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桌子先生
來源 |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01
現在的家長,過得真是不容易。
既要當爹媽,又要當孫子。
前不久,浙江一小學門口發生了一件無比辛酸的事。
一位媽媽,跪在學校門口,聲嘶力竭疑似哭喊著:求求校長,取消釘釘打卡!
她的頭上還戴著電動頭盔,聲音吼到幾乎嘶啞。
正好趕上孩子上學的高峰期,四周擠滿了圍觀的家長,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制止她。
或許她的哭訴,也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視頻一發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
不少家長在評論區里大吐苦水,表示理解:
“最煩動不動就釘釘打卡了,說是家庭作業,到最后不都變成了家長作業?”
“給孩子布置的任務,最后困住的都是大人。”
“一點小事就要家長上傳打卡,下了班還要一刻不停地圍著孩子轉,是不是太過分了?”
事件發酵后,當地的有關部門很快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媽媽是因為孩子的一些瑣事而情緒崩潰。
下一步將更加規范釘釘打卡使用,更好服務家校溝通。
一個成年人,精神要緊繃到什么樣的程度,才能不顧尊嚴,不顧體面地在自己孩子的學校門口,跪地哭訴?
雖然我們不知道,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但網友們的態度,卻很值得我們深究。
為什么大家如此義憤填膺?
因為這屆家長,真的已經苦打卡式教育久矣了。
就像網友說的,明明是給孩子的作業,但是回家家長又是要批改,又是要上傳。
一通操作下來,久而久之對家長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負擔?
孩子每天的作業看似不起眼。
可家長在外面上了一天班,回來還要應對自己可能并不擅長的功課。
既令人疲憊又不得不做,分分鐘就能被壓垮。
雖說家校配合很重要,但家校配合也應該有明確的分工啊。
學校負責教書育人,教給孩子文化與知識,培養孩子的道德。
家長負責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而不是把批改作業、為學校活動提供素材這樣的事情,都要家長去做。
如果家長都能幫助孩子完成了,那還要老師干什么?
要是家長什么都能教了,替孩子做了,那還要把孩子送學校干什么?
- 小時候寫作業的是一批人,沒想到長大了交作業的還是這批人。
這屆家長,難啊!
02
越來越覺得,現在的教育方式已經變了味。
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家長哪需要操這么多心?
我們小時候,父母最多監督我們寫完作業就可以了。
可現在呢?
作業要批改,家長要打卡,家長群還得時刻盯著,生怕錯過什么重要通知。
送孩子上學,戴上緊箍咒的卻是家長自己。
甚至這種打卡式的教育,從幼兒園時就已經開始卷起。
就說一周幾次的手工課吧。
網上有個段子說,不會做手工的家長不配把孩子送幼兒園。
笑過之后是深深的扎心。
幼兒園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有多少都成為了家長的任務?
小到折紙,編織,大到廢材利用。
一碰到什么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就更不用說了。
手工作業做個坦克火箭,都已經是小兒科。
有的父母直接給孩子造了一個天安門。
這背后要耗費的時間精力,簡直不敢想象。
我常常在想,3、4歲的孩子有多大的動手能力?
竟然把手工作業布置到這個份上,最后還不是老父親老母親“英勇就義”?
上了小學,就更變本加厲了。
作業打卡、背書打卡、閱讀打卡……
家長累死累活在外面上了一天的班,回家一看群消息彎了一天的腰終于累塌了。
各種群消息,群任務,讓人應付不迭。
首當其沖的就是各種奇葩作業。
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家長做不到。
有的學校,數學作業要孩子數一萬粒米。
孩子和家長數了一個通宵,眼都快熬瞎了,最后還是沒有完成。
我很想知道,這么逆天的作業,老師布置之前自己有沒有做過?
有的學校,要孩子畫30天的月亮,說什么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家長陪孩子熬下來,一個月竟然累瘦了8斤,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有多少作業,是以娃的名義在折磨家長?
有人說,利用好釘釘、微信群,每天打卡,是為了家校溝通,共享學習資料。
但是實際上,最后不都是給家長安排任務的工具嗎?
完成作業還算說得過去,有的學校恨不得讓家長做自己的免費苦力。
江西貴溪,一學校要求家長中午和晚自習到校內值班。
據學校說,是因為校內實行午間靜校的規則,需要有人來管理午間秩序。
學校安排給老師,老師推脫給家長,家長成了倒霉蛋。
難道要家長每天上班的時候請兩個小時假來給學校值班?
這是家長還是保安?
