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電視劇《山花爛漫時》獲得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同題材電影《我本是高山》又被拿出來點評,影視劇中兩大主演也不免被擺到臺面上對比。對此,網友直呼:
關于宋佳和海清這兩大內娛“青衣”,許多網友對她們的互動還停留在五年前她們在某電影節上的“交鋒”。
當時海清作為頒獎嘉賓,在典禮上拉著姚晨等女星,哭訴起了中年女演員的不幸,要求導演們給她們一些機會,還特意點名宋佳:
“為了證明自己還很年輕,所以宋佳至今不結婚,還叫我們叫她小花。”
對此,宋佳毫不客氣回懟:“以上觀點只代表海清個人立場”,說完便直接下場,讓臺上的海清尷尬不已。
沒想到五年之后,兩人又同臺競技,同樣飾演了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張桂梅校長一角,但在收效上卻是天壤之別。
當年海清為了掙脫自己口中中年女演員的“職業困境”,可以說是卯著一股勁兒舍棄了女演員的光鮮熒幕形象,先后主演了《隱入塵煙》《我本是高山》等現實主義題材作品。
為了演好《隱入塵煙》中的苦難的底層婦女桂英,她曾進入深山體驗生活,與村民們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干活。因為過度模仿殘疾人的步態,一度患上了脊柱側彎。
同樣地,為了詮釋好《我本是高山》中的張桂梅校長一角。她每天跟著張桂梅去家訪,細心觀察她與孩子們互動的每一個細節。
為了在形象上更貼近張桂梅,海清連妝都不化,還特意曬出了同款皺紋,甚至連張校長眼鏡框上的磨損痕跡都精準還原。
然而,這兩部海清奔著拿獎奮斗出來的力作,卻沒有收獲想象中的成果。先是《隱入塵煙》上映不久后因為過度渲染底層苦難遭全網下架,再是《我本是高山》陷入“魔改”爭議,風評不佳。
不知是不是對桂英這一形象入戲太深,海清在對《我本是高山》中的張桂梅校長的演繹時,總是不自覺帶上了桂英的苦,反而忽略了張校長的精神內核。
有人吐槽海清實在是太想拿獎了,在劇中對女性的刻畫實在有“賣慘”之嫌,通篇的“中國式苦難教育”之言更是讓人窒息。
還有人評價,海清飾演的張桂梅佇立在那里,就給人以十分消沉的形象,就像是“為了經歷艱辛而去經歷艱辛”一樣,讓人一眼就能感覺到她非常痛苦。”“但這并不是真實的張老師!”
與之相反,宋佳在《山花爛漫時》中卻演活了張桂梅內在的理想主義與精神信仰。
在宋佳的演繹之中,張桂梅并非是悲情的傳統女性,也不是因為犧牲精神而高高在上的“圣人”,她是一個鮮活熱血,熱愛教育也懂得教育的優秀女性。
縱然腳下泥濘萬千,卻不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膽識與勇氣。《山花爛漫時》傳遞出的精神之所以讓人敬仰,在于它體現苦難但不歌頌苦難,而是貫穿以堅韌勇敢的底色。
當年影片《我本是高山》播出時,作為原型的張桂梅對于這部片子似乎興趣寥寥,非但沒有參加電影開播現場,面對相關采訪時也是回應冷淡,與制片方保持著一定距離。
而在宋佳拍攝《山花爛漫時》期間,張桂梅卻與之互動親密,每次面對宋佳也是笑容洋溢。
從前后兩種態度也不難看出,張桂梅本人對待后者的認可度顯然更高。
可以說,如果海清版的張桂梅講述的是一個人的苦難,那么宋佳版的張桂梅則是一群人戰勝苦難的故事。
這也是影視劇原型張桂梅女士創辦華坪女中的初心。
在國內欠發達的落后山區,至今有一批女性群體,她們中的大多數因為貧窮,早早被剝奪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小小年紀就囿于嫁人生子的命運。她們對人生沒有選擇的余地,甚至沒有改變思想的機會。
為了讓這些無助的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走出大山的機會,張桂梅創辦了華坪女中,并數十年一日把青春奉獻給了這所學校。
比起在形象上與張桂梅形似的海清,宋佳通過這個角色的演繹,顯然與張桂梅之間產生了真正的精神共鳴。
在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后,宋佳向華坪縣捐出100萬,《山花爛漫時》劇組則捐贈了600萬,用以對華坪縣教育和婦女兒童事業的支持。
宋佳在捐贈儀式上真誠地表示:“希望能做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表達一下自己的一份心意。”
值得一提的是,宋佳并沒有在電視劇播出之前捐贈,以此炒作熱度。
而此次捐助也實實在在予以了張桂梅的教育事業幫扶。畢竟,華坪女中作為一所免費的女校,張桂梅又在各方面親力親為,面臨著巨大的教學壓力與經濟壓力。
《山花爛漫時》的成功,也讓一個血肉豐滿的張桂梅校長被更多人看見,也讓中國教育界的良心被更多人傳遞,可謂是功德一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