氛如同烏云一般開始在邊境上空聚集。
到了6月份,印方的行為愈發過分,竟然出現了越線挑釁的行為。中國軍人,向來是有血性、有擔當的。在現代社會,和平解決爭端是國際社會最為認可的方式,而祁發寶團長在以往面對類似情況時,也有著通過談判交涉來解決問題的慣例。
于是,祁發寶團長僅僅帶著幾名戰士,向著外軍所搭建帳篷之處出發,去進行談判。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帶著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外軍像是早有預謀一般。當祁發寶團長到達目的地時,外軍突然開始搖人,大量的外軍迅速聚集,企圖用人海戰術來逼退我國的邊防戰士。
此時的祁發寶團長,前方面對外軍來勢洶洶的龐大人群,后方就是祖國的神圣土地。他深知,自己和戰友們一步都不能后退。對于他們來說,守護祖國的每一寸領土,是他們至高無上的使命。面對那些手持鋼棍棍棒、滿臉不善的外軍,祁發寶團長和他的戰士們沒有絲毫的畏懼。
祁發寶團長張開雙臂,那堅實的臂膀如同鋼鐵鑄就的屏障,阻擋著外軍向我國境內的進犯。他一邊堅定地喊話交涉,試圖讓外軍認識到他們的錯誤行為,一邊靈活地游走,想要占據有利的地形。可是,那些外軍卻絲毫沒有停止自己惡意行動的意思,反而朝著我國戰士發起了兇狠的進攻。
在這場激烈的戰斗中,身為團長的祁發寶毫不猶豫地率先沖進人群。他們沒有攜帶武器,只能憑借著自己的鐵打雙拳,去對抗那些來犯之敵。祁發寶團長在最前端,頑強地抵擋著外軍的猛烈攻勢。與此同時,營長陳紅軍迅速聯系援軍前來支援。在抵擋外軍攻擊的過程中,祁發寶團長的頭部遭到了重創。一瞬間,鮮血染紅了他的面龐,但他依舊毫不退縮,像一座巍峨的山峰,硬頂著那數名外軍的攻擊。
營長陳紅軍看到團長受傷,哪還顧得上許多。他立即帶領戰士們突入重圍,去營救祁發寶團長。年輕的小戰士陳祥榕,拿著已經破爛不堪的盾牌,毫不猶豫地沖向前線,為眾人爭取營救團長的寶貴時間。負責攝像取證的肖思遠,也放下手中的設備,一并沖向前線加入戰斗。
在這支邊防隊伍里,有著許多不成文的規矩。比如,在對峙時,干部要站在前面,戰士要站在后面;吃飯的時候,戰士沒有打滿飯,干部就不會端碗。這些規矩,體現出的是他們之間深厚的戰友情誼,是一種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戰斗精神。
外軍如同洶涌的潮水般涌來,他們發動了“石頭雨”、“棍棒陣”,一塊塊石頭、一根根棍棒朝著我國戰士們迎面砸來。祁發寶團長、陳紅軍營長、陳祥榕戰士、肖思遠戰士,他們幾人就像屹立在狂風巨浪中的礁石,毫不退縮,正面承受著這一切。
就在他們幾人頑強抵抗的時候,援軍終于趕到。外軍失去了人數上的優勢,頓時潰不成軍,狼狽地逃竄回自己的國土。然而,這場勝利的代價是極其慘痛的。年僅18歲的陳祥榕,在這場邊防斗爭中英勇犧牲。他那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片他所熱愛的邊疆土地上。營長陳紅軍、戰士肖思遠也都在抵抗外敵的戰斗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除此之外,在支援部隊前往戰場的途中,由于速度要求快,一位戰士在渡冰河時發生了意外。王焯冉為了救隊友,不幸意外犧牲。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對祖國的忠誠,什么是軍人的擔當。
團長祁發寶在頭部遭受重創后,昏迷在了戰斗之中。在他失去意識的那段時間里,他的大腦仍然處在應急狀態。據救治醫生所說,祁發寶在沒有意識的這幾天里,雙手雙腿仍然在不停地揮打,仿佛還在戰斗之中。他的傷勢非常嚴重,經過了好幾次轉院,才終于蘇醒過來。
而他蘇醒之后,腦海中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敵人是否被打退,自己的戰友是否安全。當他得知陳祥榕等人犧牲的消息時,他內心的悲痛可想而知。那是一種失去戰友、失去兄弟的巨大痛苦,這種痛苦如同鋒利的刀刃,深深地刺痛著他的心。
這起加勒萬河谷事件結束后,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的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當時年僅18歲的陳祥榕所寫下的戰斗口號。他在犧牲的時候,一直趴在營長陳紅軍的身上,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營長。而陳紅軍再過四個月就能成為一名父親,他卻永遠無法看到自己孩子的出生,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的邊防事業。
王焯冉早在出發支援前,就已經給家里人留下了告別信。他知道自己面臨的危險,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肖思遠的16歲弟弟,時常會夢到自己的哥哥,并且發誓要在18歲的時候繼承哥哥的精神。在這片高原上,雖然氧氣稀缺,但戰士們的精神卻無比飽滿。祁發寶團長帶著犧牲戰友們的意志,仍然堅守在邊防團團長的崗位上,繼續守衛著祖國的疆土。
他們的英勇事跡,如今已經被寫入新版教材。這不僅僅是對他們個人的表彰,更是為了讓后代們銘記這些英雄們的奉獻與犧牲。在2022年,“衛國戍邊英雄團團長”祁發寶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與他的兩杠四星大校軍銜和代表著副師級的四排勛表相比,他頭上那道疤痕仿佛更加耀眼。那是他英勇戰斗的見證,是他對祖國忠誠的印記。
祁發寶等人在加勒萬河谷事件中,面對人數占極大優勢的外軍毫不退縮。他們張開雙臂,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護著祖國的邊疆。這種勇敢,并非是盲目的沖動,而是源于他們對祖國深深的忠誠和擔當。祁發寶在中印邊境駐守了27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祖國的邊疆事業。他和他的戰友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值得敬仰的英雄,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什么是無畏的犧牲,什么是永恒的忠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