還有丹東某老師,為了應付上面領導的檢查,要求家長到學校打掃衛生。
眼看群里沒有家長報名她惱羞成怒。
張口就是威脅:“你們不來,我只負責講課,成績怎么樣與我無關。”
無獨有偶,湖北黃岡某學校,老師同樣安排家長輪流打掃衛生。
還需要家長自帶抹布、拖把等衛生工具。
家長們都覺得不合理,但不敢說,生怕孩子被“特殊”對待。
只能安慰自己,一個學期也就這么一兩次,忍忍就過去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去上學,家長卻像把自己賣給了學校一樣。
操著父母的心,干著保安、保潔的活。
臉上還得賠著笑臉,真是有苦難言。
- 現在的教育,最畸形的地方就在于此。
家長的責任要盡,學校的活家長也要干。
一個孩子上學,全家跟著受罪。
03
可面對這樣的“綁架”,家長們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畢竟孩子還在學校里,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連累了孩子在學校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記得江蘇那個因為受不了安排任務退出家長群的父親嗎?
視頻里他大吐苦水:我哪有那么多時間能守著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看起來吐槽得很爽。
可評論區里的擔憂更加現實:你是說舒服了,有沒有想過孩子以后在老師面前怎么做人?
別說明目張膽的吐槽了,現在家長哪怕有時態度稍微有點不好,甚至是多問幾句,都會換來老師的冷嘲熱諷。
江西吉安,幾名家長因為忘記批改孩子的作業,被老師極盡陰陽:
“你們是二年級的口算自己都不會呢,還是昨晚賺了幾百萬?”
家長弱弱地辯解了幾句,老師卻蹬鼻子上臉:你的孩子以后跟你一樣可悲。
且不說批改作業本就不是家長的任務。
就這樣見人下菜碟的老師,能教育出什么好孩子?
還有的家長,因為在群里質疑了一句學校的收費存在不合理,被老師一腳踢出了家長群。
孩子第二天就被老師穿了小鞋,安排到了班里最差的位置去。
哪怕學校安排的任務再多,再不合理,家長也是敢怒不敢言。
沒辦法,“人質”在人家手里呢,老師比誰都知道家長的軟肋。
誰愿意免費給學校打工?還不是因為心疼孩子?
于是,家長苦心費力,但在家長群里只能歲月靜好。
這一件件一樁樁,就像是一條無形的鎖鏈把家長們牢牢拴住,讓他們心力交瘁。
生活的壓力本就讓人苦不堪言,一個個群聊、打卡,更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隨時處在崩潰的邊緣。
白天在公司當牛馬,回來還要替老師們鞍前馬后。
每一個流程都要家長參與,每一項打卡都讓家長疲憊不堪。
可即便如此,他們一刻也不敢停,也停不下來。
這種疲憊與辛酸,需要被更多人看見。
其實,我們反對的僅僅是打卡式教育嗎?
不,我們從根本上反對的,是學校和家長角色的錯位。
本該由學校解決的問題、完成的任務,卻成了家長間的一種內卷;
本該讓孩子學習知識、完善人格的純粹的教育,卻變成了家長和學校的一種角力。
家長抱怨的不是辛苦,而是這份辛苦本來不需要他們承擔。
讓他們痛苦的也不是完成學校的任務,而是大部分任務沒有存在的意義。
大多都是表面功夫而已。
就比如前面提到的畫月亮,數大米。
除了給家長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請問能教育到孩子什么?
甚至逼得家長最后不得不去購買網上一些“代做手工作業”的服務。
作業沒完成,還讓孩子學會了造假。
問題的根本,到底出在誰身上?
- 把教育全部推到家長身上,把學習的任務全部變成家長的職責,是一種悲哀。
為什么大家都能共情那個跪求取消釘釘的母親?
因為我們都能感同身受。
都到了做父母的年紀,誰不是上有老下有小?
誰不是背上背著生活的大山,匍匐前進?
光是忙著生存就已經不堪重負,現在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為了孩子能在學校里好過一點而逼著自己不得不對老師點頭哈腰。
家長也只是普通的人啊,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72變。
擱誰誰不為委屈?
誰活得都不容易,老師有老師辛苦,家長也有家長的難。
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而不是彼此推諉,把本該自己做的事,都推脫給了對方。
前不久成都市教育局發布通知,教師不得在班級微信群、QQ群或釘釘群等布置“打卡式”作業。
不得強制要求學生以打卡、拍照和留痕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或實踐活動。
- 減負減的不該只是學生,家長們也急需放下肩上的大山。
但愿這樣的整改不是曇花一現,而是真正能落到實處。
是時候,讓家長們喘息一下了。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